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龍魚

鱘龍魚

鱘龍魚亦單稱“鱘”。魚綱、鱘科。產於沿海各地及南北各大水域,為大型經濟魚類。是世界上少數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之一,是所有魚類中營養價值最高的一種魚類,鱘龍魚卵可做為魚子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鱘龍魚
  • 拉丁學名: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鱘形目
  • 鱘科
  • 分布區域:沿海各地及南北各大水域
  • 價值:昂貴
  • 產地:中國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方法,營養價值,養殖技術,

形態特徵

鱘魚的共同特徵是體呈紡錘形,體裸露或被覆五行硬鱗,骨骼大多為軟骨,歪尾,吻部特別延長,口在吻的腹面。
史氏鱘為例說明鱘魚體型。史氏鱘體長,前粗後細,腹部較平,頭大平扁,吻長而尖,體表裸露無鱗,外披5行骨板,吻突出呈三角形、歪尾形,上葉發達而上翹,體表裸露無鱗,但披有5行帶有尖棘的菱形骨板,軀幹部橫斷面呈五角形,吻突出,呈鈍三角形,口小,位於頭部腹面,即口下位,口前有4條觸鬚,呈一字形排列,並與口平行。口能伸縮呈管狀,口內無齒。史氏鱘眼睛較小,頭表面光滑,背鰭位於體後部,接近尾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的前方。背部灰褐色,腹部銀白。
史氏鱘骨骼大部分是軟骨,中軸骨骼為一條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脊索一直延伸到尾鰭上葉。

生活習性

鱘魚雖是一種大型魚類,但性情溫和,不善跳躍,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屬於底棲的亞冷水性魚類。有“海——河洄游”和“江——河洄游”兩種,半數為溯河洄游產卵魚類。除中華鱘達氏鰉、長江白鱘外,大部分鱘魚品種為亞冷水性環境生存,鱘魚能承受水溫為0-30℃,不同種類略有不同。在溶氧大於6毫克/升時生長較快。鱘魚靠口膜的伸縮吸吮來捕食動物性為主的食物。鱘幼魚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如甲殼動物、搖蚊類和毛翅目幼蟲及水絲蚓等一些種類食高等植物的碎屑,藻類和泥沙中的有機質物。

繁殖方法

鱘魚個體大,壽命長,性成熟晚。大多數鱘魚在天然環境中性成熟年齡為10年以上,雄魚比雌魚早3-4年成熟。史氏鱘成熟年齡一般是雌魚9-10年,雄魚7-8年。
鱘魚對產卵場的要求非常嚴格,它們在自然環境下有時溯河上千公里尋找合適的產卵場,如果雌魚洄游到產卵場的道路被壩切斷,找不到適合的產卵環境,雌魚的卵泡就會退化吸收。
由於人工養殖條件與天然環境差異很大,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鱘魚要達到性腺發育成熟要採用人工調控溫度、光照,水流等環境因子,配合生理誘導等技術達到性腺發育成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用人工配合顆粒飼料飼養。
承受水溫為1—30℃,生產商品鱘魚的最適水溫為20—24℃,秋冬季水溫最好不低於4—6℃。對水質的要求:溶氧要求大於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間。
鱘魚的耗氧率屬於順應型,即水環境溶氧量高時,它的耗氧率也高;隨著水中溶氧的下降,其耗氧率也隨之下降。
鱘魚的耗氧率和窒息點均高於常規養殖魚類,僅次於鮭鱒魚,這就對養殖水環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水中溶氧量應保持在6-8毫克/升,以保證順利生長。
鱘魚對外界影響的反應遲鈍。養殖中除沿池壁和池底遊動外,很少做劇烈活動,消耗在運動中的能量很少,因此,飼養過程中的飼料係數相對較低。
鱘魚的食物慣性很強,拒食不熟悉的食物。如開始時是食用水蚤和水蚯蚓,轉食配合飼料時要有一定的馴化時間。
在養殖時要適時開口,在卵黃囊未吸收完畢的混合營養階段,適時投餵適口的開口餌料是提高魚苗成活率的關鍵,此期的魚苗為被動攝食,所以要求水中要保證一定的餌料密度,這樣才能有較高的存活率。
鱘魚的生長速度比較快,通常孵出的水花,經過1個月左右的養殖即可達到7-10厘米。條件合適的情況下,當年早春放養100-150克重的魚種,經過9-10個月即可養殖成0.75-1千克的商品魚。(來源:《名優水產品安全養殖技術規範》)

營養價值

鱘龍魚全身都是寶,其肉鮮嫩味美,其許多臟器都有一定的藥效或美容保健功能。
人工淡水養殖、體重在5公斤以下的鱘龍魚,肉質優於名貴的三文魚;其生魚片口感鮮、嫩、脆、滑、爽,優於龍蝦;其軟骨(鱘龍魚通體軟骨)、皮、鰭、肝、腸等至少可烹製成30道以上美味菜餚。
鱘龍魚魚子顆粒大且飽滿,色澤烏黑亮麗,富含17種胺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被譽為“黑色黃金”。用鱘龍魚子製成的魚子醬為美食珍品,過去一直是皇家貢品;在西方,品味鱘龍魚魚子醬亦是上流社會的專利,甚至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養殖技術

鱘龍又稱鱘魚是大中型經濟魚類,也是珍貴的魚種。截止2014年1月全世界共有20多種,其中我國有8種,俄羅斯鱘魚主要分布於俄羅斯的裏海、亞速海、黑海及與這些流域相通的河流。除部分是洄游性種類外,還有部分為定棲種類。春季開始洄游,結束於秋季,春季洄游型當年產卵,秋季洄游型第二年產卵。初次性成熟年齡:雄性11—9齡,雌性11—13齡,產卵周期4—6年。俄羅斯鱘魚的成魚養殖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池塘條件:池塘要有良好的進排水系統,魚池的面積以3—5畝為宜,其形狀長方形為好。池底的淤泥小於10厘米。如是水泥流水池其面積50—300米不限。池深2米。
2、對水質的要求:溶氧要求大於5毫克/升,PH值6·5到8·0之間。需要注意的是鱘魚對氯特別敏感,即使水中有微量的氯離子也會導致鱘魚死亡。
3、魚种放養:池塘在放養前進行生石灰消毒,每畝用10公斤左右,然後乾塘日曬。於放養前二周注水,水深為2米。鱘魚的放養密度和其個體大小有關,一般規格在300—500克,每畝放500尾。鱘魚的承受水溫為1—30℃,夏季池塘水溫超過26℃時,應及時注新水。
4、飼養管理:實行定時、定點、定量的投餵原則,日投餌率3%,以後隨著魚體長大,逐漸減少投餌率,當魚達到1公斤以上時,日投餌率不超過1%。由於鱘魚怕光,所以投餵時間為每天黎明和黃昏各一次。每半月加餵魚健康2號、淡水魚多維和酶製劑等,以提高鱘魚的抗應激能力和免疫能力、加快鱘魚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