涇縣桃花潭文昌閣

涇縣桃花潭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涇縣桃花潭鎮。建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嘉慶四年(1799年)至民國27年(1938年)間先後三次重修。閣為三層八角磚木結構,高25米,底層直徑10米。畫檐飛角,似塔非塔,造型別致,氣宇軒昂,頗為壯觀。每層有題刻門額,底層謂“盛世文明”,二層曰“文光射斗”,三層曰:“共登雲梯”。昔三匾均遺失。閣內尚有其它石刻多方。閣外植松竹花卉,蒼松翠竹,花香襲人,並置有水,供人觀賞。1985年5月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昌閣
來歷,關於匾的說法,翹角下的鈴鐺,文昌閣選址,

來歷

中國古人認為,天府之文章、士人之祿命,神實主之。在西漢《史記.天官書》中載“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其三為貴相,其六為司祿。”《春秋元命包》中雲“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各星的職能不同,但都與文命相關。文昌星在民間很早就享有奉祀。隋唐科舉之後,文昌星更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有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的說法。為家族子弟科舉興盛,清乾隆三十五年翟氏家族共同捐款建造文昌閣
此閣建於涇縣桃花潭畔,即當年《贈汪倫》一詩中的主人汪倫踏歌送別李白之處。三層八面,由下而上,三層屋面逐漸加陡。閣體內裝潢精緻,下中上三層分懸“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雲梯”三塊匾額。閣下原有院牆環繞,院內植花卉松竹,並有水池。它的建成既是為紀念唐代詩人李白暢遊桃花潭,也是勉勵本族子孫努力讀書、以倡文風。閣成之日,致仕在家的名宦、文學家、水東翟氏的外裔孫趙青藜,為之作《翟氏創建文昌閣記》,詳細地敘述了建閣的經過。族人翟潢生書丹、勒石成碑。此碑高90厘米,寬274厘米。
趙青藜,涇縣城關人,乾隆元年(1736)會試第一,後歷任浙江鄉試副考官、江西道監察御史、湖南鄉試正考官。為官期間關心民間疾苦、耿直無私。後以耳疾辭官回鄉。乾隆二十五年(1760)夏應聘講學於寶峰崖的“震山書院”。青藜善為文,尤精於史。文昌閣建成後,有翟氏族人出面請趙作碑記。趙青藜作為翟氏的外裔孫,和翟氏一門既有姻婭之好,又有世交之誼,相互走動比較頻繁,欣然任之。筆走龍蛇,趙青藜清晰地還原了當年文昌閣建造的情景。
天下事大率是事由以人,地由人傳。涇邑雖屬僻邑,但是山水多佳,因而有桃花潭主人相邀而有李白前來覽勝的佳話,遂傳為永久。乾隆丁亥年(1827)三月,桃花潭邊的文昌閣始建。閣題名為文昌,有欲使文命播於四海之意。庚寅年(1830)一月告峻。文昌閣高一丈,廣圍十四丈四尺三座,計七丈三尺五寸。此閣作架精巧,所費逾千金。翟姓的無榮、運陽、鋺臣、象九、塏臣、乾一、乾一、惟勤、與參等八人在其內牽頭,不辭勞苦、不吝財物,使得建造工程能得以順利完成。閣在建期間,恰逢趙青藜被聘于震山書院講學,在往來縣城與寶峰震山書院的途中,親見文昌閣從無到有,從一基一台到一閣隆然興起的全過程。閣成後有客來告:閣建成了,希望先生能賜以文,以垂後世。趙青藜頗有感慨:明蕭尺木所作的畫作中,有李白遊覽泰山、廬山之作,但是卻未留下詩人在桃花潭畔的身影,心中頗感恨事。文昌閣成,隨長庚星而生、主文明之象的李白,能與文昌合二為一了。晴天麗日時,太白定當騎鯨往來文昌閣,與天上的文星上下議論,大發山水之奇的議論,這也稍可彌補畫事上的遺憾了。
因為有趙氏的碑記,文昌閣更加氣勢如虹。
在清朝早期,文昌閣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文昌會,入會者皆是科第士子,賦詩詠詩、作畫為文,文昌閣成為興會講學之所,促使了當地文化的昌盛。
清道光元年(1821)九月,翟氏後人翟漱芳書陰騭文,刻於文昌閣二樓屏風上,文昌閣又增加了勸士子積德行善的功能。眾士子在講學之餘,稱觴祝遐、講論陰騭,以為省身克已之助。
無獨有偶,順治十六年(1659)縣城邑大成門建文昌祠,“以期後嗣之幸邀神惠以發為高文而掇取巍科者將翩然鵲起也”。因規制狹隘,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翟氏後人翟尚鑨重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尚鑨孫大程、大本重修。文昌星與翟氏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反映了翟氏一族重視科舉教育的傳統。
因為對文昌星的敬畏,翟氏後生夕惕不息、仄不暇食,不敢一日荒怠學業,自明嘉靖進士翟台之後,翟氏一門共出了七位翰林、九位文進士、四位武進士,桃花潭畔的翟氏當之無愧地躋身涇邑望族之列。

關於匾的說法

據記載,文昌閣下中上三層分懸“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雲梯”三塊匾額,在歷史的道路上已經遺失掉。
截止到2014年12月一樓所懸掛的匾是由中國書協會員、涇縣著名書法家張洪瀘先生手術的“盛世文明”木匾。進入閣內沿底層屏風后的木樓梯登樓,二層屏風上刻有“陰騭文“,屏風上首懸掛有“文光射斗”四字木匾,四周牆上開拱形小門,外有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三層屏風上面懸掛“共登雲梯”匾額,由拱門至迴廊憑欄可瞰古鎮全景。

翹角下的鈴鐺

文昌閣是八角磚木結構,每個翹角下都掛有鈴鐺,微風吹過時鈴鐺叮噹作響,聲音清脆,十里響傳。
一二兩層的鈴鐺為銅鈴,三層為鐵鈴。傳說”鈴兒一響震萬方,惡道三眾受佛光。三千世界本同性,豈有邪境與善邦。“所以,在文昌閣翹角下掛鈴鐺,一是為了驚醒學子,二是為了避免邪神進學子的身。

文昌閣選址

從風水來說,整個桃花潭鎮地形為關公的大刀形,沿青弋江一帶為刀口。文昌閣所在的地方為刀柄上的紅纓,風水最好。當時翟姓只是當地的普通人家,下游的頃田的李氏家族是當地的望族,從其發展的趨勢來看,大有進一步向上擴張,從而危及翟氏家族利益的可能。為此翟姓請來風水先生尋求幫助。風水先生指出2014年12月李氏家族所在的頃田村呈一“船”形,正乘風破浪快速前行的時候,而且船頭正對著翟氏的所在,要想阻止它繼續前進,就必須用一根“竹篙”定住它的船頭。
於是根據風水先生的指點翟氏在此地建造了文昌閣,果然翟氏自此以後人丁興旺、文風昌盛,出了很多做官的,經商的生意也做的很好。不僅阻止了李氏家族的發展,而且壓過李氏家族成為當地的望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