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印(佛教法印簡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以佛說的《大集經》與《般若經》為依據,一法印就是諸法實相的道理,因為大乘教義是以實相真心為根本。實相真心,就是真如心,實相無有一切虛妄之相。真心就是真實之心,而不是虛妄之心。實相具有三種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印
  • 來源:佛教
  • 書籍:大集經 般若經
法印分類,含義,修行要素,

法印分類

關於法印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法印之分。①三法印。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此說形成較早,多見於小乘經、律、論和大乘經、論。②四法印。在三法印上加一切諸行苦。見於《增一阿含經》。③五法印。在四法印上加一切法空。見於《維摩經》。④一法印。即一實相印。相即真如、法性。上述幾種說法並無實質上的差異。

含義

它的本體,真實不虛,沒有種種千差萬別,虛妄生滅的幻想,就是不生不滅,不動不搖的平等一相,就是真諦的道理。
第二實相無不相
實相的本體,雖然是空無所有,無一法可得,但是他能夠隨緣顯現千差萬別,一切諸相,沒有一相而不是實相,這就是頭頭是道,法法皆真。具足四聖六凡,迷悟因果,萬事萬物一切諸相,就是俗諦的道理。
第三是實相無相無不相
這個實相真心,是不變隨緣。正當隨緣顯現一切諸相的時候。可是他的本體,空無所有,無一相可得。正當空無所有的時候,卻是真空不空,又能具足妙有。正當隨緣現出一切諸相的時候,但是妙有非有,本體乃是真空。這就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這種真空妙有的道理就像一面鏡子照東西一樣,鏡子本體是空無所有,又能隨緣顯現青黃赤白種種顏色,鏡子雖顯種種顏色,而鏡子本來卻是空無所有。但是鏡中所顯現之色,若說他是有一定顏色,又是妙有非有,若說他是沒有一定的顏色,又是真空不空。所以說實相真心,正是真俗二諦融通,空有二相無礙。所以《華嚴經》說:‘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我們能夠悟明實相真心,無相無不相的不可思議的道理,回過頭來看世間的眾生世界萬事萬物,一件件一樁樁都離不開這個實相真心。所以蘇東坡說得好:‘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這就是實相無相無不相的道理。

修行要素

修行大乘的教法時,了解到世界上所有一切諸法,不論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心法或色法等等,都離不開緣起因果的真理,這就是‘諸法因緣生,緣滅法亦滅’的道理。因緣所生的諸法,緣起性空,這叫做色即是空,不是色滅之後,才歸於空,而是當體即空,其相雖妄有生滅,其性本真,不生不滅,唯是實相真心。因為實相它能生出一切諸法。譬喻虛空一樣,他的本體是空無所有,正因為這樣,所以虛空才能隨順明、暗、清、濁種種諸緣,而出現明、暗、清、濁等種種諸相。《楞嚴經》說:‘日照則明,雲澄則暗,雨晴則清、氣凝則濁’。都是闡明色即是空的道理。龍樹菩薩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中道義,就是實相的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的真理。所以大乘菩薩,他雖然證得涅盤,而不住著於涅盤,他所修行六度、四攝普度眾生的法門,又不住著於事相,這都是以緣起性空為基礎,而達到真空不空,具足妙有,一切萬法,唯是實相隨緣顯現,這叫做大乘一法印的道理。
小乘三法印與大乘一法印的理論,是佛教教義中,最主要的論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