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話

海門話

海門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

海門境內通行兩種方言,一種是屬於海啟話的海門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一種是屬於通東話的四甲方言,屬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一併稱為海門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門話
  • 外文名:Haimen dialect
語音,聲母,韻母,聲調,方言地理,

語音

聲母

海門話有30個聲母。
海門話聲母表海門話聲母表

韻母

海門話有47個韻母。
海門話韻母表海門話韻母表

聲調

海門話有8個聲調。
海門話聲調錶海門話聲調錶

方言地理

海門話是海門人民的通用語言,包含海門方言和四甲(四甲為海門的一個鎮)方言。
海門話
以海門方言為母語的人是18世紀初以後陸續來到江北的江南移民的後裔,所以海門方言源於江南方言,二者區別很小。海門方言主要通行於海界河以南地區,在海界河之北,也有一片沙地人分布區。
四甲方言是海門縣境北部地區的主要方言.它通行於老運鹽河之北及河之南老通呂公路兩側地區,包括貨隆、王浩、正余、新余、東興、東灶等鄉鎮和國強、四甲、樹勛、余東、包場、劉浩等鄉鎮大部分地區,以及萬年鄉北部地區。歷史上,這些地區多系古海門縣〈958-1672)屬 地。早在公元7世紀初,這一帶人的先民即已來到這裡從事鹽業生產。五代時,其地屬浙西晉陵郡、古代晉陵屬地,即今在南常州及其附近地區。四甲方言為古常州一帶吳語。明代初年’又有一批江南移民遷來海門,使方言有了新的發展。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裁縣,其地併入通州,自此四甲方言又受到通州方言愈來愈多的影響。
海門方言和四甲方言同屬太湖片吳語,二者有差異。前者屬以蘇州話、上海話和嘉興話為代表的蘇滬嘉方言小片,後者則一般認為屬以常州話為代表的毗陵方言小片。但從方言的特點來看,四甲方言與毗陵小片的其他方言有差異。
海門方言以縣治海門鎮為代表點,四甲方言則以四甲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為代表點。
海門方言和四甲方言都是海門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