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影下的中國

法影下的中國

《法影下的中國》主要收錄作者鄧學平律師近年來發表在媒體的法律評論文章,從法律的視角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專業評論,分三輯。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影下的中國 
  • 作者:鄧學平 
  • 定價:39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收錄作者近年來發表在媒體的法律評論文章,從法律的視角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專業評論,分三輯。第一輯“法治的真諦”,主要是從相對巨觀和法律制度的角度,結合具體事例討論和說明法治的真諦乃是限制公權力、保護私權利;第二輯“正義的呼喚”,是在個案日益成為社會熱點的情況下,對具體個案的分析解讀,其中不少文章都蘊含了對個案正義、司法正義的呼籲和吶喊;第三輯“為幸福而來”,主要是對與民生結合較緊的一些法律熱點的解讀,展示了法律人的關懷紮根於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為幸福生活護航是法律人共同的責任和追求。收錄了律師界青年才俊鄧學平撰寫的法律時評121篇,分為“法治的真諦”“正義的呼喚”“為幸福而來”三輯,文章短小精悍,緊跟熱點,對當下發生的法律熱點、疑難案件、立法司法中的問題等,從專業的視角,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從多個方面勾勒出法治中國的一幅幅景象,體現了一個傑出的律師特有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在中國法治建設中應擔負的責任。

作者簡介

鄧學平,京衡律師上海事務所副主任,高級合伙人。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政法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部落格大巴“十大思想力博主”、最高人民檢察院正義網“年度影響力博主”。《 財新網》、《新京報》等多家媒體特約專欄作者。前資深檢察官。

目錄

評論促動中國/001
第一輯 法治的真諦/001
政府輿情處置須拿捏好分寸
圍剿“毒村”別忘深挖保護傘
簡政放權要邁過利益調整的坎
律師“死磕”也當守住法律的邊界
“裸官”:要么去職,要么喊家人回國
警惕運動式執法偏離法治軌道
新聞敲詐的治理邏輯
秘書緣何成為腐敗高危人群
以人查房會成為反腐利器嗎
上海司改:期待更多配套和支撐
辯護人突變嫌疑人是公權力耍流氓
福喜事件不能迴避官員問責
不讓下屬拎包並非小題大做
依法反腐才能真正反腐
輔警勒索失足女是執法權“失足”
對行賄者“從寬處理”該有明文標準
收受禮金行為仍需要刑法規制
國際合作是反腐的必然選擇
被免法官照常審案涉嫌多層違法
取消律師年檢究竟難在哪裡
天價賠償案力推美國社會進步
應讓侵犯律師權利者受到必要制裁
反商業賄賂是反腐的重要一環
應對村民跪訪,警方不能濫權
當降低對行政不作為的法律容忍
賄賂犯罪對象應有更廣內涵
反腐不到休止時
駕考受賄,且莫帶病調崗
誰為涉腐官員開具了“勤勉證明”
靠什麼剷除“趙衙內”們的生存土壤
律師權利保障如何從紙面走向真實?
設立駐派出所檢察官:關鍵在監督權落實
組裝手機泛濫,打假別只為了“過節”
中石化天價搬遷費,過程透明比費用多少更重要
暴力事件頻出,治安聯防隊為何清而不退
須為保障律師權利新規“固牙健齒”
別讓“單位受賄”條款繼續被束之高閣
第二輯 正義的呼喚 /095
清除司法腐敗任重而道遠
要求限時放人的底氣從何而來
系統糾正冤假錯案可為司改打頭陣
學習張飈不能代替追責“神探”
許霆案背後的制度反思
收容教育黃海波拷問執法良知
堵上刑罰執行的監管漏洞
三一靠什麼告贏了歐巴馬
念斌案:正義何以發生
貪污受賄“以情節定罪”有利反腐
官員敲詐疑雲,真相待解
別讓念斌活在“嫌犯”身份陰影下
訪民偽造身份證有必要重判?
“檢察官自我舉報屬於泄密”難成立
抗違法強拆致人死亡能否認定防衛過當
法官“私放”殺人犯,追責咋還受阻
呼格案能否開啟平冤新時代?
追責刑訊逼供何必等到冤案發生
政府一發函,法院就改判?
取消不合理指標後,靠什麼來考核司法
拒絕提供監控,訥河監獄理由太牽強
大學生花錢辦戶口,不該追究刑責
文物換戶口,為何換來三輸結局
福建仿真槍枝案判決量刑畸重,應考慮再審
警方“丟失”扣押名畫,追討之路為何艱難
對“780 萬私了案”的調查處理不能內部私了
南京寶馬車禍司機該當何罪
天價索賠頻被治罪,呼喚司法解釋解圍
國家賠償久拖不賠,“官賴”也得治
漫畫描述刑訊逼供,能否幫助走近真相
安徽高院登報導歉能否成為司法新標桿?
“慣偷”孕婦被捆綁暴打,還是回歸法律吧
被脅迫殺人,“首富”有罪嗎?
“房妹”房子被判違法所得,還能出租?
北京天寧寺橋闖卡司機獲刑,不冤
強姦還是誣告,法律不是非此即彼
“兒子平反父母進去”怎能讓人相信司法公正
“傳播副所長不雅視頻被拘”是報復性執法嗎
被大使館的車蹭了,警察還真管不了
國家賠償之外,對“趙作海們”還應再扶一程
跟蹤舉報法官被批捕,公民監督權邊界在哪裡?
徐玉玉臨死前的叩問仍在等待回答
聶樹斌案逆轉在望,糾正冤假錯案路途仍長
第三輯 為幸福而來/205
權利優先於善—“艷照門”的啟示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嚴刑峻法
莫讓大學自主招生淪為半拉子工程
應對恐怖主義要嚴打更要嚴防
浙江溫嶺殺醫案的標本意義
豈能人為設定事故死亡人數上限
反對“四風”需要全民參與
依法治污道阻且長
石家莊垃圾山背後的公權失靈
無底線招商已讓社會不堪重負
謹防限葬令淪為地震次生災害
院士涉腐,折損的豈止是尊嚴
央企高管降薪為分配公平加分
遣返孕婦,合法還可更人性化
為何又是超載校車,為何又是幼兒
反家庭暴力離不開法律支持
民工討薪命喪派出所:“高度重視”別總遲到
“直系親屬房產過戶自行定價”可否全國推廣
網路商戶售假,電商平台難辭其責
“誤拆”涉刑事犯罪,不能一賠了之
近親屬隱瞞犯罪所得可免刑責彰顯司法溫情
好心救助反遭誣陷,法律不能再沉默
環境公益訴訟還要在“門檻”上卡多久?
解救被拐賣兒童,法律漏洞快補上
修法保護幼女,也別忘了保護男童
公民身份信息豈能隨便公開查詢?
各式奇葩證明為何禁而難止
期待騰格里案能帶動公益訴訟立案難破題
林森浩投毒案終局:補補生命倫理這堂課
清華,你就該起訴“培訓大師”
網路主播超跑車禍,有否飆車?
鄭州“強拆醫院”處理結果難服眾
晚婚假何必因“放開二胎”而取消
“網路醫托”猖獗源於立法執法疲軟
婚檢驗出愛滋,醫院豈能向配偶隱瞞
號販子猖獗,就算治標也要嚴懲
根治校園欺凌,適度的法律介入必不可少
防治醫療糾紛,別拿媒體報導說事
政府合理補償才能堵住公民財產的“潰口”
微信購物,也有必要納入消法保護
法院對醫院罰款,焦點別搞錯了
離婚時轉移財產可判淨身出戶?這個可以有!
附錄 媒體訪談/315
“至少此刻我沒有後悔”
做律師更貼近我的法治理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