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鰻頭

海鰻頭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海鰻頭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魚綱
  • :鰻鱺目
  • :海鰻科
  • :海鰻屬
  • :海鰻
  • 分布區域:我國沿海
  • 用量:1-2個,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頭。

功效

散風止痛,生肌斂瘡。

主治

用於婦女產後頭風,頭暈,中風頭痛,外陰潰瘍久不收口。

相關配伍

1、治婦女產後頭風:鮮(海鰻)魚頭與乾艾葉燉服,每個魚頭放30-60g乾艾。常吃,病輕者可治癒。(《南海海洋藥用生物》)
2、治中風頭痛,風濕頭痛:鮮(海鰻)魚頭與末草頭一起煮食,吃時加一杯酒效果較好。(《南海海洋藥用生物》)
3、治婦人外陰潰瘍久不收口:(海)鰻魚頭1個,燒存性,外敷。(《海洋藥物民間套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個。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

採集加工

捕後,剁下頭,洗淨,鮮用。

形態特徵

體長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50cm以上,大者長100cm以上,重達10-20kg以上。頭尖長。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鉤狀。眼大,近圓形,眼間隔微隆起。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短管狀;後鼻孔圓形,口大,上頜突出,略長於下頜,兩頜牙強大而銳利,均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頜有8-16個;下頜為6-7個,下頜外行牙不向外傾斜。犁骨中間一行有10-15個大扁牙,牙基部前後各有1小尖牙。鰓孔寬大。肛部位於體中部偏前。體光滑無鱗。側線孔明顯。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鰭,無腹鰭。背、臀在後方和尾鰭連線。體背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側乳白色。背、臀、尾鰭邊緣均黑色,胸鰭灰色。

生長環境

常棲息於底質為沙泥或岩礁的海區,一般水深50-80m。食性貪,常以蝦、蟹、魚類及頭足類為食。產卵期在4-7月;南海於6-7月,懷卵量100萬-200萬粒,卵球形,徑1.6-1.7mm。仔、稚魚發育過程中能變態。有季節性回遊,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鰻於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分布於我國沿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