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府

河北大名府

歷史上的河北大名府,現在的河北省大名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大名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歷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為都。

春秋時代屬衛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北大名府
  • 外文名稱:Hebei Daming Palace
  • 地理位置:河北省大名
  • 著名景點:五禮記碑、狄仁傑祠堂碑
簡介,交通,資源,

簡介

大名”這個地名的由來,是公元前六六一年(距今二千六百四十七年)春秋晉獻公十六年時,掌卜大夫卜偃從"魏"中測解出來的,說它是興旺強大起來的吉詞。據《左傳》、《史記.晉世家》中載:獻公十六年率領著他的太子申生和趙夙、畢萬兩名官員興兵滅掉了他們國境西南方的三個小國,其中有個小魏國(在今山西省芮城北)。勝利後,獻公把魏國這塊地方賜於畢萬。對此,卜偃作了占卜,結語說。"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此是始賞天開之矣-…今命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眾。"意思是說:萬是盈數,魏是大名、這樣賞賜是天開其福,今以大名去從盈數,畢萬之後必然要興起來,得到眾多人的擁護。從此,"大名"就成了一個興旺強大起來的吉詞,成了一個後來地地名金冠。
歷史上的河北大名府,現在河北省大名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大名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歷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為都。
春秋時代屬衛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戰國時期屬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稱“北京”,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
解放後,曾建大名市。大名縣文化燦爛,人文薈萃,歷史上曾幾度繁榮昌盛,益滿中國古今大地。
境內現有五禮記碑、狄仁傑祠堂碑、馬文操神道碑、朱熹寫經碑、萬堤古墓群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遺址、直隸七師校址等名勝古蹟,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交通

大名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處中原經濟圈的中心地帶,距北京、天津、青島在500公里左右,距周邊中等城市邯鄲、濮陽、聊城均在70公里左右。向西70公里有京九鐵路;向北30公里有青紅高速與京珠、京滬高速相連,橫連京廣、京
九、京滬三大鐵路主幹線的邯濟鐵路過境建站;106國道、215省道和大廣高速縱貫南北,313省道橫穿東西,距邯鄲機場70公里。集公路、鐵路、空港為一體,交通條件極為便利。

資源

大名資源豐富,產業獨特。屬黃河沖積平原,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盛產花生、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是國家小麥商品糧基地縣、國家優質小麥規範化生產示範縣、國家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形成了麵粉、花生、小磨香油三大特色產業,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麵粉之都”、“中國花生之鄉”、“中國小磨香油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