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寧德工業園

海西寧德工業園

海西寧德工業區位於福建寧德三沙灣溪南半島,規劃面積22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建設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是一個以港口為依託,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業,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生態、低碳、宜居的國際一流臨港工業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西寧德工業園
  • 位於:福建寧德三沙灣溪南半島
  • 規劃面積:228平方公里
  • 規劃建設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開發背景,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大事記,管理委員會,開發公司,中海油簡介,管理模式,產業規劃,規劃結構,石化區,裝備製造區,港口物流區,水電交通,生活配套,優惠政策,招商前言,石化產業項目,LNG產業項目,裝備製造項目,倉儲物流項目,港口項目,交通項目,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

開發背景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於2009年6月23日在北京簽署《關於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島開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合作協定》。2009年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西寧德工業區管理委員會。

區位優勢

溪南半島,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環三都澳核心區域,是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台灣經濟圈等重要區域的聯繫紐帶,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接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第一門戶,也是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區直線距離最短的出海口,距太平洋西岸國際主航線僅30海里航程,東距台灣基隆港145海里,北距上海390海里,南至香港490海里,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與戰略地位。
海西寧德工業園區位優勢海西寧德工業園區位優勢
當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譽三都澳灣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稱為 “世界不多,中國僅有”,可建東方大港。

資源優勢

海西寧德工業區擁有自然深水岸線30公里,可建1~30萬噸級碼頭泊位,其中5~15萬噸級泊位15個,20~30萬噸級泊位8個。
三沙灣屬半封閉海灣,常年不凍不淤,是天然避風深水良港。灣內海域面積714平方公里,灣內主航道水深24~105米,30萬噸級船舶可全天候進港作業。

大事記

2007年11月2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黃小晶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在福州市簽署《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合作協定》,提出共同合作開發三都澳溪南半島。
2009年6月18日,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註冊成立。
2009年6月2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北京簽署《關於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島開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合作協定》,明確工業區規劃範圍、開發模式、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
2009年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設立海西寧德工業區,成立海西寧德工業區管理委員會。
2009年7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志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吳振芳和寧德市委書記陳榮凱共同為工業區管委會授牌,為開發公司揭牌。
2009年12月19日,海西寧德工業區建設開工儀式在溪南半島舉行,標誌著工業區已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

管理委員會

2009年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閩政文【2009】209號,正式設立海西寧德工業區,成立海西寧德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工業區管委會作為福建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行使政府相關職能。管委會主任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推薦,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任命,體現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工業區開發建設中的主導地位。

開發公司

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閩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並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控股,主要負責海西寧德工業區的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等項目的投資建設。

中海油簡介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國海油”)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公司成立於1982年,註冊資本949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北京。
成立以來,中國海油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採的上游公司,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能源集團,形成了上游(油氣勘探、開發、生產及銷售)、中下游(天然氣及發電、化工、煉化、化肥)、專業技術服務(油田服務、海油工程、綜合服務)、金融服務以及新能源等產業板塊。
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海油擁有總資產5648億元。2009年,公司營業收入達2096億元。2010年月1—6月公司營業收入1731億元,預計2010年底營業收入3038億元。
中國海油樹立“清潔、綠色、低碳和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努力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2010年,中國海油再次入選《財富》雜誌全球企業500強。

管理模式

海西寧德工業區管委會與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統一管理,合署辦公的管理模式。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寧德市人民政府賦予管委會在工業區範圍內的主要職責如下:
制定工業區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經濟社會發展計畫,按程式報福建省人民政府或寧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制定工業區開發建設相關管理規定;
負責工業區的規劃和管理,辦理用地、用林、用海等審批手續;
受理工業區的投資項目申請;
負責工業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
負責工業區招商引資;
協調省、市有關部門設在工業區的派出機構或分支機構。
海西寧德工業區管委會委託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承擔工業區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

產業規劃

海西寧德工業區的產業定位是以石油化工、石油儲備、LNG綜合利用、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以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和現代服務為配套產業。
石油化工:以2000萬噸/年煉油和150萬噸/年乙烯和100萬噸/年芳烴為龍頭項目,發展相配套的石化中下游產業。
石油儲備:依託30萬噸級深水岸線,發展1100萬m3原油商業儲備。
LNG產業:300萬噸/年LNG接收站、LNG儲備基地、LNG發電廠及LNG冷能綜合利用。
裝備製造:重點發展石油化工、船舶配套、海洋工程及特種配套、工程機械設備、特種鋼材軋制、低碳新能源等裝備製造業。
港口物流:建設原油、成品油、液態化學品、散貨、貨櫃等各類碼頭,發展現代港口和物流業,打造區域重要出海港口和保稅區。
出口加工:重點發展附加值高、有一定技術溢出效應的出口加工業,並積極承接台灣相關產業轉移。
現代服務:密切結合區內企業的發展需求,大力發展國內外貿易、金融、中介、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濱海度假旅遊業所等現代服務業。

規劃結構

海西寧德工業區總體規劃為“一區、三組團”結構,一區分為臨港工業園區,包括石化區、裝備製造區、港口物流區,開發建設三個生活配套組團。工業園區用地約65平方公里,商住、城鎮用地約24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18萬人。

石化區

石化區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的西南部,石化工業用地淨規劃面積約20平方公里(不含主要道路、綠地等用地)。按照循環經濟的發展定位,規劃建設以2000萬噸/年煉油、150萬噸/年乙烯和100萬噸/年芳烴為龍頭,發展相配套的石化中下游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其深加工、精細化工等主導產品。與石化區配套,將規劃建設專用的成品油碼頭和石化產品專用碼頭區。
海西寧德工業區將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將石化區打造成為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建立資源、主副產品或廢棄物的協同共生關係,使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得到雙贏,實現可持續發展。

裝備製造區

裝備製造區布局在傅竹,工業用地淨規劃面積(不含主要道路、綠地等用地)約6.38平方公里。前沿岸邊設定碼頭區,碼頭區岸線2.82公里,水深9-12米,可建設1-4萬噸級泊位。
裝備製造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設備、船舶製造、海洋工程及特種配套裝備、工程機械設備、低碳新能源裝備等裝備製造業。

港口物流區

港口物流區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的東南部,港口用地約8平方公里,分溪南和關厝埕兩個碼頭區。倉儲用地約11平方公里,其中危險品倉儲約4平方公里,普通倉儲用地約7平方公里。
溪南碼頭區,港口岸線6.8公里,其中長腰島港口岸線2.8公里,可建5~30萬噸級碼頭,用於1000萬方原油儲備、石化工業用油的周轉、儲備輸油碼頭;岱岐頭鼻堡壁角港口岸線4公里,可建1~5萬噸級碼頭,用於成品油及液體化學品碼頭。
關厝埕碼頭區,港口岸線13.2公里,其中LNG專用碼頭岸線0.8公里,公用碼頭岸線12.4公里,可建2-25噸級泊位多座,用於散貨、貨櫃碼頭,主要服務於內陸腹地,與鐵路、公路運輸密切聯繫。

水電交通

工業區規劃從附近的杯溪、穆陽溪、上白石水庫調水,建設三座水廠和一座再生水處理廠及供水路網,設計總供水規模為65萬方米/天,可為區內企業提供充足的水源。
寧德大唐火電廠、寧德核電廠及區內規劃建設的LNG燃氣電廠與華東電網聯網,提高工業區供電的可靠性。
工業區內交通便捷,疏港公路、高速公路、區內交通主幹道以及疏港鐵路支線組成了區內一體化交通網路。疏港公路、高速公路以及疏港鐵路支線通往寧德市城區和霞浦縣城,並匯入瀋海高速、寧武高速以及溫福鐵路、沿海貨運專線、寧衢鐵路等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系統。建設中的北京-福州和福州-深圳的高速鐵路將使軌道交通從寧德到北京只需7小時,從寧德到深圳只需5小時。沿海貨運專線可以確保工業區貨物陸路運輸通暢。
港口規劃建設散貨、貨櫃、客運等公共碼頭。

生活配套

為了吸引高素質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了給大批產業工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條件,促進工業區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工業區規劃三個生活配套組團,配置行政辦公、教育科研、醫療衛生、體育運動、商業服務、賓館酒店、度假休閒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居住設施,使工業區成為生態宜居、怡養有致的魅力城區。
工業區設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提高審批效率。設立口岸區,最佳化通關環境,為落戶企業提供高標準的配套及優質服務。
海西寧德工業區規劃三個生活配套組團:溪南組團、台江組團和沙江組團,分別位於溪南半島中部、東岸及東北部。
溪南組團
靠近石化產業區,依託現有溪南鎮區,主要為滿足工業區開發建設所帶來的搬遷人員安置以及溪南鎮的發展需求。規劃人口規模4.5萬人,建設用地5.23平方公里。
台江組團
位於溪南半島東岸,景觀、環境條件好,擁有沙灘、島嶼,定位為海西寧德工業區的行政管理區、企業辦公和商務、研發中心。該區是工業區管委會所在地,規劃布局工業區行政管理服務中心、產業研發中心、商務辦公區、酒店、商業服務、高端住宅和山地運動、休閒公園等。規劃人口規模1.5萬人,建設用地3.55平方公里。
沙江組團
作為遠期規劃配套的生活組團,是一座濱海休閒新城。新城由城市功能區和生態園區兩大功能區構成。主要規劃建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高檔城市住宅區、商貿、金融和高級酒店以及休閒、度假、旅遊區等。規劃人口規模12萬人,建設用地14.43平方公里。

優惠政策

根據國家賦予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先行先試”的政策,福建省人民政府對落戶海西經濟區的台資企業可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放寬台商投資領域,允許國家禁止類之外的台商投資項目落地,實行特殊審批政策
優先保障閩台合作建設項目合理用地,優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畫指標,對屬於海西寧德工業區優先發展且用地節約集約的工業項目,土地出讓金可按不低於國家頒布工業用地最低價的70%確定出讓底價。
允許台資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土地競標、項目貸款等方面與大陸房地產開發企業享受同等待遇,允許台灣居民到福建購房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鼓勵台資企業投資工業區供水、供氣、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在項目招標中,台資企業在大陸以外的業績等同於大陸業績。

招商前言

海西寧德工業區位於福建寧德三沙灣溪南半島,規劃面積22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建設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福建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海洋石油
總公司於2009年6月23日在北京簽署《關於加快三都澳溪南半島開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合作協定》,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主導開發溪南半島。2009年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海西寧德工業區(省級開發區),成立海西寧德工業區管理委員會行使政府職能,負責工業區開發建設和管理。
溪南半島,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環三都澳核心區域,是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台灣經濟圈等重要區域的聯繫紐帶,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接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第一門戶,也是江西和福建北部地區直線距離最短的出海口,距太平洋西岸國際主航線僅30海里航程,東距台灣基隆港145海里,北距上海390海里,南至香港490海里,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與戰略地位。
三沙灣屬半封閉海灣,常年不凍不淤,是天然避風深水良港。灣內海域面積714平方公里,灣內主航道水深24-105米,30萬噸級船舶可全天候進港作業。海西寧德工業區擁有自然深水岸線30公里,可建1-30萬噸級碼頭泊位,其中5-15萬噸級泊位15個,20-30萬噸級泊位8個。
海西寧德工業區總體規劃結構為“一區、三組團”,一區為臨港工業園區,包括石化區、裝備製造區、港口物流區,開發建設三個生活配套組團。工業園區用地約65平方公里,商住、城鎮用地約24平方公里,發展備用地及其它約17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18萬人。
海西寧德工業區的產業定位是以石油化工、石油儲備、LNG綜合利用、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以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和現代服務為配套產業。
工業區內交通便捷,疏港公路、高速公路、區內交通主幹道以及疏港鐵路支線組成了區內一體化交通網路。疏港公路、高速公路以及疏港鐵路支線通往寧德市城區和霞浦縣城,並匯入瀋海高速、寧武高速以及溫福鐵路、沿海貨運專線、寧衢鐵路等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系統。
工業區將配套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規劃從附近的杯溪、穆陽溪、上白石水庫調水,建設三座水廠和一座再生水處理廠及供水路網,設計總供水規模為65萬m3/d,可為區內企業提供充足的水源。寧德大唐火電廠、寧德核電廠及區內規劃建設的LNG燃氣電廠與華東電網聯網,提高工業區供電的可靠性。
為了吸引高素質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了給大批產業工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條件,促進工業區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工業區規劃三個生活配套組團,配置行政辦公、教育科研、醫療衛生、體育運動、商業服務、賓館酒店、度假休閒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居住設施,使工業區成為生態宜居、怡養有致的魅力城區。
海西寧德工業區是一塊充滿生機活力的發展熱土和投資寶地。在不久的將來,一個以港口為依託,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業,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生態、低碳、宜居的國際一流臨港工業區將屹立在海峽西岸溪南半島!

石化產業項目

煉油項目
2009年我國大陸成品油產量為2.28億噸,成品油市場基礎供需平衡。未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發展,成品油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幅,預計到2015和2020年,成品油需求量將分別達到3億噸和3.6億噸左右。因此陸內煉油工業未來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建設總規模2000萬噸/年煉油項目,分兩期建設。原油主要來自進口或中海油海上油田,採用先進的石油煉製工藝,生產出汽油、柴油、化工輕油、LPG等產品。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台資企業優先。
乙烯項目
乙烯和丙烯均是緊缺的基礎石化原料。2009年陸內乙烯生產能力達1222萬噸/年,產量約1070萬噸,表觀消費量1165.7萬噸,乙烯當量消費量約2400萬噸,當量自給率僅44.6%左右。預計2015年陸內乙烯生產能力將達到2300萬噸/年,而當量需求量將增長到3500萬噸左右,當量自給率提高到65.7%,但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丙烯是僅次於乙烯的第二大石化基礎原料,2009年陸內生產能力約1200萬噸/年,產量約1150萬噸,表觀消費量約1305萬噸,淨進口量154.8萬噸,當量消費量約1980萬噸,當量自給率58.2%。預計2015年陸內丙烯生產能力將達到2100萬噸/年左右,而當量需求量將增長到2800萬噸左右,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建設總規模150萬噸/年乙烯項目(輕油裂解項目),分兩期建設。原料採用石腦油或其他輕油,主要由區內煉油廠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台資企業優先。
PX(對二甲苯)項目
純苯和對二甲苯均是重要的基本有機原料。2008年陸內苯和對二甲苯產量分別為403.4萬噸和317.1萬噸,表觀消費量分別為429.3萬噸和612.7萬噸,預計2015年陸內苯和對二甲苯需求量將分別達到964萬噸和1277萬噸。對二甲苯市場仍存在較大的供需缺口。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00萬噸/年。所需主要原料為重整油和加氫裂解汽油,分別來自煉油和乙烯裝置。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順酐項目
2009年,陸內順酐生產能力達到78萬噸,產量約50萬噸,進口量0.1萬噸,出口量4.3萬噸,表觀消費量達到45.8萬噸,主要用於不飽和聚酯樹脂,其次用於BDO等加氫產品、塗料、酒石酸、潤滑油添加劑、琥珀酸及其酐、農用化學品等領域。預計2015年陸內順酐需求量將達到64萬噸左右。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5萬噸/年,原料年需正丁烷5.4萬噸,利用園區的港口條件外購或進口。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BDO項目
2009年陸內BDO生產能力33.5萬噸/年,產量約18.7萬噸,淨進口量12萬噸,表觀消費量30.7萬噸,自給率60.9%。目前陸內BDO主要用於THF、PBT、GBL、PU等領域,分別占總消費量的40.7%、16.3%、14.7%和8.8%。預計2015年陸內BDO需求量將達到59萬噸,供需基本達到平衡。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4萬噸/年,原料年需順酐4.6萬噸,氫氣0.46萬噸。順酐由上游配套裝置提供,氫氣近期可配套建設甲醇制氫提供,中遠期可由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CHDM項目
CHDM是重要的聚酯生產原料。目前,陸內CHDM生產企業只有如皋市恆祥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一家,產能為2000噸/年,陸內所需CHDM大部分從美國和韓國進口。主要用於粉末塗料、醫療和包裝領域。隨著下游聚脂工業的發展,CHDM的需求量也會有較快發展,預計到2015年需求量將達到1.5萬噸,市場前景較好。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0.6萬噸/年,原料年需PTA 0.66萬噸,氫氣0.07萬噸。PTA近期考慮外購,中遠期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提供;氫氣近期可配套建設甲醇制氫提供,中遠期可由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PBT項目
2009年陸內PBT樹脂生產能力20.1萬噸/年,產量約10萬噸,淨當量進口量約7.5萬噸,表觀消費量約17.5萬噸。目前陸內PBT樹脂主要用於電子電器領域,占總消費量的62%左右;其次是汽車/機械領域,占25%左右;此外在光纖塗覆、纖維等領域也有較大量套用。預計2015年陸內PBT需求量將達到30萬噸,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5萬噸/年,原料年需PTA 3.8萬噸,BDO 2.5萬噸。PTA近期考慮外購,中遠期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提供;BDO由園區配置裝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PTT項目
目前陸內PTT生產仍為空白,2009年消費量約2萬噸。PTT纖維替代錦綸,PTT工程塑膠用於薄膜、容器、電子/電氣、家電、汽車部件和家具等領域。預計2015年陸內PTT樹脂需求量將達到6萬噸左右,陸內PTT供需存在缺口,未來發展潛力大。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2萬噸/年,年需原料PTA 1.7萬噸,PDO 0.8萬噸。所需PTA和PDO近期考慮外購,中遠期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PCT項目
PCT作為一種新型聚酯,是一個新商機,潛在市場前景廣闊,而且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PCT填充共混物套用於電器/電子和汽車市場,這取決於它們的耐高熱性。共聚酯和熔體共混物主要套用在醫藥、消費品、光學和遊樂/專用車輛等市場。目前,陸內規模化生產PCT類樹脂尚屬空白,套用也處於起步階段,市場還有待開拓。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萬噸/年,原料年需PTA 0.5萬噸,CHDM 0.54萬噸。PTA近期外購,中遠期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提供。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提供。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乙丙橡膠項目
2009年陸內乙丙橡膠生產能力4.5萬噸/年,產量約2.5萬噸,淨進口量16.1萬噸,表觀消費量18.6萬噸,自給率僅13.4%。目前陸內乙丙橡膠主要用於汽車工業,此外還用於防水卷材、塑膠跑道、電線電纜的領域。預計2015年陸內乙丙橡膠需求量約33萬噸,而產能約17萬噸/年,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原料年需乙烯5.7萬噸,丙烯4.3萬噸。所需乙烯和丙烯近期利用園區港口外購活進口,中遠期由園區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異丙醇項目
異丙醇(IPA)是重要的碳三脂肪族單元醇,是重要的溶劑和有機合成原料。2009年陸內異丙醇產量達到13.5萬噸,儘管陸內異丙醇產量連年增加,但仍不能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每年都需大量進口,2009年陸內異丙醇進口量10.25萬噸,出口0.18萬噸。2009年陸內異丙醇的表觀消費量為23.57萬噸。預計到2015年,陸內異丙醇需求量將達到33.5萬噸,2020年陸內需求將達到41萬噸。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原料年需丙烯8.9萬噸,另需少量燒鹼和碳六油。所需丙烯近期利用園區港口外購或進口,中遠期由園區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丙烯腈項目
2009年陸內丙烯腈產能為123.3萬噸/年,產量約110萬噸,淨進口45.1萬噸,自給率71%;2009年實際丙烯腈當量消費超過220萬噸,當量自給率不足50%。丙烯腈主要用於生產腈綸,占到一半左右;其次是ABS/SAN樹脂、丙烯醯胺/聚丙烯醯胺、聚醚多元醇、丁腈橡膠等。由於下游腈綸、ABS等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預計到2015年陸內需求量將達到220萬噸,而生產能力約156萬噸/年,市場缺口約為64萬噸。從整體市場來看,丙烯腈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3萬噸/年。原料年需丙烯13.7萬噸,近期利用園區港口外購或進口,中遠期由園區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苯酚/丙酮項目
2009年陸內苯酚和丙酮的產能分別為68.8萬噸/年和42.1萬噸/年,產量分別約65萬噸和38萬噸,淨進口量分別為56.4萬噸和55萬噸,自給率分別為53.5%和40.8%。預計到2015年苯酚和丙酮需求量分別為170萬噸和130萬噸,消費市場增長迅速。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35萬噸/年。原料年需丙烯10.2萬噸,純苯19.3萬噸。所需丙烯和純苯近期利用園區港口外購或進口,中遠期分別由園區乙烯和PX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雙酚A項目
雙酚A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2009年,陸內雙酚A實際有效產能約39.6萬噸/年,產量約37萬噸,消費量為87.9萬噸,主要用於生產環氧樹脂和聚碳酸酯。預計2015年陸內雙酚A需求量將達到130萬噸,2009~2015年年均增長率約7%。2020年陸內雙酚A需求量將達到160萬噸左右。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5萬噸/年。原料年需丙酮3.9萬噸、苯酚12.5萬噸,由配套的苯酚/丙酮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MIBK項目
甲基異丁基酮(MIBK)的主要用途是作為中沸點溶劑和有機合成原料。2009年,陸內MIBK生產能力約8.8萬噸/年,產量約4.7萬噸,消費量8.3萬噸,主要用作塗料及油墨溶劑和橡膠防老劑等;消費比例大致為:塗料及油墨溶劑占50.7%;防老劑4020占39.3%;其他占10%。預計2015年MIBK的需求量將達到12萬噸左右。2020年需求量將達到15萬噸。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3萬噸/年。原料年需氫氰酸1.3萬噸,丙酮2.8萬噸。氫氰酸由丙烯腈裝置供應,丙酮由苯酚/丙酮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MMA項目
2008年陸內MMA產能約40萬噸/年,產量約20萬噸(不含裂解料再加工),淨進口量14.6萬噸,表觀消費量34.6萬噸,自給率約57.8%。MMA主要用於建築、電子IT、照明和交通行業,此外還廣泛套用於光學、醫學、其它生活用品等領域。預計2015年陸內MMA需求量將達到60萬噸,而產能也將達到60萬噸/年,市場供需趨於平衡。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4萬噸/年。原料年需丙酮3.5萬噸,由苯酚/丙酮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苯乙烯項目
苯乙烯單體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也是石油化學工業的基礎產品。截至2008年底陸內總產能317.5萬噸/年,當年產量達到266萬噸,進口量281萬噸,表觀消費量547萬噸,自給率不足50%。預計2015年陸內苯乙烯需求量將達到900萬噸。從供需平衡看,預計未來十年陸內苯乙烯市場仍將保持年均約150-200萬噸的淨進口量。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20萬噸/年。原料年需甲醇7萬噸,甲苯19萬噸。甲醇考慮利用園區港口外購或進口,甲苯近期也考慮外購或進口,中遠期由PX裝置供應。推薦引進Exelus公司開發的新工藝。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ABS項目
2008年陸內ABS樹脂生產能力195萬噸/年,產量143.2萬噸,淨進口量191.4萬噸,表觀消費量334.6萬噸,自給率僅42.8%。陸內ABS樹脂消費主要集中在家用電器領域,占總消費量的32%左右;其次是小家電領域,占29%左右;辦公機械、日用品、汽車、機車等領域消費量也較大。預計2015年陸內ABS樹脂需求量將達到460萬噸,產能約325萬噸/年,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20/50萬噸/年。原料年需丙烯腈5.6萬噸、苯乙烯16.4萬噸,丁二烯3.6萬噸。丙烯腈和苯乙烯均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供應,丁二烯近期考慮利用園區港口進口或外購,中遠期由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K樹脂項目
聚苯乙烯的改性產品,60%左右用於包裝領域,此外還用於日用塑膠製品、醫療器具、玩具製造等領域。2008年陸內K樹脂生產能力2.55萬噸/年,產量約2萬噸,表觀消費量約5萬噸,自給率40%左右。預計2015年陸內K樹脂需求量將達到9萬噸,而產能約4萬噸/年,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2萬噸/年。原料年需丁二烯0.5萬噸,苯乙烯1.9萬噸。苯乙烯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供應,丁二烯近期考慮利用園區港口進口或外購,中遠期由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MBS項目
2008年陸內MBS生產能力9.1萬噸/年,產量約4.5萬噸,表觀消費量約9萬噸,自給率50%左右。MBS作為抗衝擊改性劑主要用於PVC製品加工領域。預計2015年陸內MBS抗衝擊改性劑需求量將達到15萬噸/年,而產能也將增長到15萬噸/年左右,仍將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2萬噸/年。原料年需苯乙烯0.7萬噸,丁二烯1.0萬噸,MMA 0.5萬噸。苯乙烯和MMA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供應,丁二烯近期考慮利用園區港口進口或外購,中遠期由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SBS項目
主要用於製鞋、瀝青改性劑以及膠粘劑等領域。目前陸內已是世界最大的SBS消費和進口區域,未來市場仍將以較高的速度增長。2009年年陸內SBS生產能力44萬噸/年,產量42.6萬噸,淨進口量15萬噸。在生產和消費同步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預計2015年仍將有5萬噸左右市場缺口。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原料年需苯乙烯4.1萬噸,丁二烯6.2萬噸。苯乙烯由園區上游配套裝置供應,丁二烯近期考慮利用園區港口進口或外購,中遠期由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EO/EG項目
隨著陸內聚酯工業的快速發展,乙二醇消費量不斷增加。2009年乙二醇生產能力約249萬噸/年,產量約210萬噸,表觀消費量達792萬噸,自給率僅為26.5%,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乙二醇主要用於生產聚酯和防凍液,其他消費領域主要集中生產精細化工產品。預計到2015年陸內乙二醇總需求量將達到1030萬噸左右,乙二醇市場仍存在較大缺口,市場前景較廣闊。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30/30萬噸/年。原料年需乙烯22.1萬噸,來自乙烯或煉油裝置。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LLDPE/LDPE/HDPE項目
截止2009年底,陸內聚乙烯產能合計達903萬噸/年,全年產量約812.9萬噸,消費量約1548萬噸,自給率僅52.5%。預計未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回暖,陸內聚乙烯需求將出現穩定增長,預計到2015年陸內聚乙烯需求將達到2100萬噸左右。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40/25/40萬噸/年。原料年需103.2萬噸乙烯、2.55萬噸丁烯-1,均來自乙烯裝置。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1,3-丙二醇項目
1,3-丙二醇主要用於增塑劑、洗滌劑、防腐劑、乳化劑的合成,也用於食品、化妝品和製藥等行業,可替代乙二醇、丁二醇生產多醇聚酯。所生產的PTT兼具PET的高性能和PBT的易加工性,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是目前合成纖維新品種開發的熱點,市場前景廣闊。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萬噸/年。原料年需EO 0.55萬噸,合成氣0.25萬噸標立。EO來自上游EO/EG裝置,合成氣來自煉油的POX裝置。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聚醚多元醇項目
2009年陸內聚醚多元醇生產能力205萬噸/年,產量約125萬噸,淨進口量28.2萬噸,表觀消費量約153.2萬噸,自給率約81.6%。目前陸內聚醚多元醇主要用於聚氨酯生產,包括聚氨酯泡沫塑膠、彈性體、合成革、粘結劑、塗料等,合計占總消費量的95%以上。此外少量用於表面活性劑、有機合成、潤滑劑、溶劑等方面。預計2015年陸內聚醚多元醇供需基本平衡,市場競爭激烈。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30萬噸/年。原料年需EO5萬噸,PO25萬噸,均由上游配套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聚丙烯項目
聚丙烯(PP)是世界上五大通用熱塑性合成樹脂之一,是主要的通用塑膠產品之一。截至2009年底,陸內聚丙烯總生產能力達到925萬噸/年左右,全年總產量為820.5萬噸,進口量411.7萬噸,表觀消費量1232.3萬噸,主要用於編織袋、打包袋和綑紮繩等編織製品,以及注塑製品和薄膜等。預計到2015年陸內聚丙烯需求量將達到1740萬噸,2020年聚丙烯需求量將達到2200萬噸左右。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35萬噸/年。原料年需乙烯34.7萬噸,來自乙烯置。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PO/SM項目
環氧丙烷(PO),是除了聚丙烯和丙烯腈以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2008年底陸內環氧丙烷總生產能力已達56萬噸/年,產量約43萬噸。現有環氧丙烷生產裝置全部採用丙烯氯醇法生產工藝。環氧丙烷主要用於聚醚多元醇的生產,約占總消費量的77%,其次是在表面活性劑方面的消費,約占8%。預計2010~2015年期間的年均增長率約為5%,屆時PO的需求量將達到約100萬噸。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25/55萬噸/年。原料年需純苯47萬噸,乙烯16.8萬噸,丙烯19萬噸。所需乙丙烯由乙烯全部由乙烯裝置供應,苯大部分由PX裝置供應,少量苯外購。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2-丙基庚醇項目
目前歐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對於兒童玩具和包裝材料中使用的鄰苯類增塑劑(包括DBP、DOP、DINP和BBP)進行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而以2-丙基庚醇為原料生產的鄰苯增塑劑(DPHP)具有毒性小、揮發性低的特點,目前正在市場中推廣使用。因此,DPHP替代DBP、DOP、DINP和BBP等增塑劑的市場潛力極大,前景較好,面臨極好的發展機遇。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3萬噸/年。原料年需丁烯-1 3.3萬噸,合成氣1.3萬噸。丁烯-1由乙烯裝置供應,合成氣由煉油部分的POX裝置供應。推薦採用BASF工藝。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C5加氫石油樹脂
石油樹脂是以乙烯裝置的副產物C5餾分為主要原料,聚合製得的固態或黏稠狀液態的低相對分子質量的聚合物。它具有酸值低、混溶好、熔點低、黏合性好、耐水和耐化學品等特點。目前陸內C5加氫樹脂產能約12萬噸,產量約9萬噸,消費量約10萬噸。預計到2015年陸內C5加氫石油樹脂的需求量將達到16萬噸左右。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5萬噸/年。原料年需抽余碳五29.1萬噸,由乙烯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PTA項目
2009年陸內PTA產能為1408萬噸,產量為992萬噸,淨進口量508萬噸,表觀消費量1500萬噸,幾乎全部用於生產聚酯。隨著陸內聚酯工業的發展,預計到2015年陸內PTA需求量將增長到2400萬噸,消費領域仍以聚酯為主。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10萬噸/年。原料年需PX 73.5萬噸,全部由上游PX裝置供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IPA項目
IPA主要用於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生產和醇酸及塗料用聚酯樹脂的生產,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陸內僅燕山石化有一套3.5萬噸/年的IPA裝置,2009年產量為3萬噸左右,需求主要靠進口滿足,2009年進口量高達10萬噸。2015年IPA需求量將達到20萬噸左右。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石化區,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原料年需間二甲苯10.1萬噸,乙酸0.6萬噸。間二甲苯由上游PX裝置供應,乙酸外購。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LNG產業項目

(一)LNG接收站
陸內的天然氣產業是一個處於發展初期且快速成長的產業,由於陸內本土天然氣資源不足,LNG已在天然氣市場份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十二五”期間,政府大力提倡天然氣利用,規劃至“十二五”末天然氣占能源消費比例從4%增長到8%,所以福建省建設第二個LNG接收站符合市場需求。海西寧德工業區建設LNG接收站將是福建省省級高壓管網的組成部分,有利於供氣安全建設,與莆田LNG接收站形成互補。LNG資源,依託中海油在國際上的資源獲取能力,通過進口(LNG船運輸)解決。市場涵蓋閩東、閩北、江西、浙南以及台灣島。
規劃建設300萬噸/年的LNG接收站,建設內容包括LNG專用碼頭一座、LNG儲罐4個,及配套的工藝設備和管線。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
(二)LNG發電項目
與LNG接收站配套建設LNG發電廠,為海西寧德工業區乃至閩東地區提供電力保障。規劃一期建設4×350MW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視市場情況適時啟動二期項目,建設4×350MW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所發電力併入華東電網,蒸汽供石化工業園區使用。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
(三)LNG冷能利用項目
依託海西寧德工業區LNG接收站在LNG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冷能,通過有效利用,可開展以下項目:
(1) LNG冷能分離空氣
利用LNG冷能進行空氣分離,可以生產液氮、液氧和液氬。利用LNG進行預冷,可減小壓縮機尺寸,省去透平機,降低能耗和投資費用。
(2)農產品深冷加工
利用LNG的深度冷能,生產液氮,用液氮的低溫速冷農產品,進行低溫超細粉碎(如木料加工成高品質紙漿的原料、食品超細粉碎製成太空食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3) LNG冷凍倉庫
在LNG接收站附近建低溫冷庫,可以利用LNG的冷能冷凍食品。這種方式與傳統低溫冷庫相比,具有占地少、投資省、溫度梯度分明、維護方便等優點。
(4)LNG冷能發電
根據天然氣的送出條件可選用燃機方式或直接膨脹方式。LNG冷能燃機利用方式,是根據環境溫度、空氣密度的變化,利用LNG氣化釋放的冷能,增加燃汽輪機組的出力和效率。LNG冷能直接膨脹利用方式,通常是以LNG經過加工、氣化、熱交換後,進入透平機直接膨脹做功,驅動發電機組發電。
(5) LNG冷能液化二氧化碳
液態二氧化碳廣泛地套用於焊接、消防、冷凍食品、軟飲料等方面,利用LNG冷能生產液化二氧化碳,工藝流程與製冷設備簡單,可在較低壓力下操作。
(6) LNG冷能低溫乾燥與粉碎
LNG冷能可用於低溫乾燥,主要套用於醫藥和食品行業。LNG冷能還可用於低溫粉碎,如廢輪胎、廢橡膠及廢塑膠等製品,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裝備製造項目

(一)船舶工業園項目
項目選址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裝備製造區,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擬建5萬噸級以上船廠兩座。可用岸線1公里,岸邊自然水深12米。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項目
項目選址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裝備製造區緊鄰船舶工業園,主要生產包括海洋移動鑽井平台(船舶)、浮式生產系統、海洋工程作業船和輔助船等三類裝備及其關鍵配套設備和系統,打造具有現代化技術水平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三)石化裝備製造廠項目
項目選址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裝備製造區,該廠主要製造煉油和石化工藝設備,包括反應槽、塔槽、壓力容器、覆土式儲槽等,具備設計、製造、安裝及建造,主要服務於石化區石化項目的建設。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四)工程裝備製造項目
項目選址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裝備製造區,主要生產工程裝備如隧道挖掘機、礦山開採機、挖機、推土機等。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

倉儲物流項目

(一)1000萬方商業原油儲備項目
項目位於海西寧德工業區的長腰島,建設用地2.56平方公里,建設1000萬方原油儲備能力,分三期建設,一期300萬方,二期300萬方,三期400萬方。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
(二)液態危險品倉儲物流園項目
液態危險品倉儲項目區臨近液態化學品碼頭布局,建設用地1-2平方公里,主要建設成品油庫、液態化學品庫,為石化區石化工業的成品油、LPG、液態化學品等產品提供倉儲物流服務。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統一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該物流園。
(三)普通倉儲物流園項目
位於工業區的東南部下硯和西安區域,結合碼頭、公路、鐵路站場設定,建設用地約7平方公里。
隨著工業區石化下游終端產品、裝備製造業、出口加工業等產品的產出,以及公共港區的建成投產,普通商品的倉儲物流需求將逐步增加,主要服務於工業區產品通過海運、和陸運等方式向外輸出以及內陸經濟輻射腹地的產品在此中轉,再通過海運外輸。倉儲物流區僅靠鐵路編組站和疏港快速通道,交通便捷。

港口項目

(一)原油碼頭項目
原油碼頭項目位於長腰島南側,岸線長2.8公里,岸邊水深24-30米,規劃建設30萬噸級原油碼頭3座、15萬噸級原油碼頭2座、3000噸級工作船碼頭一座,服務於長腰島1000萬方商業原油儲備項目,為原油運輸裝卸提供保障。
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目前已完預可行性研究。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
(二)成品油/液態化工品碼頭項目
成品油和液態化工品碼頭布局於長腰島對岸的石化產業園區的岱岐角碼頭區,其北側公用岸線長4公里,可建設10座1-5萬噸級成品油與液體化工品碼頭,服務於石化產業園區的煉油、乙烯及石化中下游產業的產品運輸裝卸。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統一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該碼頭區。
(三)公共碼頭區項目
項目位於關厝埕碼頭區,公用碼頭岸線12.4公里,可建2-25萬噸級泊位約30座,用於散貨、貨櫃碼頭,主要服務於工業區產品外輸以及內陸經濟輻射腹地的產品外運,與鐵路、公路運輸密切聯繫。
該公共碼頭區將建成閩東、閩北、江西等地區的重要出海口。
合作方式:合資,與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合營公司,負責統一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該碼頭區。

交通項目

(一)溪南鐵路支線
溪南鐵路支線北與白馬港支線及溫福鐵路銜接,跨鹽田港和南塘港、穿溪南半島西側至關厝埕港口作業區,是溪南港區疏港的便捷通道,也是連通腹地的重要徑路。溫福鐵路穿越霞浦境內,白馬港支線現已開工建設,為溪南港鐵路支線的修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路網和接軌條件。
該鐵路支線長度約22公里,計畫2012年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其中鐵道部出資34%。
合作方式:合資、BOT
(二)溪南疏港高速公路
溪南疏港高速公路以瀋海高速公路灣塢互通口為起點,跨鹽田港和南塘港,至溪南半島付竹,終點為溪南鎮西碑頭。溪南疏港高速公通過瀋海高速與福秦、寧武高速相銜接,為規劃區通往內陸經濟腹地的快速通道。
本高速路設計速度80km/h ,路基總寬度為24.5米,雙向四車道,建設里程17.49公里。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
合作方式:合資、BOT

基礎設施

(一)供水服務項目
工業區規劃從附近的杯溪、穆陽溪、上白石水庫調水,建設三座水廠和一座再生水處理廠及供水路網,設計總供水規模為65萬m3/d,可為區內企業提供用水,其中:
溪南水廠位於溪南鎮西側,設計規模33萬m3/d;
沙江水廠位於沙江鎮西面大坪水庫下游,設計規模7萬m3/d;
鹽田水廠位於工業園區北部的灘涂,設計規模15萬m3/d;
再生水處理廠位於工業園區南部,設計規模10萬m3/d。
項目建設總投資約26億元。
合作方式:合資、獨資、BOT
(二)污水處理項目
工業區內規劃建設三座污水處理廠,規劃總處理規模為50萬m3/d,其中:
東部污水處理廠位於工業園區的南部,設計規模30萬m3/d,服務範圍為近期工業組團和溪南組團、台江組團。
西部污水處理廠位於工業園區的西北部,設計規模14萬m3/d;
沙江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處理廠)位於沙江鎮的南部,設計規模6萬m3/d, 服務範圍為沙江組團。
沙江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為中水後補充工業用水。東西部的工業污水處理廠尾水排至灣外。
項目總投資約23億元。
合作方式;獨資、合資、BOT
(三)垃圾處理項目
規劃建設的垃圾處理項目,處理能力為300噸/日,服務範圍涵蓋溪南半島。垃圾填埋場選址在沙江茶果場附近,占地面積26.59公頃。垃圾焚燒廠設在垃圾填埋廠附近。
項目總投資約2億元。
合作方式:獨資、合資、BOT

現代服務業

(一)四星級濱海酒店
規劃的四星級濱海酒店位於台江綜合服務區,擁有山海美景和沙灘公園。
台江綜合服務區提供工業區行政管理和綜合服務,配套高端休閒設施與住宅,規劃中的濱海酒店位於沙灘公園一側,經濱海休閒中心,由台江中央景觀大道直達工業區行政中心,毗鄰會展中心,沙灘公園與山地體育公園環繞周邊,宜景宜居。
合作方式:獨資、合資
(二)行政服務中心
行政服務中心集管委會辦公、會議、支持服務和工業區行政服務於一體,同時滿足先期落戶項目投資方、建設方的辦公需求,是工業區的地標性建築和首批建設的工業物業項目,為工業區管委會及區內企業提供優質的現代辦公物業服務。
按甲級寫字樓標準建設,總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
合作方式:BOT,由工業區管委會提供建設用地,投資方負責主體工程建設、內部裝修、廣場花園等投資建設,交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