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湖

洲湖

洲湖地處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南部,東接甘洛,南依吉安天河,西鄰金田、洋門,北靠寮塘。鎮政府坐落在石付村,距縣城29公里。全鎮總面積17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約5.2萬畝,森林面積達19.2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洲湖
  • 地點: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
  • 占地面積:177.3平方公里
  • 古稱:舟湖
地理人口,歷史沿革,語言風俗,社會經濟,

地理人口

共轄2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18個村民小組,人口達3.7萬多。這裡交通便利,安永公路、竹洋公路、分文鐵路貫穿境內。風光秀麗、氣候怡人、雨水充沛,境內有氣勢巍峨而又蜿蜒逶迤的崇山峻岭(最高海拔785米),也有碧波蕩漾而又綠水漣漪的庫壩塘池;有連綿起伏而又青翠盈綠的山丘林地,也有一望無邊而又的稻穗麥浪;有氣派入時的洋房別墅,又有古樟翠柏掩映下的古老村莊。
洲湖洲湖

歷史沿革

洲湖古稱舟湖,習稱洲塢,作為江右名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唐宋時即為江南古道旁的物資集散重鎮,明代設漕運衛所,清代制道南鎮,新中國成立後為洲湖人民公社,後設洲湖鄉,1992年改鄉建鎮。洲湖自古以來是安福南鄉片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洲湖

語言風俗

洲湖鎮及周邊甘洛、金田、洋門、石橋、柘田和彭坊等南鄉區域所使用的語言是“南鄉話”。“南鄉話”隸屬於南方土著語系,襲吳蠻之風、納越楚之意,其話語特別、腔音圓潤豐厚、嗓音清脆表達準確。據考證,是全國上千種方言中唯一兩個經千年承傳而語音未變的本土鄉音。
洲湖
這裡的民間風俗獨具特色,文明禮儀繁雜而隆重,如從一個人的出世、滿月、周歲、發軔、結婚、嫁女、做壽到喪葬,又如建房子的動土、開基、繕架到喬遷新居,又如吃新過年、三禮五節等儀式風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洲湖鎮的道教文化也是非常興旺。在花車村有一座家喻戶曉的王母仙宮俗稱王母壇,占地面積580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座東朝西,背依涌蓮仙山,門對瑤玲、三峰山,左依下屋嶺,右有流泉、王母橋。院內4株千年古柏,向世人展示著它的悠久歷史…
洲湖
王母仙宮始建於宋靖康年間,是一處道佛雙修的聖地。早期因宋室南遷,士大夫家族來此落籍修真。後因王母娘娘現身本邑彭坊山里,救難產之婦,男主人感其救苦救難,施山林一片,土地一塊,建宮祀之,遂成道教場所。
明清兩代,王母仙宮香火盛極之至,是安福南鄉片信眾的朝拜之所。不但本地人頂禮膜拜,連吉安、永新、蓮花,湖南茶陵、攸縣的信民也來祭拜,可見其之靈驗。
王母仙宮為正一教,居家道士們根據地方特點,將本地牙珠師傅念經、超度、求雨、免災、扶乩等融入教義,形成了一整套的音樂、經文和規範程式,別具一格,具有鮮明的安福地域特色,是信民們在遇到大災大難時,進行心理撫慰的宗教崇拜、修身之法。王母仙宮現存的音樂、經文已有325年的歷史,道教文化內涵豐富,是研究安福地區道教文化傳承的活化石。
王母仙宮,每年農曆七月十五至十六舉行道教文化節和王母娘娘壽延祭祀活動。主要儀程是:
居士們首日吃齋、戒酒。儀式分上香、請將、拜玉皇禪、頒赦、頒解、個人面奏、走馬、拜壽等程式。儀式開始,由倡首擊鼓、撞鐘、鳴鑼、鳴爆、奏樂;敬的齋品有:齋飯、蘋果、香蕉、桂園、荔枝、桃、茶。
上香時,居士、信士分別跪拜王母娘娘和各路神仙。念頌告書,請來天將,打卦、焚文書、拜玉皇禪。向王母娘娘獻第一柱香,祈求福址。
農曆十六日,東方泛白,旭日冉冉升起,信士們帶上祭品和心愿從四面八方聚集到王母仙宮,向玉皇、王母面奏心中難事,求得心安神寧。
拜壽桃、拜茶、拜乾果、敬香、燭,向王母娘娘吟頌祝壽行文。由德高望眾的大師頒發玉皇、王母的赦文,赦免、解除人間的痛苦和罪孽。走馬,將文書儘快送達,焚燒紙馬、宰殺肥豬、開齋。
王母仙宮在破"四舊"和"文革"中遭到空前的破壞,僅剩主殿的一部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倡首的多方努力下,恢復了王母仙宮的活動,近年來又自籌資金20多萬元對該宮進行了全面修復,鋪設了水泥路、新建了門樓、圍牆,美化了院落。王母仙宮是經省、市宗教局、安福縣人民政府批准的合法道場。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4名居士,前往江西道教文化名山龍虎山拜師學道,皈依道門。
塘邊文化古村
鎮上塘邊村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塘邊村位於洲湖鎮政府西南7公里處,交通便利,2003年8月,被列為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現轄23個村民小組,2700餘人,黨員56名,支委成員5名,入黨積極分子8名。塘邊村完好地保存著近百棟古民居。村內的古民居群,展現了明清建築風格,池塘星羅棋布,古村綠意盎然,一派江南水鄉風光。
洲湖
洲湖

社會經濟

洲湖鎮是安福縣的農業產糧大鎮,生產水稻、大豆、油茶、大棚蔬菜,兼種花生、烤菸、瓜果、黃姜等,豆腐乳、南條、黃豆、茶油、火腿、肉牛為洲湖的傳統土特產。同時,這裡還蓄藏著豐富的粉石英、鐵礦石等礦產資源,吸引著大批客商到這裡投資興業。
油茶樹油茶樹
近年來,洲湖的社會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國民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近年來,國民經濟以年均增長14.4%的速度向前發展,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4.8%。市屬駐鎮國有大型企業井岡山紡織廠改制完成。新增個體私營經濟200餘戶,引進內資9786萬元,外資260萬美元,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的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調優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烤菸、楊梅、黃姜、大棚蔬菜的種植,農民增收有了新的增長點。特別是烤菸生產,從2003年的一個村50畝,發展到了2005年7個村600畝,形成了南鄉片烤菸生產帶。
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修建了瀟水路21米寬新街1公里,架設了路燈線路4公里,安裝50盞路燈,拉大鎮區框架,亮化了街道;農村公路建設加快,修建了竹洋公路、瀟水路、汶源水泥路、百丈進村水泥路、諸橋壠水泥路、中三路等,通村砂石路等60餘公里,人們的出行條件大大改善;農業設施建設紮實推進,獲得農業綜合開發項目2個,省級土地整理項目1個,總投資達900萬元,大大改善該鎮近1.5萬畝農田的耕作條件。
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進一步提高。一是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籌資425萬元,對洲湖中學、初級中學校園建設進行了改造,中國小布局調整到位,基礎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二是廣電網路改造和擴容順利進行,90%以上的村通了有線電視,100%的村通電話,手機通訊輻射面已達94%以上,並積極實施自來水戶戶通、沼氣等“五通一氣”工程。人民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三是衛生醫療、民政優撫、社會低保、民兵預備役等項工作均得到了提高,新建老年公寓一棟。添置了CT等一批新型醫療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