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里鎮

津里鎮位於明光市(原名嘉山縣)東北部,與江蘇省盱眙縣接壤,境內有七里湖、小土山,為丘陵地貌,常年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津里鎮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曾是七里湖邊水路交通要塞,古時候是連通洪澤湖、京杭大運河、淮河水道的重要港口小鎮,根據其名,便能知曉(津,渡口),就是在渡口裡的鎮集。相傳早在北宋嘉佑年間,七里湖畔有一寺廟,廟中僧人約有五十餘,但是因一次大火將廟宇損毀殆盡,廟宇遺址尚存,但是後來因湖邊“修壩養魚”,遺址已不復存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津里鎮
  • 所屬地區:明光市
  • 政府駐地:津里街道
  • 人口:11975
  • 氣候條件:溫帶
  • 原為嘉山縣
歷史和概括,鄉鎮發展,

歷史和概括

據《泗州志》記:“明光山,集主之山也,明太祖生時有光灼天,因賜名。”漢代,為盱眙、淮陵二縣地,屬臨淮郡。南朝時,宋僑置睢陵縣。北魏改睢陵為濟陽,北齊改為池南縣,南陳復名睢陵縣,北周初改為招義縣,後又改為化明縣,屬鐘離郡。唐朝時復名招義,屬濠州,宋朝改為招信縣,元朝並招信縣入盱眙,明朝屬鳳陽府,清朝直隸泗州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劃盱眙南17個保、滁縣北6個保、定遠東6個保、來安西3個保,合併新置嘉山縣,縣治三界鎮(老三界)。1940年,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設在自來橋鎮。1994年5月31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87]號)批覆: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嘉山縣,設立明光市(縣級),以原嘉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明光市的行政區域。
2000年,明光市轄13個鎮、13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569585人,其中:津里鎮11975
津里鎮津里鎮

鄉鎮發展

津里鎮黨委、政府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結合農村實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面教育,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民眾最關心的重點問題,務求取得實效。
津里鎮津里鎮
針對農村道路常年失修,造成民眾生產和生活不便的情況,津里鎮採取“政府拿一點、民眾自籌一點、一級爭取一點”的辦法,共投入20多萬元,修建村隊道路50多公里,修築橋樑3座。鎮裡還投入17萬元,新建朱崗、津里、鐵山王橋4個村的黨支部活動室和村計畫生育服務室,同時還對鎮計畫生育服務所進行了整修,津里鎮還克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對集鎮下水道進行整修,還架設路燈2600米,安裝照明路燈36盞,實現了民眾多年來盼望的“亮化”工程。在今冬明春興修水利工作中,津里鎮採取“一事一議”等辦法,分別對紅旗圩水毀工程,鐵山電站渠道清淤,當家塘壩深挖等水利工程進行復修,拓寬和延伸.全鎮已完工水利工程12處,共完成土石方8.9萬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