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市

海洋大市

海洋大市一般指具有豐富海洋資源,海洋經濟總量大的海濱城市。通常是指湛江這樣的有較長的海岸線,海洋經濟發達的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洋大市
  • 外文名:Ocean city
簡介,代表城市,

簡介

海洋大市一般指具有豐富海洋資源,海洋經濟總量大的海濱城市.

代表城市

湛江,位於中國大陸的南端,廣東省的西南部,是廣東省海岸線最長的城市,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鄧小平1960年視察湛江時給湛江留下“北有青島,南有湛江”的美譽。
海洋大市
湛江依海而建,因海而興,全市擁有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043公里長海岸線、140多個大小島嶼和49萬公頃淺海灘涂,海洋資源豐富,水產種類繁多。海洋資源優勢是湛江最突出的發展優勢,發展海洋經濟湛江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市海洋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近三年增長率均在20%以上。2012年,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1237.5億元,增加值491.2億元,海洋經濟總量在全省僅次於廣州、深圳,居第三位。海洋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臨港工業、海洋石油、海洋化工快速發展。港口物流業發展強勁,2012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7億噸、貨櫃吞吐量完成41.2萬TEU(標準箱),分別增長10%和8.3%.濱海旅遊發展形勢喜人,2012年全市實現接待遊客2239萬人次,旅遊收入127億元,分別增長23.6%和36.7%.漁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繼續保持廣東省漁業經濟排頭兵地位,2012年全市漁業經濟總產值395.7億元,水產品總產量116.3萬噸,總產值151.4億元,分別增長12.1%、5%和8.9%,是實至名歸的海洋大市。雷州半島文明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不斷認識海洋、發現海洋、調整人與海洋關係的探險史。湛江港未來將在雷州半島西岸建設兩個千萬噸級港區,預計2017年貨物吞吐量可達3.5億噸,有望重回全國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在當前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振興粵東西北”戰略的背景下,湛江被賦予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示範市”的新定位。湛江除了要鞏固湛江原有的海水養殖、海洋產品深加工的優勢外,最關鍵的是加快發展海洋特色產業、臨港重化工產業,著力發展現代鋼鐵、現代石化、現代造紙業、現代物流、現代旅遊這五大產業,實現從“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發展。
湛江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集群式發展思路,最大限度放大龍頭骨幹項目的帶動效應,引進和發展上下游關聯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把項目做成產業,推動湛江工業聚集發展、集群發展。鋼鐵產業,重點以寶鋼鋼鐵項目為龍頭,引進寶鋼集團關聯企業到湛江落戶,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產業基地,3—5年力爭實現超千億的工業產值;石化產業,重點以中科煉化項目為龍頭,形成系統的石化產業鏈條,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石化產業基地,3—5年力爭實現超千億的工業產值;造紙業,重點以晨鳴紙業、冠豪高新紙業、中國紙業白卡紙項目為龍頭,打造世界一流、全國最大的造紙產業基地,3—5年力爭實現超千億的工業產值;物流業,依託大港口發展大物流,力爭湛江港重返全國八大港的行列,吞吐量達到3億噸;旅遊業,要將旅遊業培育發展成戰略性支柱產業,重點抓好以“五島一灣”為龍頭的濱海旅遊產業園,力爭3—5年湛江接待遊客達5000萬人次/年,總收入達500億元以上。
一直以來,湛江堅持“既要‘經濟崛起’,又要‘藍天碧水’”的發展理念。湛江發展海洋經濟,嚴格按照“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科技用海、生態用海和依法用海”的要求,統籌謀劃、科學開發。湛江的目標是用5年時間把湛江發展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海洋城市,同時,也要力爭建成我國海洋生態最好的城市、近海水質最好的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