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地宮出土系列茶器

法門寺地宮出土系列茶器

法門寺地宮出土系列茶器,是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真身供養物中,有一套用金銀製成的茶器,是唐僖宗向法門寺提供的供養物。就功能而言,這些茶器可分為貯茶器、炙茶器、取量器、貯鹽器、取水器、點茶器、衛生用具和茶點容器。這次出土的大唐系列宮廷茶器,不但為後人提供了唐代大興飲茶之風的佐證,而且還為人們提供了復原大唐宮廷茶道的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門寺地宮出土系列茶器
  • 屬於:茶器具
  • 特點:皇家供奉
  • 地點:陝西法門寺
出土過程,物品,鎏金茶碾,鎏金茶羅,金銀絲籠,銀籠,

出土過程

在中國飲茶史上,唐代的飲茶方法,與早先相比,更加講究,更加精緻,飲茶已由粗放進入到精工階段,煮茶注重技藝,飲茶重在情趣。唐代白居易《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曰:“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錢起《與趙莒茶宴》中的“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此外,在眾多愛茶文人的詩文中,都記載了賓客相聚,品茶論理時的幽雅情景。那么,作為大唐宮廷茶道,其規格之高,場面之盛,以及茶器之美,茶藝之精是不言而喻的。1987年,陝西扶風法寺地宮
鎏金壺門座茶碾子鎏金壺門座茶碾子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其中,還有一套大唐系列茶器。根據同時出土的《物賬碑》記載:有“茶槽子、碾子、茶羅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兩。”結合實物分析表明:《七事》指的是:茶碾,包括碾、軸;羅合,包括羅身、羅斗(合或盒)和羅蓋;以及銀則、長柄勺等。從茶碾、碾軸、茶羅子等茶器鏨有的銘文看,這些茶器製作於唐鹹通九年至十二年(868~871),又有“文思院造”字樣。而文思院,乃是專門製造金銀犀玉巧工之物的宮廷手工工場,表明這些茶器是專門為宮廷製作的大唐宮廷茶器。同時,在茶羅子、銀則、長柄勺等器物上,還有器成後留下用硬物刻劃的“五哥”字樣。據查,五哥是唐懿宗(860~874)李漼時,皇室及重臣對唐僖宗(874~888)李儇小時的愛稱,表明這些茶器為宮廷專用飲器。且《物賬碑》將這些茶器列於唐僖宗所供奉的“新恩賜物”項,表明這些茶器是御用之物。
鴻雁球路紋銀籠子鴻雁球路紋銀籠子
另外,法門寺地宮珍藏的茶器,並不止“七事”,還有鹽台、籠子、茶碗、茶托等器,其中部分茶器,亦為唐懿宗御用之物。上述茶器,質地之貴,做工之精,造型之美,價值之高,堪稱茶器中的國寶。它是大唐茶文化興盛的綜合體現,更是大唐宮廷茶道興隆的集中表現。
此外,在法門寺地宮還出土了大量生活用器,包括食器、酒器等飲器,但它們與飲茶器卻是相互通用的。如調達子、銀龜盒、鎏金盆等就是如此。

物品

鎏金茶碾

通高7.1厘米,長27.4厘米,槽深3.4厘米,轄板長20.7厘米,寬3.0厘米,全重1168克。通體呈長方形,由碾槽、轄板和槽座組成。槽呈半月形尖底,與槽座焊接。槽身兩端為如意雲頭狀,兩側各有一隻飛雁及流雲紋。槽座嵌於槽身,座壁有鏤空壺門,門之間飾天馬流雲紋。茶碾子打開後,上置純銀鍋軸,軸長21.6厘米,軸徑8.9厘米。軸刃有平行溝槽,軸桿圓形,中間粗兩端細,其上鏨刻“五哥”兩字,表明此器為唐僖宗供奉。軸孔四周鏨團花,外飾流雲紋,鏨文上有“碣軸重一十三兩(唐代重量單位)”,軸可來迴轉動。
茶碾子是碾茶器,在煮茶時,供碾碎餅茶之用。

鎏金茶羅

通高9.5厘米,羅身長13.4厘米,寬8.4厘米。屜長12.7厘米,寬7.5厘米,高2.0厘米。座長14.9厘米,寬8.9厘米,高2.0厘米,全重1472克。通體呈長方形,由蓋、羅、屜、羅架、器座組成,均系鈑金成型,紋飾塗金。蓋頂鏨兩體首尾相對的飛天,並襯以流雲。蓋剎四周各飾一和合雲。羅架兩側飾執幡駕鶴仙人,另兩側為相對飛翔的仙鶴,四周飾蓮瓣紋。羅和屜均為匣狀,中夾羅網,屜面飾流雲紋,有拉手。羅架下有台形座器,設鏤空壺門
茶羅子,即茶篩。它是餅茶經茶碾碾成碎末後作篩茶用的。

金銀絲籠

通高15.0厘米,全重335克。有蓋,直口,深腹,平底,四足。蓋為穹頂,籠有提梁,蓋與提梁間有鏈相連。整個籠子用極細的金銀絲編織而成。
條結籠子,主要供烘烤餅茶後,趁熱裝入紙袋,作為一種貯器,暫存於此。

銀籠

鴻雁球路紋銀籠子,可供作為烘烤餅茶的用器。因唐時,人們飲的是餅茶,飲茶時要將餅茶先進行烘烤後,再經碾碎,方可煮茶飲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