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上塢堡

初聞寧化泉上塢堡,是從了解彭德懷曾在1933年7月率紅軍東方作戰軍攻打過泉上塢堡開始的。1933年7月6日,中國工農紅軍東方作戰軍所屬紅五師在彭德懷、滕代遠等同志率領下,由江西省揮師東進,首戰寧化泉上土堡。當時堡內駐有國民黨第五十二師第一五六旅三0七團的兩個營和機槍、迫擊炮各一個連以及一個警衛排,計400餘人,寧化縣保衛團及地主武裝約400人,寧化、清流、長汀以及江西石城等地地主豪紳400多人,國民黨寧化縣縣長黎群薰和民團團總李鹹亨等也龜縮在堡內,共1000多人。泉上塢堡是寧化到清流、歸化的吞吐咽喉,不僅在交通上是閩西與閩北貫通的必經要道,而且在軍事上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堡牆堅固的防禦性,確給當時東方軍東征作戰、開闢新區、鞏固老區造成極大障礙。東方軍圍堡至7月19日,最後採取坑道作業形式,連續十多個日日夜夜,挖通了一條寬1.5米、高2米、長30餘米的地道,把三副裝滿黑硝的棺材放入圍牆之下,才終於炸開了一個缺口,其堡牆的堅固程度可見一斑。此役紅軍共斃敵300多人,俘虜敵人900多人,繳獲槍枝700多支,迫擊炮2門,機關槍3挺,駁殼槍60支和一批軍用物資,取得了輝煌戰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泉上塢堡
  • 人物:李世熊
  • :元仲,
  • :寒支
歷史由來,土堡構建,泉上古鎮,

歷史由來

說起泉上塢堡,不得不說到李世熊這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李世熊字元仲,號寒支,明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出生於泉上里龍鄉(今泉上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逝世,享年85歲。史料記載李世熊10歲時,應塾師之命,其“舒之風動四方,卷之退藏山密”扇子破題句一語驚人,雖才高八斗,卻屢次鄉試落第,飽受磨難,卻也練就了世熊品性高潔的人品。清兵入閩後,世熊不忍滿清貴族統治者的暴行,遂削髮為僧,隱居陽遲山,書齋命名為“但月”,拆合為“明一人”,專心讀書著作,成就了譽為名志的《寧化縣誌》七卷。相傳,清廷曾屢次徵召,世熊都託病不仕,卻熱衷關心桑梓,凡設險御暴、興利除害之事,無不審時度勢盡力而為。公元1654年,即世熊53歲那一年,鑒於當時農民起義不斷,而官兵藉機騷擾百姓,逐倡議在麻布崗修築土堡,並親自監督施工,是冬建成,聚族入居自衛,便有了聞名遐邇的泉上塢堡。

土堡構建

泉上塢堡位於泉上村東北部,原地名麻布崗。據載:“土堡為四方堡,長、寬各130 米,板築土牆高達10餘米,厚6.7米;設有東、南、西、北四門;牆頂四向構築‘銃角’;土堡內有南北方向7條街道,東西方向2條街道,每條街道貫通;堡內住有120餘戶人家,有水井2口;堡牆外四周有深水溝防護。”雄偉壯觀的塢堡雖然如今只剩下遺址,遊人騷客只能遙想當初的景致,或走訪仍居住在堡內建築的幾十戶人家,聽聽族人稱讚先祖們壯舉的回憶,看看當初李世熊用過的石槽水缸等,心中未免感受到些許無奈與嘆惜。慶幸的是,當初李世熊老先生在所著的《寒支集·堡城記》里為後人留下了一窺土堡真實面貌的記敘:
四周於一百六十丈畸。城厚一丈,城外馬道一丈,道外浚濠廣二丈。即運濠土以築城,城壘石為址,石址出土者二尺,城當高一丈七尺畸,末殺於本十之一。女牆高可隱人,厚殺牆基十之七。城上馬路廣七尺有咫。正西城門廣一丈六尺,卷石為瓮,高九尺。上有城樓建萬事,可合眾坐議也。城門連線為銃城,廣四丈二尺,深二丈八尺。下三面列銃眼,附城監楹架板為馬道,周欄面垛,可了可坐守也。轉南角開門出口,磚為柱者,厚三尺,……正南之午開一門,挹南峰之秀,廣丈有二尺,高九尺,上蓋巨木三層然後載土,亦覆以樓齊如牆城。南之亥,北之巳,各虛地一丈,為井方六尺,汲路三尺,井深九尺。汲道中弄達銃城,便街居者赴警也……各覆以樓,監楹架板,與大城齊,三面皆垛,亦可了可守也。城內區分五進為正屋,以居本宗。每進縱四丈六尺。橫二十九丈三尺,寬隘惟居人自定。

泉上古鎮

泉上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地處寧化縣東部,東臨明溪縣蓋洋,西靠湖村、水茜,南接清流縣嵩溪,北連明溪縣楓溪、夏坊,總面積225平方公里。自唐至五代,泉上鎮境內人口稀少。宋代,大批中原漢人遷入泉上,至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溫泉團時,有人口3000餘人。明成化七年(1471年),改團稱里,泉而上稱泉上里,泉而下稱泉下里。明末清初,天災人禍,社會動盪,全境建有山寨17處,有名的有九龍寨、仁和寨。九龍寨位於延祥村口,距泉上鎮約35里,與清流縣嵩溪交界處,海拔816米,四周懸崖峭壁,唯一路進寨,地勢險要,山頂有九個小山如“九龍”盤旋而得名,寨內寬闊可容萬人,並有天池、水井和農田幾畝;山寨圍牆系毛石砌成,高1.5米,寬1米許,為明代所建。清順治五年(1648年)一月,南明永寧王妃彭氏,率領范從寰、廖必明二將,由石城經禾口、中沙、烏村進駐延祥九龍寨,聚2000餘眾抗清。二月,清廷派重兵圍困,彭妃率眾突圍前往歸化,後遭清軍圍追堵截,彭妃被捉,不久被殺於汀州靈官廟。史料記載,清順治九年(1652年)七月,農民軍建昌四營潰軍進入泉上,燒毀邱坊民房數十間,又攻羅坊、官衙坊,打破三寨,燒毀民房1000多間,綁架男女肉票500多名,都批票索贖,有的諸生、閨女,富家送了錢,仍被殺害。正是人禍動亂時期,泉上山寨如雨後竹筍般聳立,土堡這一防禦性建築亦應運而生,境內出現泉上上土堡、泉上土堡、豪亨土堡、延祥土堡、諶家地土堡、鐵羅坑土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