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古縣

浮梁古縣

浮梁古縣衙,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 170年,占地64495平方米(95畝),規模宏偉,是我國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衙署,有“中國第一縣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稱。現保留中軸線上的照壁、頭門、儀門、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縣衙原有風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梁古縣
  • 建立時期:清朝道光年間
  • 占地:64495平方米
  • 美稱:“中國第一縣衙”“江南第一衙”
整座建築坐北朝南,錯落有致,廊道相接,渾然一體,莊嚴和輕鬆並存,厚重與俏雅生輝。遊歷古縣衙,在欣賞“奇妙”建築藝術的同時,也感受到封建衙門官府威嚴氣派。衙署內陳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訊杖、官轎、夾棍,“帝制早廢,縣衙猶存”,“珍貴史跡,進門有益”,遊客至此,既可以領略古代衙府的風貌,了解封建社會衙門的歷史、政治、文化知識;也可以寓教於樂,過把古代五品知縣癮,置身其中,穿越歲月時空走廊,寓教於遊玩之間。
“清、慎、勤”,這是浮梁縣衙三堂中的匾額文,意為廉潔、謹慎、勤勉。出自三國時司馬昭訓長吏言:“為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廉,是為官的根本,所謂“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為官者如果貪婪成性,枉取不義之財,是不可能有威信的,最後免不了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正如古縣衙楹聯所題:“從來清白無遺漏,自古爭貪有後殃”。廉與貪,古今中外的正反典型舉不勝舉,其道理也不言自明,可人的貪慾之心卻如洪水猛獸,前“腐”後繼者大有人在。故浮梁古縣衙中這方面的楹聯甚多,反覆告誡為官者。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浮梁古縣衙三堂對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