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在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精細化的教學模式為龍頭;以師資隊伍質量的提升為根本,以良好的學術條件為保證;以學風建設和全面素質教育為途徑,以教師的使命和責任為動力;構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學運行機制,創新教學管理,改革教學方法,實現經濟貿易學院教學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增強的工作思想指導下,以努力實現由單一本科教學型單輪驅動,向“教學 + 科研”型雙輪驅動轉變,通過規範化、標準化、模式化的本科教育的建設,體現前瞻性、獨特性、實用性的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艱苦創業,在開拓創新中闊步前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 歷史沿革:設立的糧食經濟專業
  • 原由:由國際經濟與貿易
  • 學院簡介:2005年1月19日創立
歷史沿革,學院概況,學院簡介,辦學規模,師資隊伍,專業設定,學生鍛鍊,學院定位,工作精神,工作理念,培養理念,培養目標,指導思想,

歷史沿革

經濟貿易學院源自1959年6月北京糧食專科學校設立的糧食經濟專業。1960年8月,學校設立糧食經濟系,59級糧食經濟專業轉為本科。1962年6月,糧食經濟專業撤銷,學生回原單位工作。1994年6月,以工業外貿和經貿英語專業為基礎,合併組建國際貿易系,下設工業外貿教研室、專業外語教研室、第一外語教研室、第二外語教研室。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1998年底,學校撤銷國際貿易系,由國際經濟與貿易(原工業外貿)專業、金融學專業、市場行銷(期貨方向)專業和中國糧食物流研究培訓中心合併組建經濟貿易系。設有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4個教研室,設立證券期貨仿真實驗室、國際貿易仿真實驗室和物流自動控制實驗室。2003年5月,設立經濟學本科專業;2005年5月,設立財政學本科專業;2003年商務實驗室通過省級評估,是河南省第一個通過評估的經濟類實驗室。同年,產業經濟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於2004年躍升為河南省重點學科。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學院概況

學院簡介

經濟貿易學院成立於2005年1月19日,由原鄭州工程學院經濟貿易系和原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部分教師合併組建而成。現設有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金融3個系;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4個本科專業;產業經濟學農業經濟管理國際貿易學3個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中國糧食物流研究培訓中心、糧食經濟研究所、物流研究所。河南工業大學物流研究中心(與管理學院共建)是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產業經濟學(與管理學院共建)是省級重點學科,設有能滿足各專業需求的綜合商務實驗室。在校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近1300餘人。
經貿學院現有教職工55人,教授、副教授13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4%以上。教師隊伍中,既有省管專家,又有國家級科研項目帶頭人和國內、省內知名學術骨幹。主持完成或承擔國家項目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國家攻關項目一項),省部項目80餘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近40部,獲省部級以上獎勵近20項。
經濟貿易學院明確“追求卓越”的辦學思想,確立“創特色、辦名系、爭一流”的辦學思路。在人才培養上,明確了以“協調發展、優勢明顯”為目標,以“厚理論基礎,寬綜合知識,高人文素質,強專業技能”為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以院為主導的“打通專業、分段管理、自選專業、模組組合、體現特色”的教學管理模式;以教研室為主導的“精品課程精細化、優質課程規範化、專業課程研究化、實務課程實驗化”的教師授課模式;在科學研究方面,建立了以中心、基地和研究所為主體,以重點推進為目標,以科研獎勵為核心的科學研究機制,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學術團隊,推行了以制度建設為特徵的規範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建設以“奉獻誠信、行勝於言、自強不息”的團隊精神、務實精神和進取精神為內容的經貿文化;在學生管理方面,強化以“練素質、樹形象、創一流、爭第一”為目標、以“成長、成熟、成才、成功”為特徵的學生分級管理模式。
本著“立足學術、突出實踐、強化特色、形成氛圍”的思想,成立以“經貿論壇”為代表的8個學生社團。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共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和優秀獎1項。
經貿學院已初步形成培養經濟類碩士與本科人才的教育體系。我院正在創業、建設、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由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的轉變。通過規範化、標準化、模組化的本科教育的建設,通過體現前瞻性、獨特性、實用性的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努力實現省內一流、行業領先、國內知名。

辦學規模

經濟貿易學院設有金融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財政學系、經濟學系等4個系,能滿足各專業需求的經濟貿易綜合實驗中心,以及中國糧食物流研究培訓中心、糧食經濟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物流研究中心(與管理學院共建)是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產業經濟學是省級重點學科。在校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有1300餘人。
經濟貿易學院擁有套用經濟學等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產業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財政學、農業經濟管理等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村與區域發展等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授予權。

師資隊伍

經濟貿易學院現有教職工62人。按職稱分,教授9人,占14.5%;副教授20人,占32.3%;講師33人,占53.2%。按學位分,博士(含2名博士後)25人,占40.3%;碩士36人,占58.1%;學士1人,占1.6%。教師隊伍中,既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創新工程培養對象,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對象,河南省優秀青年社科專家,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又有河南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級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學科帶頭人,“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一、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優秀教學團隊我院已形成6個教學團隊,各教學團隊都有帶頭人。
孫宏嶺-國際物流教學團隊,趙予新-經濟學教學團隊,翟書斌-金融學教學團隊,谷秀娟-金融市場教學團隊,呂玉花-農產品貿易教學團隊,李義倫-稅收籌劃教學團隊。
二、藉助社會資源,形成穩定的外聯師資隊伍這些年來我院先後聘請了14位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作為兼職教授。
高鐵生、陳國強、鐘朋榮、張占倉、婁源功、劉道興、李長軒、李經謀、苗永清、張占東、王述英、吳海峰、宋廷明、李銅山。

專業設定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決本專業問題的能力,培養具備從事進出口業務和國際物流管理能力的套用型人才。  國際商務方向 : 具有寬厚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系統地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知識、方法和技能,精通一門外語,了解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熟悉國際貿易的相關慣例及中國和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法規。  國際物流方向: 具有寬厚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系統地掌握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專業的知識、方法和技能,了解科學組織國際物流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熟悉國際物流的相關法規和慣例,了解中國和主要貿易夥伴國的相關法規及發展動態。
金融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寬厚紮實的金融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熟悉金融學相關領域的實際業務,具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套用水平、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勝任金融和相關領域的套用型專業人才。  金融機構管理方向: 致力於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理論基礎,熟練掌握現代化金融技能,具備創新能和管理素質的金融機構經營和管理的套用型人才。  期貨與證券方向: 培養具有寬厚紮實的理論基礎,能適應資本市場發展需要,掌握期貨與證券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熟練掌握期貨與證券分析方法與工具,具有創新意識,能勝任期貨與證券公司投資、諮詢及公司理財工作的專業人才
財政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財政學(含稅收)的基本理論知識 ] 、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國財政稅收的基本情況,掌握財政稅收政策,能夠從事稅務籌劃、財政管理、企事業單位財務運營與稅務代理及社會保障等工作,以及厚理論基礎、寬綜合知識、 高 人文素養 、強專業技能的套用型專業人才 。  稅收籌劃方向: 通過學習財務與稅收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系統掌握財政學(含稅收)專業的基本原理與技能,熟悉我國稅務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已開發國家的財政管理和稅收發展趨勢。具備在財稅及相關領域開展實際工作的基本業務能力,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在稅務業務中的基本套用,並能熟練地使用英語進行業務工作和交流。  社會保障方向: 通過學習社會保障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社會保障領域的各項政策、法規和已開發國家社會保障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能獨立完成該領域的相關業務工作。具備在社會保障等方面開展實際業務的基本能力和較高素質,能夠使用計算機和英語進行實際工作。
經濟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經濟學理論知識,能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是和從事綜合性經濟管理、項目投融資、經濟預測、經濟決策和規劃、經濟理論研究以及經濟政策研究工作的套用型專業人才。  投資經濟學方向: 培養學生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則,以及投資經濟學專業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熟悉國內國際與經濟投資和融資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與制度,系統地掌握投資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具有運用計算機和英語進行投資工作的能力。  管理經濟學方向: 培養學生能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熟悉中國經濟發展方針和已開發國家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政策和法規,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熟悉中外經濟制度和國際經濟關係;具有進行經濟理論研究和經濟實務操作的能力,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套用技術和一門外國語,能用計算機和外語從事相關經濟業務工作。
法學專業
法學院承擔法學專業課、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及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現有2個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設有法學、思想政治教育資料室、期刊閱覽室,圖書資料齊全。建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模擬法庭。並與公、檢、法機關共建有16個學生實習基地。法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講師33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90%,目前有博士13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生導師11人。
科研成果豐碩,在CN刊物上發表教科研論文400餘篇,其中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120餘篇;完成省部級項目近40項,地廳級項目200餘項,著作40餘部。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能在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關和法律服務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法律工作的法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智慧財產權法、刑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等。
就業方向:行政機關、立法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法律服務機構及企事業單位等。

學生鍛鍊

◆經濟貿易學院學生在第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參賽的兩件作品雙雙榮獲一等獎,打破了河南高校歷史上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上沒有一等獎的紀錄; 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中我院再鑄輝煌,選送參賽的三件作品分別榮獲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
◆ 2001 年,首屆“挑戰杯” 河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有 5 件作品分獲二、三等獎;
◆ 2001 年,全國“濕地使者行動”公開競標,獲“全國十佳活動方案”,暑期濕地使者湖南實踐小分隊榮獲三等獎;
◆ 2002 年,我院王濤同學以全國綜合素質第一的成績喜獲全國大學生“五四獎學金”和“建昊獎學金”,成為全國獲此殊榮的十名大學生之一;
◆ 2002 年該院學生代表河南省參加“青春在綠色中閃光”全國環保知識競賽,喜獲優秀獎;
◆ 2003 年,河南省第二屆“挑戰杯”競賽, 4 件作品獲二等獎,數件作品獲三等及優秀獎;
◆ 2005 年第三屆河南省 “ 挑戰杯 ” 競賽,我院獲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三個鼓勵獎;在第九屆 “ 挑戰杯 ” 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兩項三等獎,再續河南高校輝煌;  ◆2009年“挑戰杯”競賽榮獲一個特等獎,並捧回河南省第一座優勝杯;
◆ 我院學生在學術期刊、國家級報刊發表文章多篇;
◆建院以來, 已有包括三名大三學生(解維敏、劉美靜、趙金勝)在內的數十名學生考取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和汕頭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的研究生;
◆ 2005 年我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效果好,影響大,成績顯著,使同學們的專業知識得到檢驗,既提升了同學們各方面素質,又服務了社會,且得到多家媒體的報導;
◆ 2005 年 9 月 17 日 ,“經貿學院——新地盤新生活迎新晚會”,由我院獨立籌劃主辦,鄭州六大知名高校共同參與和演出的迎新盛會,是一場熔鄭州六大知名高校校園文化於一爐,集青春、動感、時尚、現代於大成的文化盛典;
◆我院學生英語四級通過率均達 90% 以上,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屢獲特、一等獎;畢業生就業率均達 90% ;
◆我院教師承擔省部級以上研究項目 28 項,其中國家級項目 4 項,省部級以上的項目 7 項,廳局級獲得二等獎以上的項目 20 項;
◆受 30 余家國際組織、政府機構、媒體、企業和諮詢公司委託,成功地進行了市場調研和行銷策劃,並受到委託方的高度讚譽;
在學生管理方面,經經貿學院強化了以“成長、成熟、成才、成功”為特徵的學生分級管理模式。本著“立足學術、突出實踐、強化特色、形成氛圍”的思想,成立了以“經貿論壇”為代表的8個學生社團,在省內外建立了20多個實習基地,定期舉辦學術活動和圍繞專業舉行各類實踐活動;設立學生科研基金,資助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科研氛圍濃厚,在“挑戰杯”比賽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挑戰杯”全國(河南省)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中獲得特等獎1項、金獎1項、銀獎4項、銅獎1項;在“挑戰杯”全國(河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特等獎5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0項、鼓勵獎3項;在“挑戰杯”“世園會(西安)”專項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學院定位

工作精神

自信、真誠、創新、務實

工作理念

內煉素質、外樹形象、確保一流、勇爭第一

培養理念

敬業、誠信、嚴謹、守紀

培養目標

成長、成熟、成才、成就  厚理論基礎、寬綜合知識  高人文素質、強專業技能

指導思想

以學院學生工作總思路為基礎,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科研、社會實踐為基點,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重特色;圍繞“成長、成熟、成才、成就”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強化管理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社會要求的素質高、能力強的優秀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