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岩鎮

洪岩鎮

洪岩鎮位於江西省樂平市境內東部邊緣,東北角與婺源縣交界,東部和德興縣毗連,西北和西南分別與歷崌山鄉、高家鎮為鄰。鎮政府駐地岩前村距市區 42公里。總面積31.4平方公里。全鎮屬丘陵地帶,耕地面積4380畝,山林面積3.2萬畝。轄3個村委會、2個分場、1個農科所,29個自然村。截止到2006年有1129戶,約4320人。

境內大理石、石灰石儲量豐富,品質優良。著名風景遊覽勝地“洪源仙境”坐落在峁山東側山腰中。洪岩是經省批准的重點風景名勝區及省級森林公園。南宋宰相洪适、風節名臣洪皓、《容齋隨筆》作者洪邁故里在岩前村。境內有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洪岩鎮
  • 所屬地區:景德鎮市
  • 電話區號:0798
  • 面積:31.4平方公里
  • 人口:4320人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潮濕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贛H
人口數據,概況,歷史沿革,經濟建設,社會事業,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009

2082

1927
家庭戶戶數
1115
家庭戶總人口(總)
3556
家庭戶男
1819
家庭戶女
1737
0-14歲(總)
949
0-14歲男
492
0-14歲女
457
15-64歲(總)
2820
15-64歲男
1460
15-64歲女
1360
65歲及以上(總)
240
65歲及以上男
130
65歲及以上女
11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812

概況

洪岩鎮位於樂平市東北邊緣,距市區33千米,面積117.4k㎡,人口16072人。轄吳家、洪羅、洪岩、甘村、項家莊、段家、下埠塅、湖村等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岩前。古宮公路、項陽公路與樂上公路相通穿境。洪岩是經省批准的重點風景名勝區及省級森林公園。境內壢崌山仙姑廟峰海拔789.2米,為全市最高峰。

歷史沿革

以境內有洪岩洞而得名。解放前夕屬洪岩鄉;解放初屬二區洪岩鄉;1950年8月屬七區(臨港)官莊、鳥樹、聯合鄉;1952年6月撤區並鄉,並為官莊、段家鄉,轄鳥樹、官莊、甘村鄉;1955年成立興旺、吳家、豐產、岩前初級社;1956年6月撤區並鄉,並為官莊、段家鄉,轄鳥樹、官莊、光明高級社;1957年6月復區,屬臨港區;1958年10月公社化時屬臨港公社(轄羅家、官莊、鳥樹大隊)歷居山墾殖場(轄甘村分場);1961年7月屬臨港區幸福墾殖場(轄羅家、吳家分場、吳家、董家大隊和縣直屬歷居山墾殖場(轄岩前大隊);1963年12月撤銷臨港區;1964年4月屬歷居山墾殖場(轄羅家、吳家分場、吳家、董家大隊)和縣直屬歷居山墾殖場(轄岩前大隊);1963年12月撤銷臨港區;1964年屬歷居山墾殖場洪岩分場(轄岩前大隊)和幸福墾殖場吳家分場(轄吳家、茅家畈、胡山塢林場、龍塢林場)、羅家分場(轄羅家、林業、董家橋大隊);1965年撤銷幸福墾殖場,吳家、羅家分場劃歸臨港區;1966年紅岩分場改為洪源林場;1968年10月屬永紅公社(轄羅家、吳家分場、羅家、五七大隊)和歷居山墾殖場(轄紅岩分場、岩前大隊);1972年成立紅岩綜合墾殖場(轄羅家、吳家、紅岩分場);1973年增設峁山分場。1984年改為洪岩鄉。1997年撤鄉建鎮,面積31.4平方千米,人口0.5萬,鎮政府駐岩前,轄吳家、洪羅、洪岩3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山歷)崌山鄉,劃歸洪岩鎮。
[郵編]333321 [2008年代碼]360281105:~200洪岩村 ~201吳家村 ~202洪羅村 ~203甘村村 ~204項家莊村 ~205段家村 ~206下埠段村 ~207湖村村 ~500國營歷居寺分場 ~501國營陽山崗分場 ~502國營小坑分場 ~503國營歷居山茶葉分場 ~504國營段家分場 ~505國營更新林場 ~506國營峁山分場 ~507國營歷居山林科所
附:(山歷)崌山鄉位於樂平市東北邊緣,距市區34.8千米。地處丘陵,項陽公路過境。1949年屬紅岩鄉,1957年為壢崌山墾殖場,1968年改稱縣屬綜合墾殖場,1984年設壢崌山鄉。1997年,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1.1萬,鄉政府駐小坑村,轄甘村、項家莊、段家、下埠塅、湖村、大坑6個行政村。

經濟建設

產業以林業、旅遊為主,產木材、毛竹、柑橘。鄉鎮企業以大理石、石灰、工藝品為主,其中大理石暢銷市內外。農業主種水稻、油菜。
林果業是該鎮的主導產業,全鎮擁有以楊梅板栗椪柑翠冠梨錐栗、無籽西瓜等為主的果業面積萬餘畝,其中尤以楊梅為最,總面積已達3000餘畝,是贛東北地區唯一一塊上規模的楊梅基地,以楊梅為主原料的“盤聖”牌楊梅酒擁有“中國綠色食品”的榮譽稱號。引導成立的“綠健”果業產銷協會是樂平市首家果業產銷協會,實現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旅遊業是該鎮的支柱產業,是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森林公園,境內擁有眾多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如鬼斧神工、堪稱溶洞四絕的“洪源仙境";丹桂飄香、怪石嶙峋,藤穿石、石抱樹的“石林峰谷”;準四星級的休閒勝地“洪岩山莊”;建於明萬曆26年,終年水花飛濺的“鐵井飛泉”;雍正皇帝御賜“世德、流光”四字的“項家莊古祠堂”;主峰海拔789.2米的避暑勝地“居山雲海”;具有濃郁的小橋流水人家風韻的“清溪河”;旅遊觀光農業“楊梅山莊”;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群和古徽州驛道的青石板路街巷;佛教聖地“半山廟”等等,更有“一門四進士,一相兩尚書”的洪公氣節和《容齋隨筆》的巨獻,是集旅遊觀光、休閒養生、商務度假、愛國主義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佳境。
廉政建設,2008年以來,洪岩鎮全力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形成了“村官決策村民審、村官用錢村民管、村官辦事村民評、幹部功過民眾議”的良好格局。該鎮把擴大基層民主作為活動的主要載體,切實做到了“三抓三強化”。一是抓住熱點,強化民眾監督。推行了“4+2”制度,即村級事務決策堅持“支部提議、兩委班子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四步驟,實施程式、結果兩公開;全面開展村兩委班子公開述職述廉和民主評議活動。

社會事業

2008年以來,市長李放掛點洪岩鎮,幫助洪岩鎮出謀劃策,給錢給物,採取一系列措施,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農村社區文化著實火了起來。
“農家書屋”送新風。洪岩鎮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鎮財政貼補50%設施投入、部門對口捐贈書刊等方式,在湖村、小坑、洪岩、洪羅等六個農村社區興建了“新家庭書屋”,在鎮政府大院投資36萬元興建了高標準的文化大院,基本解決了“農民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使“新家庭書屋”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加油站”。同時,該鎮樹立少生快富典型,提升婚育文化宣傳的說服力,多渠道引導農民看書學技術,上網際網路,轉變婚育觀念,拓寬致富門路。
“牆頭文化”倡新風。走進洪岩社區,村裡的“文化牆”和鮮綠的草地讓你眼前一亮,2008年以前,被廣告貼成“大花臉”的牆壁,現在成了婚育文明宣傳主陣地,張貼了農家“巧手”旅遊工藝品、繪畫、千畝楊梅基地畫等高品位文化展品以及少生快富“新家庭”宣傳展品。“文化牆”的出現,在美化村莊的同時,也悄然轉變著村風,新型生育觀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文體活動漾新風。2008年以來,洪岩鎮先後投資150萬元,跟進、融入新農村,為農村社區居民添置了體育健身器材,建設了一批燈光球場、桌球台以及簡易的單雙槓、鞦韆、滑板等文體活動設施,為農民開展文體活動搭建起有效平台。同時,還經常組織桌球、籃球、象棋以及編織品、刺繡、書畫等“巧手”比賽,吸引育齡婦女參與,評比“和諧家庭”、“孝敬媳婦”、“農家巧手”。文體活動的蓬勃開展,豐富了農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了村風的健康文明發展。市歌舞團、民眾藝術館每年組織2次文化下鄉,在洪岩客運站搭台表演歌曲、舞蹈、相聲、葫蘆絲演奏、雙簧等一系列精彩文化節目,給社區居民送上一道道美味的“文化套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