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10年4月26日下發豫政[2010]42號,關於關於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 檔案號:豫政[2010]42號
  • 下發時間:2010年4月26日
  • 下發單位:河南人民政府
  • 依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 目的:加快推進鐵路建設
檔案發布,檔案全文,

檔案發布

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我省在全國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培育河南交通區位新優勢,現就加快推進全省鐵路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檔案全文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重大意義
鐵路是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鐵道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鐵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國家鐵路主通道“三縱三橫”(“三縱”:京廣、京九、焦柳鐵路,“三橫”:隴海、寧西、新荷兗日鐵路)貫穿全省,幹線鐵路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高,鐵路運輸能力顯著增強;隨著高速客運專線的快速建設和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開工建設,我省鐵路網結構逐步完善,在全國鐵路的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鐵路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今後一個時期是我省經濟社會加快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對中部地區的總體戰略定位是“三個基地、一個樞紐”(糧食生產基地、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業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交通優勢是全球化時代區域競爭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性優勢,交通地位的變化會導致一個地區經濟的興衰,保持交通優勢是關係河南長遠發展的全局性關鍵問題。在新的形勢下,要實現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產業集聚區,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加快“兩大跨越”(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的奮鬥目標,必須進一步強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培育河南交通區位新優勢。加快鐵路建設,有利於將我省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壯大戰略基礎產業,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堅實基礎;有利於以城際鐵路和客運專線為紐帶,構建以鄭州為中心覆蓋全省、通達周邊省會城市的“半小時交通圈”、“1小時交通圈”和“2小時交通圈”,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有利於通過綠色、方便、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滿足人民民眾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有利於降低運轉成本,加速物流和各種要素的流動,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和最佳化組合,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力。
當前,我省鐵路建設既處於黃金機遇期,又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全國已掀起新一輪鐵路建設高潮,國家大力支持中部地區建設全國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加快實施“四縱四橫”(“四縱”:北京至上海、北京至武漢至廣州至深圳、北京至瀋陽至哈爾濱(大連)、杭州至寧波至福州至深圳客運專線,“四橫”:徐州至鄭州至蘭州、杭州至南昌至長沙、青島至石家莊至太原、南京至武漢至重慶至成都客運專線)客運專線和區域鐵路幹線、煤運通道、城際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我省與鐵道部的戰略合作不斷深入,一批客運專線、幹線鐵路和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項目陸續開工建設,為我省加快鐵路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周邊各省都在圍繞建設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強力推進鐵路建設,在規劃、項目、資金等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隨著全國陸路交通格線化快速發展,交通節點城市增加,我省傳統交通優勢地位正受到嚴峻挑戰,如果錯失鐵路發展良機,有可能失去交通區位優勢,給我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當前,我省在推進鐵路建設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有些地方和部門對加快鐵路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組織協調機構不健全,部分項目前期工作進展緩慢,建設資金籌措力度弱等。完善鐵路交通是打造交通區位優勢的關鍵,加快我省鐵路建設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全省上下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鐵路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即行動,狠抓落實,搶抓機遇,合力攻堅,迅速掀起鐵路建設新高潮,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鞏固提升我省交通樞紐地位,為實現中原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二、全省鐵路建設規劃目標
我省鐵路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增加規模、完善結構、提高質量、擴大能力為重點,加快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幹線鐵路及主要客貨樞紐建設和既有線改造,構建覆蓋全省、輻射周邊、服務全國的鐵路網,全面提升我省路網對全國鐵路運輸的服務保障能力。
———到2012年,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5000公里左右,其中客運專線865公里;
———到2015年,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6400公里以上,其中客運專線1400公里以上,城際鐵路500公里以上;
———到2020年,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8000公里以上,其中客運專線2000公里左右,城際鐵路1000公里左右。
實現上述目標:一是構建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即以鄭州為中心輻射洛陽、開封、平頂山許昌漯河新鄉焦作濟源8市和連線新鄉、焦作、濟源、洛陽、平頂山5市的“放射線+半環”的線網構架。規劃新建里程1050公里,預留輻射其他9市線網,形成以鄭州為中心輻射中原城市群“緊密層”主要城市的“半小時交通圈”。
二是建設以客運專線和國家幹線鐵路為主骨架的鐵路運輸網路。在既有京廣、京九、焦柳、隴海、漯阜、寧西、月山新鄉—菏澤鐵路和鄭西客運專線基礎上,加快建設石武客運專線和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規劃建設鄭徐客運專線、商丘至杭州客運專線和鄭州至重慶、鄭州至合肥、鄭州(開封西)至濟南、鄭州至太原等鐵路。規劃新建客運專線和幹線鐵路2000公里左右。提高鐵路幹線通道運輸能力,依託客運專線和幹線鐵路形成以鄭州為中心,輻射全省省轄市的“1小時交通圈”和連線西安、武漢、合肥、濟南、石家莊、太原等周邊省會城市的“2小時交通圈”。
三是規劃建設蘭考至山東菏澤、南陽經駐馬店、周口至商丘至山東濟寧、三門峽至平頂山禹州至安徽亳州,新密商丘至永城等支線和地方鐵路。規劃新建里程1000公里左右。
三、全省鐵路建設重點任務
按照全省鐵路建設規劃目標,繼續深化部省戰略合作,加大投資力度,最佳化建設環境,全面加快鐵路建設。
(一)強化鄭州在全國的鐵路樞紐地位,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最佳化鄭州鐵路樞紐布局,加強新建鐵路與既有鐵路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在鄭州率先建成多種交通方式銜接順暢、運行高效、優勢互補,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對接”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鄭州東站建設,形成以客運專線為核心,集城市捷運、城際鐵路、公路客運、公交和出租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城際鐵路鄭州機場樞紐站建設,形成空鐵高效銜接的換乘集散中心。最佳化利用既有鄭州站客運能力,使鄭州站、鄭州東站和城際鐵路鄭州機場樞紐站共同形成功能互補、銜接緊密的客運樞紐系統。繼續強化鄭州北編組站功能,加強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與鄭州國家幹線公路物流港、鄭州航空港物流區的銜接,打造國際物流集散中心和我國內陸地區重要的“無水港”。配合國鐵幹線建設和既有鐵路改造,對洛陽、南陽、信陽商丘漯河等區域性鐵路樞紐統籌規劃,搞好相關車站、貨場和編組站建設,建設與鐵路發展相適應的倉儲配送、信息服務等設施,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水平,增強樞紐功能,全面提升鐵路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
(二)加快客運專線建設,構建快速客運體系。做好鄭西客運專線運行保障工作,全面實施鄭西客運專線河南段環境專項整治,確保全線安全、穩定、高效運營。強力推進石武客運專線和鄭新黃河公鐵兩用大橋建設,確保石武客運專線河南段2011年底建成投用;全力推進鄭徐客運專線項目前期工作,力爭2010年上半年開工建設,儘快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客運專線“十”字通道。爭取鄭渝鐵路由規劃研究項目正式列入“十二五”規劃實施項目,確保河南段2011年開工建設。爭取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合肥、鄭州至太原鐵路納入國家路網規劃並儘早開工建設。
(三)加快城際鐵路建設,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全力推進鄭州至焦作、鄭州至開封、鄭州至新鄭機場城際鐵路建設,精心組織、設計、施工、管理,爭取與石武客運專線同步建成投用。加快新鄭機場至許昌、鄭州至新鄉、新鄭機場至登封至洛陽城際鐵路和雲台山支線前期工作,爭取2010年開工建設。啟動焦作至濟源至洛陽、許昌至漯河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力爭2011年開工建設。根據合理建設時序,積極創造條件,有序推動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規劃其他項目的前期工作,適時開工建設。
(四)加快幹線鐵路建設和改造,增強鐵路通道運輸能力。著力推進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漯阜和寧西鐵路複線電氣化改造工程建設,爭取儘快建成投用。加快新月鐵路增建第二雙線、運城至三門峽鐵路、孟平複線電氣化改造工程前期工作,2010年全面開工建設,提高瓶頸路段運輸能力。加快汝州經登封禹州、平頂山至漯河段鐵路整合及改造工程,2012年前形成洛陽至漯河至阜陽通道。加快運城至三門峽十堰鐵路三門峽至十堰段和三門峽至平頂山鐵路前期工作,爭取“十二五”期間建成。
(五)加快支線和地方鐵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我省鐵路網路。充分研究利用現有地方鐵路,支持運量有保證、線位有優勢、發展有前景的地方鐵路加快建設。積極推進新密至邢口鐵路改擴建工程,2010年開工新建邢口至商丘段,2011年建設商丘至永城段。改建禹州至太康鐵路,爭取儘快打通禹州至安徽亳州至江蘇洋口港鐵路通道。加快商丘至周口鐵路前期工作,爭取“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深入研究南陽經駐馬店、周口至商丘至山東濟寧、月山至湖北隨州、開封經周口至潢川等鐵路項目。
四、加快鐵路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協調機制。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從大局出發,將鐵路建設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加強協調,上下聯動,同心協力,特事特辦,積極推進,舉全省之力打好鐵路建設攻堅戰。省政府建立全省鐵路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對鐵路建設重大問題、重點工作進行綜合研究、協調。鐵路建設沿線各省轄市和重點縣(市、區)也要明確相應機構和人員,落實專項工作經費,具體負責有關鐵路項目前期和建設協調等工作。鄭州鐵路局、武漢鐵路局、河南鐵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鐵投公司)和河南城際鐵路有限公司等項目建設主體要按建設項目組成專門班子,明確專人負責,制定項目推進計畫和工程建設節點目標,加強與省直和省轄市有關部門及中央駐豫單位的溝通聯絡,全力推進鐵路建設。
(二)明確工作責任,實行目標考核。進一步明確前期工作階段和工程實施階段各環節責任分工,確保每個環節的工作都落實到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建立項目前期工作對口負責制。省發展改革委統籌全省鐵路建設工作,負責制訂發展規劃、編制實施計畫、安排前期工作、明確責任單位,牽頭協調解決前期工作中的問題;省國土資源廳、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林業廳、文物局、地震局、南水北調辦、電力公司、河南黃河河務局等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許可權,及時辦理鐵路項目土地預審、環境評價、建設選址、線路交叉、水土保持、林地保護、文物保護、防洪、防震減災、穿越各類保護區以及鐵路用電等環節的有關審查和報批工作,按要求限期辦結。
建立項目上報審批事項對口負責制。省發展改革委要根據項目進度統籌安排項目申報、審批和核准等工作,與國家發展改革委、鐵道部對口銜接溝通;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對口聯繫國家有關部委,及時上報需要上報審批事項,並明確專人跟蹤落實;省鐵路建設協調辦公室負責協調組織各省轄市、各項目公司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省直部門、設計單位的溝通,按節點推進各項工作。
建立項目牽頭負責制。每個鐵路建設項目由全省鐵路建設聯席會議研究確定一個省轄市作為牽頭單位,沿線其他省轄市配合,共同組成項目工作班子,緊盯所負責項目前期工作各環節、各步驟的進展情況,與鐵道部有關部門、設計單位和項目公司加強溝通,確保我省沿線各省轄市關於線路走向、站位設定、線性工程交叉、穿越各類保護區方案等各方面意見落實到設計方案中,督促推進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編制和報批等前期工作以及工程建設。省鐵路建設協調辦公室負責協調配合各項目工作班子加快推進相關工作。
建立項目前期工作責任考核制度。省發展改革委要按照全省鐵路建設年度工作安排,制訂鐵路項目前期工作進度計畫,明確工作內容和時間節點,分解任務。省鐵路建設協調辦公室負責督促落實。考核工作納入省重點項目建設工作管理範圍。
(三)明確出資主體,落實出資責任。各級政府各盡其力,根據每條鐵路不同情況,合理確定承擔資金份額,共同籌措鐵路建設資金。根據我省與鐵道部戰略合作協定,有關鐵路項目資本金我省出資比例為:客運專線項目我省以征地拆遷資金額為限出資,城際鐵路項目我省出資50%,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我省出資30%,其餘項目我省出資20%。我省出資部分:客運專線項目全部由鐵投公司負責出資;城際鐵路項目原則上省、省轄市按3∶7的比例出資,沿線各省轄市按境內里程比例分擔出資;其他鐵路項目的征地拆遷資金原則上由沿線各省轄市承擔。按照“統一出資、集中管理、責權明晰、分路核算、全程參與”的原則,對於省、省轄市共同承擔我省出資的省部合作項目,各省轄市鐵路建設出資統一注入鐵投公司,作為各省轄市的參股資本金,由鐵投公司統一作為我省出資人代表,與鐵道部指定的出資人代表組建合資公司,履行業主責任。
(四)創新融資理念,加強政策支持。堅定信心,創新機制,開拓渠道,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確保鐵路建設資金需求。充分發揮鐵投公司融資功能,創新融資思路和方式,加強與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合作,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多方籌措資金。河南投資集團要繼續對鐵投公司融資給予大力支持。
省政府國資委、金融辦、河南證監局要積極協調支持鐵投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權;按照平等互惠、市場運作的原則,支持鐵投公司出資作為發起人之一,參與我省擬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優先考慮鐵投公司參與上市的省國有或國有控股公司增發股票。
省財政要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和增信等方式給予鐵投公司支持,增強其融資能力。省級集中徵收的石武、鄭西客運專線項目河南段建設期建築安裝營業稅,由省財政劃給河南投資集團,作為河南投資集團資本金全部注入鐵投公司;運營期營業稅在一定期限內由省財政劃撥給河南投資集團,作為河南投資集團歸還企業債券資金和國家開發銀行軟貸款還本付息的來源。新開工客運專線項目的建設期建築安裝營業稅和運營期營業稅以及其他新開工省部合作鐵路項目運營期營業稅,省財政以資本金的形式直接注入鐵投公司。涉及我省鐵路建設的印花稅由省集中徵收,作為相關省轄市股份注入鐵投公司。要按照“零點思維”理念,凡鐵路建設產生的稅收與收益,原則上都要用於鐵路建設。
要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機制,研究利用國有資本收益、土地開發、融資租賃、設備及材料入股等方式籌措鐵路建設資金。省政府成立省鐵路建設籌資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解決我省鐵路建設資金籌措問題。各省轄市要積極採取措施,通過利用本級融資平台、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多種方式籌措鐵路建設資金。
(五)搞好征地拆遷,最佳化建設環境。按照既要服從鐵路建設大局又要確保民眾利益得到合理有效補償的原則,認真做好鐵路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和最佳化建設環境工作。省鐵路建設協調辦公室協調組織國土資源部門與項目公司、設計單位等對接,依法依規落實征地拆遷、移民安置和社會保障政策,合理合規確定征地拆遷等相關價格和費用標準。按照省政府總體部署,客運專線征地拆遷工作由項目公司委託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征地拆遷資金由項目公司支付給省國土資源廳;城際鐵路和其他國鐵項目,可由項目公司委託沿線各省轄市政府組織征地拆遷,也可由項目公司委託省國土資源廳統一組織征地拆遷,征地拆遷費用由各省轄市承擔,經項目公司和各省轄市政府評估確認後計入地方股份。對征地拆遷過程中需由國土資源部門辦理的事項,按照“依法合規、簡便高效”的原則,簡化手續,確保每個環節以最短的時間完成。省國土資源廳要明確具體辦事機構專門負責鐵路建設項目的協調工作。各省轄市政府要落實機構和充實人員,具體做好征地拆遷工作。
進一步最佳化我省鐵路建設的外部環境。省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圍繞鐵路項目建設深入開展專項效能監察,及時發現問題、化解矛盾、督促整改。各級公安機關要重點抓好鐵路項目建設周邊治安環境的治理工作,及時查處、堅決打擊惡意阻工、強買強賣、強裝強卸、偷盜建設物資等嚴重影響項目建設的違法行為,做到認真履職、快速反應、規範執法、依法行政。各有關省轄市政府對轄區內鐵路建設環境負總責,對重點、難點問題要及時協調解決,嚴格治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等現象。各省轄市要建立市、縣、鄉鎮三級聯動的領導工作機制,制定快速反應應急預案,及時掌握各類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性群體事件要做好及時介入、依法調處的準備,對重大不穩定因素要及時報告,確保鐵路建設施工順利和環境優良。
以上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