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愛眾,而親仁

泛愛眾,而親仁

弟子規》中《親仁》部分這樣寫道: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泛愛眾,而親仁
  • 外文名:Universal love, and benevolence
  • 注釋:尊敬師長。親仁
  • 譯文: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
意思一,意思二,全句意思,

意思一

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

意思二

要去愛眾民,而親近美好的人生。表達了孔子對學生的寄託。
出自《論語·學而》
原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朱熹 集註:“親,近也;仁,謂仁者。”
晉 陸機 《辨亡論下》:“接士盡盛德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既而仇讎未殄,方憑大國之威;宗祏阽危,尤仰親仁之德。”

全句意思

【注釋】 悌(替):尊敬師長。親仁: 親近有仁德的人。
【正確譯文一】 孔子說:“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能輕鬆做到這些,才可以從事理論研究。”
【偏斜譯文二】 孔子說:“同學們聽著,贍養家中父母,尊敬鄉中長輩,語氣婉轉少發火,固守義氣不絕情。
對他人慈愛點,意思意思就夠了,把主要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力有所及,有空學習文字。”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孔子批評樊遲一心想學農業知識,“小人哉!”。《論語。子路》
樊遲問仁,子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論語·雍也》
農民勤勞,老實吃苦,就是好人。
悌:存疑。
舊說:弟愛兄謂之悌.——西漢賈誼《道術》
東漢『說文』善兄弟也。從心弟聲。經典通用弟。特計切
孔子老了,回想一生,還是家中父母,宗族長輩對自己最好。故而告誡弟子,對父母長輩好一些。什麼時候聽說過兄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