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如血(海岩著小說)

河流如血(海岩著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十三歲那年,他發現本以為了如指掌的家,原來充滿秘密。 他清楚地看到姐姐與權虎抱在一起,嘴對嘴地親著對方。但是,父親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 就在抓捕行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緊要關頭,姐姐帶著她不該出生的孩子,出現在父親一二伯之間。

基本介紹

  • 書名:河流如血
  • 作者海岩
  • ISBN:9787020047550
  • 頁數:460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7-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紙張:膠版紙
  • 字數:335000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當你看到一張單純的面孔,一副清澈的眼神,一臉陽光燦爛的笑容,你千萬不要以為,這些看上去如此真實的東西,肯定都是真的。你千萬不要據此展開浪漫的遐想,因為這一切可能僅僅是一種假象,這些表象背後的自私和心計,遠遠比我們想像的骯髒。
河流如血河流如血

內容簡介

楊阿姨帶來的女兒與保良勢不兩立,常常是一個流淚,一個頭上冒著青煙。
保良回頭的剎那,眼睛被強光閃花,片刻後,他才看清屋裡擁進了好幾個警察。
在系主任辦公室里,系主任向保良宣布了公安學院做出的關於開除他學籍的決定。
保良完整地回憶起權三槍向他抬起槍口的瞬間,他辯論圖片時的果斷令金探長意外。
他突然發力,一把推開身上的菲菲因為他看到臥室的門口,不知何時站著一個男的。
海岩解釋《河流如血》這本書名的時候說,因為故事是在一條名叫“鑒河”的河兩岸發生的,而“血”指的是血緣親情,並非“血腥”。且不去評價這位高產的業餘作家新作水準如何,至少我看到了他在嘗試中的改變,而真正觸動我的也絕非文筆如何了得或情節如何曲折,僅僅是因為這段剪不斷理還亂的“血親”關係。兩代人的“桃園三結義”,上一代在法律的正義感與親如手足的兄弟情之間矛盾演變成了仇殺,而下一代又毀在了現實與金錢的利益衝突中。海岩的文字變的真實了,少了很多因為偶像劇情節需要而生硬添加的飛來橫財或是奇蹟發生,保良沒有因為他是第一男主角而脫胎換骨,他自始至終就是徒有抱負而一經現實的磨難就很容易屈服下來的平凡人,甚至骨子裡還透露出那么點“窩囊”的意思,甚至當我看到保良擦車那段描寫時,我在經過路邊洗車鋪的時候特意放慢了腳步去觀察那些與保良一般年紀的孩子的臉蛋和他們的手。恩怨易結不易解,這話有道理。父親因為是公安戰線的一名人民警察而必須承擔除暴安良的天賦,即便這個對手是他情同手足的結拜弟兄,可是上一代人的恩怨一旦結下也自然會貽害到下一代,更何況自己的女兒因為小情小愛與父親斷絕關係嫁給了仇人的兒子,一氣之下母親帶著遺憾和埋怨離開人世,許許多多解不開的情愁讓一個少不更事的男孩成了主要的擔當人。保良與父親之間埋下了不解的疙瘩,他執意要尋找回失散的姐姐,而父親一意阻撓……與張楠之間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與菲菲之間錯亂的情愛關係只是故事中潤色的調味品,後來姐姐找到了又病死,殺人犯權三槍被保良親自擊斃,姐夫因為涉鋃鐺入獄永無自由,小外甥雷雷與保良相依為命,可是故事到了結尾這些結都真正解開了沒?遺憾的是——“沒有”!雷雷天真的小嘴裡說出了父母灌輸給他的關於上一代的恩怨關係,等他長大了要變成一顆地雷,就埋在陸家。
很多時候心裡那些隱隱的疤是沉睡的,有時候半夜被夢魘捉弄,醒了的時候除了四周一片的寂靜和漆黑,傷疤便開始作痛。看了《河流如血》,更加相信有些結是無法解開的,我沒有保良的那份勇氣去捅傷疤,或者換句話說我相信自己比他聰明而不願做無謂的嘗試。如果故事到了保良跟誰父親搬家去了省城重新開始生活就結束,也就不會再有權三槍的濫殺無辜、姐姐的含恨而死、雷雷也就不會變成孤兒。好在這些都只是小說而已,我沒有絲毫的好奇心想知道真實的故事裡“如果”背後的另一種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