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認識論:1830-1970

法國認識論:1830-1970

《法國認識論:1830-1970》是201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米歇爾·比特博爾、讓·伽永 譯者:鄭天喆、莫偉民。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國認識論:1830-1970
  • 頁數:554頁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外文書名: L'Epistemologie Francaise,1830-1970
叢書名: 當代法國思想文化譯叢
開本: 32
ISBN: 9787100076364, 7100076366
條形碼: 9787100076364
尺寸: 20.2 x 13.8 x 2.4 cm
重量: 499 g

作者簡介

作者:(法)米歇爾·比特博爾、讓·伽永 譯者:鄭天喆、莫偉民

內容簡介

《法國認識論:1830-1970》,本書內容包括:思想傳統與研究機構、人物、邏輯與數學認識等內容。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思想傳統與研究機構
一、實證主義
20世紀初的法國“新實證主義”(米約、勒魯瓦、迪昂、彭加勒)
1935年和1937年巴黎會議對維也納學派的接受,或“紐拉特風格”
迪昂、梅耶松與美國後實證主義認識論
法國認識論與維也納學派:路易·魯吉耶
二、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梅茨格(1888~1944)
科學革命的觀念:柯瓦雷模型
阿貝爾·雷伊和科學技術史研究所的開端(1932~1940)
第二部分 人物
一、普通科學哲學
孔德哲學中的科學史和科學哲學
奧古斯丁·庫爾諾的批判論和實在論
克勞德·貝爾納方法論反思的結構、境況和起源
加斯東·巴什拉的理性主義和本體論
二、邏輯與數學認識論
讓·尼科:歸納與幾何
雅克·埃爾布朗
讓·卡瓦耶斯著作中的數學與合理性
三、物理學與化學認識論
亨利·彭加勒的科學哲學
埃米爾·梅耶松
亞歷山大·科耶夫與認識論
讓-路易·德圖什
四、生命與醫學科學認識論
拉韋松與醫學哲學
康吉萊姆生物哲學中的個體性概念
五、人文科學認識論
艾森曼與凱爾森:認識論演變關係的諸要素
人名譯名對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