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縣博物館

浮山縣博物館

浮山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當地歷史變遷的地方綜合博物館,也是山西省臨汾地區重要縣級博物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浮山縣博物館
  • 類別:綜合類
  • 地點山西省浮山縣天壇鎮神山路
  • 館藏精品:“風竹”、“雨竹”碑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

發展歷史

館內有很多國家珍貴文物,比如外資符號坐佛像、風竹碑、雨竹碑等。2003年6月,浮山縣博物館館藏一級文物“萬字元號座佛像”被盜。經公安機關偵查,系該館庫管員賈生傑將“萬字元號座佛像”等25件文物分批盜賣,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犯罪分子賈生傑被判處無期徒刑。

館藏文物

“風竹”、“雨竹”碑 此二碑原在梁村溝關帝廟內壁上鑲嵌,現收藏於縣博物館。為縣級保護文物,兩碑體同大,高65厘米,寬33厘米,厚13厘米。其風竹圖寓意關羽身在曹營心向漢,竹葉組成“莫嫌枝葉淡,終久不凋零”的詩句;雨竹圖寓意時時向根,不忘根本。竹葉組成“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詩句。二圖遠看是畫,近看是字,詩畫相兼,寓意深刻。且鏤刻精細,尤為珍貴。老子八十一化線刻圖碑 鑲嵌在梁村混元石樑殿內東西兩壁。據明重修老君洞“太上顯化序”銘文載:“老子八十一化線刻圖刻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繪圖崔澄,鐫工衛廷枝、衛廷析均系本縣人。
該石刻圖分別刻在39塊青石板上,圖文並茂,除個別文字與畫面稍有損毀外,其餘基本完好。石碑有大小兩種:大的3塊,每塊長90厘米,寬31厘米;小的36塊,每塊長45厘米,寬31厘米。除首塊刻“太上顯化序”銘文和最後一塊僅刻一圖外,其餘每大塊刻四圖,每小塊刻兩圖,總計八十一化圖,實為一部大型連環畫,在這39塊刻碑中有8塊透明如鏡光可鑑物,右4塊能映“二峰夕照”,左4塊可鑑“塔山晨曦”,被歷代視為奇珍。中央美術學院專家認為,該八十一化線刻圖屬國內線刻藝術之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