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沱河

沱沱河

沱河:位於青海省格爾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鎮,是長江源的西源,在可可西里山脈以南。它從格拉丹東雪山姜根迪如冰川發源時,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匯成的小溪流,這時的水面寬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後向北流過9千多米長的距離,在巴冬山下匯集了ga尕恰迪如崗雪山的冰川融水,經過一條長約15公里的谷地,繼續向北,分成了兩條寬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兩邊的谷地中還有許多密如蛛網的水流,這裡是沱沱河的上源。在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條長約5公里的陡峭峽谷,高達20多米。眾多河流交匯後,形成了河道開闊,水流交織的長江西源——沱沱河。

行政上:屬格爾木市(附區)唐古拉山鎮管轄。

相關:沱沱河沿,沱沱河長江源石碑,沱沱河橋沱沱河火車站

看法史變化:古代把尕爾曲匯入布曲後的河稱通天河(上段),把那地方稱 通天河沿(北方稱沱沱河沿),把布曲作為主源;1976年考察後認為沱沱河長而且水量大,規定沱沱河是主源,它匯入下面的大河才稱通天河;後來的考察發現其實當曲更長而且水量更大,青藏公路上的通天河大橋就是指當曲大橋;河流樹的觀念認布曲為主幹;當代的青藏鐵路兼顧歷史慣稱,在史稱通天河沿布曲交點附近設立通天河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沱沱河
  • 英文名稱:Ulan Moron
  • 別稱:烏蘭木倫河、拖拖河
  • 所屬水系長江水系
  • 地理位置青海省
  • 流經地區青海省
  • 發源地格拉丹東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
  • 河流面積:17000平方千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地質地貌,歷史淵源,物產資源,氣象站,大橋,旅遊提示,自然環境,氣候,水文,冰川,凍土,確定經過,看法史變化,河流樹形,

地質地貌

沱沱河又稱托托河、烏蘭木倫河,蒙語意為“紅河”,位於中國青海省西南部,是長江源的西源(長江北源為楚瑪爾河,南源為長江正源當曲,沱沱河匯入當曲之後稱為通天河)。是可可西里區域的南方底部之一。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米。
沱沱河
這裡有龐大的雪山群,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峰共有二十座,永久雪線高達五千八百米 ,群峰上有四十條現代冰川和許多冰斗。它的最上源有東西兩支,東支發源於格拉丹東雪山群西南側的姜根迪如雪山下的冰川;西支源於尕恰迪如崗雪山的西側,兩河受冰川融水補給,成為河流的最初水源。東西兩支匯合後稱納欣曲,下行24公里與右岸的切美曲匯合後才稱沱沱河。沱沱河出唐古拉山區後繼續北流,截開祖爾肯烏拉山較低的山崗,流至囊極巴隴附近,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時,它已是深3米,寬20-60米的大河了。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就飛架在沱沱河沿的河灘上。
沱沱河的源頭就是位於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神奇的長江西源在世人心目中樹起一座神秘的豐碑,它包括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東和姜根迪如冰川以及長江的西源——沱沱河。
“姜古迪如” 為藏族“人越不過去”的意思,海拔6542米,大冰川的融水,就是萬里長江的最初水源。“格拉丹東”為藏語“高高尖尖的山峰”之意,海拔6621米,高聳入雲,山勢巍峨,冰峰、冰塔林立,銀光閃閃。各拉丹東雪峰和姜古迪如冰川均為巨大的冰雪山體,是流之不盡,淌之不竭的天然固體水庫,有“江河之母”之稱。
1979年曾一度認定長江的正源是沱沱河。沱沱河源頭的景觀十分壯麗,雪山冰峰,無垠的草地,藍天白雲倒映在河水中,構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從青藏公路入藏,會經過江澤民同志題寫的“長江源”碑刻。該石碑離開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車開過去相當方便。石碑附近還有一座大橋—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因為它是長江從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橋,因而被稱為“長江第一橋”。
2008年9月,青海省三江源科學考察工作歷經41天,行程7300多公里的考察後,“三江源頭科學考察”科考隊認為,長江南源當曲才是正源,推翻了此前沱沱河為正源的傳統觀點。此次科考採用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技術,很多都是首次用於三江源頭科考。通過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測繪儀器,測得沱沱河的最長支流長度為348.63公里,當曲則為360.34公里,比沱沱河長出11.71公里,且當曲的水量是沱沱河的4.5倍,當曲應為長江的真正源頭,沱沱河則為長江的西源。若這個結論得到國家認定,意味著長江的長度將更新,中國的地理教科書將改寫。

歷史淵源

早在《尚書》中,人們就在討論長江之源,明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認為金沙江是長江之源,並著《江源考》一書論述。到了清朝,人們已認識到通天河,但依然無法確定長江正源。中國曾在1956年和1977年,兩次考察長江源頭地區,在2010年的考察中,終於確定當曲是萬里長江的正源,沱沱河是長江的西源。
沱沱河
沱沱河從各拉丹東的姜根迪如冰川發源時,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匯成的小溪流,這時的水面寬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後向北流過9公里長的的距離,在巴冬山下匯集了尕恰迪如崗雪山的冰川融水,經過一條長約15公里的谷地,繼續向北,分成了兩條寬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兩邊的谷地中還有許多密如蛛網的水流,這裡是沱沱河的上源。在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條長約5千米的陡峭峽谷,高達20多米。
河水在流出了巴冬山後,先經過一片廣闊的河漫灘,再經過一條峽谷,流到葫蘆湖附近,急轉東去。在經過了130多公里的流程後,河道變得開闊起來,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時,它已是深3米,寬20-60米的大河了。著名的萬里長江第一橋就飛架在沱沱河沿的河灘上,它是長324米;寬11米的鋼筋混凝土大橋。
沱沱河從這裡繼續向東,到囊極巴隴,與同時當曲接納布曲、朵爾曲匯合,又接納沱沱河,經過375公里,在這裡形成寬30多米的大河,從這裡起它的名字叫通天河。

物產資源

長江源頭冰塔林千姿百態,銀雕玉砌,其冰川融水成為萬里長江第一條支流──沱沱河的源流。長江西源沱沱河還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用來鋪設華麗宮殿的長達數尺的大塊水晶石,就產於格拉丹東冰峰附近海拔6000米以上的地帶;在尕卡迪如雪山北麓的瑪爾肯湖中,有著品位極高的磁鐵礦藏和鉛鋅礦藏。景色迷人的祖爾肯湖中,盛產肥美的無鱗魚-高原裸鯉。終年白雪皚皚的崔英山上,棲息著成群的雪雞,山坡和山腳下則是一望無垠的大草原,草原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還有野生的雪豹、藏羚羊、藏野驢、野氂牛等。1999年6月5日,在長江西源立下了“環保紀念碑”,高1.5米多,用花崗岩製成,正面有江澤民書寫的“長江源 江澤民”字樣。長江源是國家級生態環境保護區。中央電視台對立碑經過、落成儀式等在199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進行了《為了綠色家園》專題播放。

氣象站

長江西源唐古拉山麓,屹立著一座設備先進而齊全的氣象觀測基本站――沱沱河氣象站,坐落在海拔4700多米處,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氣象觀測基本站。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的第三極”之稱,它對中國和亞洲甚至
沱沱河沱沱河
對整個北半球乃至全世界的氣象變化,有明顯的影響。

大橋

沱沱河站南面三四百米處是長江上的第一座鐵路沱沱河橋——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
四頭列車Z918駛過沱沱河大橋四頭列車Z918駛過沱沱河大橋
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全長1389.6米,共有42孔。大橋下,駐有全國海拔最高的基層政權——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政府。“唐古拉”,藏語意為“平坦之境”。唐古拉鎮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鄉鎮,轄區面積多達5.1萬平方公里。沱沱河的常住人口有1300多人。沱沱河的取名最早來自修築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將軍。有青海的地理資料記載,沱沱河的名稱源自蒙古語,意為“平靜的河”。為了方便旅客觀賞長江源頭的風景,青藏鐵路公司特意在車站修建了觀景平台。類似的觀景平台在青藏鐵路“格拉段”上還有5處,從北到南依次為玉珠峰、楚瑪爾河、沱沱河、布強格、唐古拉、錯那湖。青藏高原曾流傳著這樣的民諺“上了崑崙山,進了鬼門關;到了沱沱河,不知死和活”,但今天,沱沱河無疑已成為青藏鐵路上極具吸引力的著名景點。沱沱河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冰川叢中,冰川在陽光下融化匯聚成河,河流全長346公里,海拔4300米至4600米。各拉丹冬,藏語意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米。在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15至20公里的區域內,有30餘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峰,發育有130多條現代冰川。

旅遊提示

附近的沱沱河沿小鎮(唐古拉山鎮駐地)上有二三十家路邊小飯店,但飯菜價格較貴。另有六七家小旅店,住宿條件一般,每個床位每晚收費二三十元不等。2008年後併入國家電網,飲用水也喝上了火車站淨化後的水。

自然環境

氣候

沱沱河流域深居青藏高原腹地,地勢高聳、空氣稀薄、南北均有高山、地形封閉、受海洋性風系影響微弱,屬高空西風帶控制區。氣候乾寒,多風少雨,天氣多變,終年低溫,沒有明顯的四季,僅有乾濕二季的區別,10~4月為乾季,5~9月為濕季。沱沱河沿年平均氣溫為-4.2℃,7月最熱平均氣溫7.5℃,1月最冷平均氣溫-24.8℃,極端最低為-33.8℃。每年凍結期長達7個月。若以氣溫的垂直遞減率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計算,沱沱河源頭海拔5820米處較沱沱河沿海拔4533米高出1287米,則沱沱河源頭年平均氣溫應約為-12℃,各月平均氣溫均為負值。
沱沱河流域處於西風帶內,冬半年盛行西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風季。沱沱河沿年平均風速為3.9米/秒,最大風速約40米/秒,相當12級。6級以上大風年平均74.5天,占全年颳風日數72%。1972年6級以上大風達134天。每年1~5月多沙塵暴,1966年3月沱沱河沿附近刮沙塵暴達12天之久。由於海拔高,氣壓較低,空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43%。人在該地區易發生高山適應不全症,即高山缺氧反應,如頭昏、頭疼、四肢無力、心跳加速、噁心嘔吐等。
流域內氣候乾旱、降水量少。據實測資料統計,沱沱河沿年平均降水量為283.1毫米,月最大降水量為174毫米(1972年7月),日最大降水量34.4毫米(1963年7月17日),降水集中在7、8、9月三個月,7月最大,5~9月占年降水量的85%~96.7%。在年平均降水日98.7天中有57.9天為降雪。年平均雷暴天氣為58.2天。年平均冰雹日18.4天,最多時30天,集中在6~9月。年蒸發量在1170.8~1660.8毫米之間。

水文

沱沱河封凍期較長,到每年4月氣溫回升,冰雪融水補給開始,水位上升。隨著高原濕季的到來,降水量增加,6月以後水位漲勢加大,年最高水位出現於8月,10月水位逐漸下落,年變幅約在0.90~1.60米之間。水情變化以及封凍、解凍過程均為氣候條件所控制。
沱沱河多寬淺河段,故多散流、漫流、支汊、串溝,水淺、流速不大。
沱沱河沿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積15924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283.1毫米,平均年徑流深51.9毫米,實測最大流量75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0,多年平均流量26.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8.26億立方米。囊極巴隴沱沱河口以上集水面積17616平方公里。據青海省水文總站推算,沱沱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29.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9.18億立方米。沱沱河年徑流量約占通天河玉樹直門達水文站年徑流量的7.7%。
1978年長江江源考察隊曾在沱沱河一些地區,施測水位、流速、流量。7月10日17時測得沱沱河口流量為35.4立方米/秒,斷面面積42.1平方米,水面寬61米。7月23日測得姜根迪如峰北側冰川水流平均流速1.14米/秒,平均水深0.4米,水面寬5米,流量為2.28立方米/秒。7月24日測得南側冰川水流平均流速0.88米/秒,平均水深0.40米,水面寬14米,流量4.97立方米/秒。7月18日在納欽曲與切蘇美曲匯合口實測流量為12.1立方米/秒,平均流速0.87米/秒,最大流速1.24米/秒,平均水深0.3米,最大水深0.7米,水面寬46.4米。
從切蘇美曲口起至波隴曲口止,沱沱河水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補給。1978年7月19日,江源考察隊曾在納欽曲峽穀穀口觀測水位,當時日氣溫上午8時為-3.2℃,14時為25℃,日變幅達28.2℃。隨著日氣溫的變化,水位在一日內呈有規律性的漲落,當天12∶00時水尺讀數為0.12米,24∶00時水尺讀數為0.44米,變幅達32厘米。
沱沱河自波隴曲口至囊極巴隴平均坡降為1.29‰,歷年最大水位變幅不足2米。
沱沱河乾支流上源多為雪山冰川,冰雪融水補給量大,因地面溫度和氣溫皆低,故水溫也低。1978年7~9月沱沱河沿月平均水溫為3.7℃~6.9℃,最大值為9.2℃。
沱沱河泥沙粒徑沿程變化較大。床沙中值粒徑:距河源43.9公里的切蘇美曲匯入處為41.5毫米,距河源61.1公里的拉日乾木章巴河匯口下2公里處為16.5毫米,距河源285.9公里處的沱沱河沿僅為3.5毫米,囊極巴隴則為3.3毫米。

冰川

沱沱河源頭的格拉丹東尕恰迪如崗和崗欽等雪山上,現代冰川十分發育,其冰川形態類型有冰斗冰川、懸冰川、山谷冰川、平頂冰川以及過渡型冰斗懸冰川、冰斗山谷冰川等。
冰川面積格拉丹東雪山群外流水系55條冰川,面積為394平方公里;內流水系30條冰川,面積268平方公里,合計662平方公里。尕恰迪如崗雪山群外流水系16條冰川,面積94.4平方公里,內流水系10條冰川,面積111.0平方公里,合計205.4平方公里。祖爾肯烏拉山外流水系14條冰川,面積73.8平方公里,內流水系6條冰川,面積20.0平方公里,合計93.8平方公里。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崗、祖爾肯烏拉山三處雪山群外流水系共85條冰川,總面積為562.2平方公里;內流水系46條冰川總面積399平方公里。
根據前磧壠發育,並有冰核前磧壠存在和冰舌下游段支冰川與主冰川脫離等情況。沱沱河流域冰川繼續處於小冰期後的周期性衰退之中。1978年考察時發現,冰川有明顯的消融退縮,1976年考察時的冰洞,兩年後已消融崩塌,不復存在。
江源地區冰川有以下特點:
1.雪線
因氣候乾冷,雪域海拔高,冰川發育具有大陸冰川特徵。格拉丹東雪山群西坡雪線海拔達5820~5870米,南坡為5760~5770米,東坡5740米,北坡最低為5540米。較青藏高原多數雪山和冰川為高。
2.雪線溫度低
根據沱沱河沿氣溫推算,格拉丹東雪山群北坡雪線554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10.2℃。
3.陰陽坡冰川發育不對稱
格拉丹東雪山群陰坡雪線較陽坡低,冰川規模陽坡較陰坡大。受地形影響,有大面積粒雪盆的山谷冰川因補給充足,發育規模較大。
4.冰川消融不強烈
夏季以太陽輻射熱為冰川消融的主要熱源。格拉丹東雪山雪線5500米處7月平均氣溫為0℃,考察隊7月22~26日在姜根迪如峰北側冰川4天測得:早8時平均氣溫1.2℃,晚8時平均氣溫5.1℃,故冰川消融不強烈。
格拉丹東地區冰川多呈白色,藍色冰極少,氣孔小,管形氣孔也不大,冰舌前端冰密度較大,堅實。在冰川剪下面上,常夾帶著數量可觀的泥和礫石,冰川污化程度較大。

凍土

長江江源地區第四紀以來強烈隆起,成為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平原。冰期到來,氣候轉冷,地表逐漸冷卻。當地表熱消耗超過來自地球內部熱流時,形成凍土層。江源地區凍土北界在崑崙山北坡青藏公路61號道班西大灘附近,海拔4350米;南界在唐古拉山南坡青藏公路116~117道班處,海拔4780米,南北寬約600公里。往西延至藏北羌塘一帶,是世界中低緯度地帶唯一發育有大面積厚層永久凍土的地區。位於其間的沱沱河河谷凍土層厚約8~88米,唐古拉山和崑崙山口較高處厚達128~175米。
沱沱河流域的凍土在冬半年出現凍脹裂縫、凍脹斑土、冰椎、凍脹丘等現象,夏半年則會發生融冰滑塌、融凍崩塌、熱融沉陷、熱融湖塘、融凍泥流現象。夏季僅表層1~4米融凍,到冬季表層又重新凍結,並與下面永久凍土相連,向深處發展,使凍土厚度增加。

確定經過

1976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組織多方力量首次對沱沱河發源地進行重點考察,並對長江源區的尕爾曲布曲的上游以及當曲的下游進行調查。考察結果:沱沱河最長,為 375 公里。按照“河源惟遠”的標準,確定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而劉少創量測的結果是:以當曲與沱沱河交匯處囊極巴隴為起算點,當曲長 360.8 公里,沱沱河長 357.6 公里。尕爾曲、布曲均短於當曲和沱沱河。當曲源頭位於唐古拉山北麓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與西藏自治區巴青縣交界處的雜多縣一側。
沱沱河
長江為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聞名於世。古時稱 " 江 " 。漢、魏、六朝以後始稱大江或長江,人們從它名字的含意,已經領略到長江即大又長,而且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因此,很早以來人們一豐直尋覓長江源頭。在我國著名的古書《尚書,禹貢》中就有 " 岷山導江 " 、 " 江源於岷 " 的記載把以源於岷山的嘉陵江、岷江當作長江的源頭。明代,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公元 1641 年溯金沙江而上,在川、滇 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認為金沙江是長江的起源,清代朝廷屢遺使臣,往窮河源,測量地並度,繪入輿圖。清聖祖玄燁在製作《皇輿全鑒圖》的過程中,於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 年)又派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勝住等三人往給西海(青海)西藏輿圖,……使臣測量地形,逾河源,涉虧里,如履階闥,一山一水,悉入圖志,人們對長江上源的山系有了認識當時實地勘查繪製的地圖中已繪出了通天河、木魯烏蘇河等河流,但對江源的認識還是不清楚。只見巴顏喀拉山東省現麓河流眾多,密如蛛網,無法肯定哪一條河流是長江正源,只好有江源如帚,分散甚闊的說法了。 一些外國探險家曾探查長江源,但一無所獲。
1956 年初,由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人員到長江源頭的曲麻萊縣等地實地查勘,發現長江有兩個源頭。南源為木魯烏蘇河,發源於唐古拉山北麓;北源為楚瑪爾河,發源於可可西里山南麓。但真正發源地還是沒有找到。 1977 年由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廳等單位組織的江源考察隊,經過一個多月實地考察,發現長江的源冰頭在唐古拉山北麓的各拉丹東冰峰下,正源是沱沱河。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查明長江的真正源頭。
楚瑪爾河是長江源頭的北支源流,藏語意為 " 紅水河 " ,流域內年降水量 150--300 毫米,故流量小甚至夏季出現沁流,全長城 515 公里。當曲是長江源頭的南友源流,藏語意為 " 沼澤河 ",蒙古語稱 " 氂牛河 " ,長 234 , 5 公里。布曲支流尕爾曲,曾稱木魯烏蘇河,長 167 公里,因水量充足而引人注目。沱沱河是長江源頭的中支源流,現被定為長江正源,藏語稱“瑪爾曲”意為“紅色的河”,蒙古語稱為“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平靜的河”。
後來,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劉少創博士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和衛星遙感(RS)技術對長江源區進行研究後,公開其量測結果:長江的正源不是發源於各拉丹東雪山姜古迪如冰川的沱沱河,而是當曲(“曲”在藏語中是“河”的意思),因為當曲的水量更大。2008年9月,青海省三江源科學考察工作歷經41天,行程7300多公里的考察後,以著名河流探尋者劉少創領隊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科考隊認為,長江南源當曲才是正源,推翻了此前沱沱河為正源的傳統觀點。此次科考採用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技術,很多都是首次用於三江源頭科考。通過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測繪儀器,測得沱沱河的最長支流長度為348.63公里,當曲則為360.34公里,比沱沱河長出11.71公里。若這個結論得到國家認定,意味著長江的長度將更新,中國的地理教科書將改寫。沱沱河將成為長江三源之一的西源,而長江正源將實至名歸的定為南源當曲。

看法史變化

關於通天河的主源,看法是變化的。
古認布曲為主源
古代把尕爾曲匯入布曲後的河稱通天河(上段),把那地方稱通天河沿(北方稱沱沱河沿),把布曲作為主源;
1976年認沱沱河是主源
1976年考察後認為沱沱河長而且水量大,規定沱沱河是主源,它匯入下面的大河才稱通天河;
後來發現其實當曲更長
後來的考察發現其實當曲更長而且水量更大;青藏公路上的通天河大橋就是指當曲大橋。
河流樹觀念認布曲為主幹
另外,河流樹觀念:認為布曲是通天河的主幹,而沱沱河和當曲是左右兩個大枝流。它的標準異於長度理論,認為河流如樹,左右大體平衡。
兼顧歷史慣稱
當代的青藏鐵路兼顧歷史習慣,在史稱通天河沿布曲交點附近設立通天河站

河流樹形

東西兩支源
唐古拉山藏語意為“高原上的山”,一稱當拉山,綿亘在西藏自治區北部及青海、西藏邊境,東南延接橫斷山脈區的怒山,為長江、怒江、瀾滄江源地。沱沱河最初水流有東西兩支來水,東支水流出自格拉丹東雪山群西南,西支水流(拉果曲)出自尕恰迪如崗雪山群東南。東西兩支匯合後在長15公里、寬3公里的U形冰川槽谷中北流稱納欽曲,為沱沱河源頭水流。
東支格拉丹東雪山群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約15~20公里,面積約660平方公里。雪山群中角峰、冰斗、刃脊等冰蝕地形發育,有21座海拔6000餘米的山峰,主峰各拉丹冬位於雪山群東北部,海拔6621米。雪山群有數十條現代冰川,一般長5~8公里,最長的山谷冰川達12.8公里。格拉丹東雪山群東部187平方公里屬尕爾曲流域,西南部268平方公里屬藏北內陸湖區的赤布張湖水系和奇林湖(色林錯)水系。雪山群西部和北部207平方公里屬沱沱河流域,約30條冰川融水注入沱沱河。
格拉丹東主峰西南5.5公里處有海拔6543米的第三高峰。高峰西側有兩條較大冰川呈鉗形繞行於海拔6371米的姜古迪如峰南北兩側。南側冰川長12.8公里,冰舌寬1.7公里,北側冰川長10.3公里,冰舌寬1.4公里。雪線海拔5820米,冰舌前端海拔5400米。冰川融水匯成湍急的水流奔騰出山,南側冰川水流向西北流長3.8公里,北側冰川水流向西流長3.5公里,兩流匯合成納欽曲東支水流。繼續北上又流長5.7公里與來自尕恰迪如崗雪山群的納欽曲西支水流匯合。自南側冰川的5820米雪線起算,東支總長18公里(未包括雪線以上的冰川上段4.3公里)。
沱沱河
西支(拉果曲):尕恰迪如崗雪山群南北長27公里,東西寬16公里,面積約205.4平方公里。主峰嘎爾崗日海拔6513米,位於雪山群中部,約有26條現代冰川伸向四側,一般長約4~6公里,最長約10公里。雪山群西南側111平方公里屬赤布張湖水系。東北側約94.4平方公里有約20條冰川融水匯於沱沱河水系。尕恰迪如崗主峰東南側冰川長約8公里,冰舌寬1.3公里,冰舌前端海拔5440米,雪線高5930米。數股融水匯合成小溪成為納欽曲西支水流稱拉果曲,循北北東方向,流長19.3公里,在巴冬山西北與東支水流會合,下稱納欽曲。
匯成納欽曲
匯合:納欽曲東西兩支匯合後,沿著兩大雪山群之間的古冰川槽谷北流,谷地長15公里、寬3公里,兩側眾多冰川融水呈樹枝狀紛紛注入,河水散流在谷底寬達1.5公里的冰水礫石河床中。冰川槽谷中存在著中磧壠,水流切穿末期終磧壠帶,形成小型峽谷段。峽谷內水流合一,成為急流,坡降陡增為13.3‰,河寬30餘米。河水出峽谷復成散流,又曲折北流,與來自右側的切蘇美曲會合,以下始稱沱沱河。
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沱沱河長江源特大橋
納欽曲河段自5820米雪線起算,長43.9公里。屬山區散流河道。沿河分布兩級階地。
一級為堆積階地高3~5米,二級為基座階地高12~15米,基座多為雁石坪群紫紅色頁岩,上復2~3米晚更新世冰水沉積。在拉日乾木章巴河匯口下游對岸,有水平產狀的更新世河湖相黃色砂礫層構成階地基座。砂礫層為鈣、泥半膠結,粒徑約1~2厘米,成分主要為灰岩、紫紅色砂岩等,與下伏的第三系桔黃色砂泥岩以侵蝕面相隔。從阿卡扎秀日山起到波隴曲口止峽谷段,左岸的夷平面上有中新世的中基性噴出岩大面積覆蓋。
會合切蘇
美曲,始稱沱沱河
切蘇美曲發源於格拉丹東雪山群北部雪山與海拔6166米的甘末星金雪山之間,切蘇美曲源頭冰川冰舌前端海拔5408米,冰川融水陸續匯合兩側雪山來水曲折北流注入納欽曲,切蘇美曲長36公里。
接納奔錯河等
沱沱河自切蘇美曲口繼續北流16公里,奔錯河由左側注入。又經1.2公里,拉日乾木章巴河由左側注入。此段沱沱河分汊較多。
沱沱河
奔錯河發源於海拔5385米的拉曼山南側,出山後東流轉北入奔錯湖。奔錯湖南北長4.5公里、東西寬2.5公里,湖面積約7平方公里,湖面高程4967米。奔錯河穿湖4.5公里後由北端流出,東北向流長約17公里後匯入沱沱河。奔錯河全長約43公里。
拉日乾木章巴河發源於祖爾肯烏拉山中段的崗欽雪山群中部海拔6021米的雪山,積雪面積約14平方公里。拉日乾木章巴河出山後,西南流轉東流約36公里注入沱沱河。
接納槍木河
沱沱河繼續北流約31公里,槍木加哈河(瑪老隴曲)由左側注入。槍木加哈河源於祖爾肯烏拉山西段海拔5755米。出山後北流轉東,上段稱瑪老隴曲,全長約43公里。
沱沱河自拉日乾木章巴河口至槍木加哈河口,此段系流經唐古拉山祖爾肯烏拉山之間的雀莫錯盆地,河谷開闊,河床寬達3公里,兩岸有眾多支流入匯,匯口處多發育寬闊的冰水沖積扇。在砂礫河床中河水散亂漫流,主槽不明顯,屬山區散流型河道呈辮狀(見彩頁),下段則逐漸收縮有寬谷遊蕩特徵。礫石稜角分明,粒徑為1~2厘米。
此段沱沱河東側有內陸湖—雀莫錯。雀莫錯又名祖爾肯湖,是一個面積約88平方公里的鹹水湖。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水面高程為4923米。湖中有小島名巴日苟啥布栽,海拔5032米,面積約4.7平方公里。湖南側有夏里隴巴、波爾藏隴巴、鄂爾托隴巴和夏里瑪日角曲等小河注入,形成面積約679平方公里的內流區。
1976年考察認為,雀莫錯東北與沱沱河支流吾果曲上源相距僅4公里,中間埡口開闊,僅比湖面高出40餘米。中更新世紀末期,雀莫錯水面遼闊,水位較高,曾通過埡口附近,外流入沱沱河。後受新構造運動影響,祖爾肯烏拉山抬升,湖水出口受阻,加之全新世以來,高原氣候變乾,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湖泊日漸萎縮,部分湖底出露,與沱沱河隔斷而成為內陸湖。
進入祖爾肯烏拉山區
沱沱河穿過雀莫錯盆地後到達祖爾肯烏拉山區。祖爾肯烏拉山東段山勢低矮,海拔5300~5500米,西段崗欽、波隴等山則為5700~6000米,有較大面積的雪山冰川。東西段之間為低矮丘崗,沱沱河由此切穿祖爾肯烏拉山北去。崗欽雪山面積約為94平方公里,融水大多流入沱沱河。雪山北部流出的崗欽隴巴等溪流,在沱沱河左岸形成巨大的冰水扇。從冰水扇下游的阿卡扎秀日山起到葫蘆湖南的波隴曲口止,此段沱沱河切穿祖爾肯烏拉山形成峽谷段,水流歸一,不再分汊,河寬約60米,水深約0.5米。
接納波隴曲等
沱沱河自槍木加哈河口處又北流約34公里突轉約90度急彎,在葫蘆湖以南向東偏南方向流去,在急彎處有波隴曲(江塔曲)和半鹹河等支流由左岸注入。
波隴曲發源於祖爾肯烏拉山北麓,出山後北流轉東,有江塔曲穿過20公里的沼澤地來匯。波隴曲納江塔曲後繼續東流,有半鹹河(長58公里)自北側來匯,然後注入沱沱河。波隴曲全長約81公里,流域面積約1349平方公里,流域內地勢平緩,平均海拔4866米,為沙質河床,水量較為豐沛,系沱沱河第三大支流
從沱沱河源頭到波隴曲口長約126公里。據衛星照片判斷,本段是沿著一條近南北向的張性斷裂發育的,兩岸出現有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1976年以前公開出版的地圖上,從未標出這一河段,而誤為沱沱河源頭在祖爾肯烏拉山北麓。
距半鹹河僅1公里處有葫蘆湖,南北長約10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湖水面海拔4807米。形似葫蘆,是一個面積約36平方公里的內陸鹹水湖。有大小水窪多處,若干年前可能是原來與沱沱河相連的殘跡,後因湖面退縮,而成內陸湖。
波隴曲匯入後,沱沱河急轉約90度大彎,由南北向折向東南流入沱沱河盆地。這是一個平面形態不規則,長軸呈北西西向展布的新生代斷陷盆地,堆積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沉積,厚200餘米,結構鬆散、抗衝力差。河流發育其上旁蝕展寬、漫無約束,形成高平原上比較典型的寬谷遊蕩型河流。
接納保查曲
沱沱河又東流約36公里後,保查曲由右岸匯入。
保查曲(又名薩保查曲)源頭出自歐烏、格爾高地,海拔5610米。西流繞過5216米的薩保高地,流經長約20公里的能通行的沮洳地;東北向流至多曲鄂日瑪注入沱沱河,全長約60公里。此處沱沱河寬50餘米,水深1.2米,系沙質河床。
匯合斜日貢尼曲(為第二大支流)
沱沱河納保查曲繼續東流約30公里至瑪章錯欽湖口,斜日貢尼曲穿湖北來注入。瑪章錯欽是沱沱河北岸的通江湖泊,上源斜日貢尼曲源出海拔5727米斜日貢尼山地西側望牲山。該湖為相連的東西兩湖,西湖長形,西北—東南長約9公里,最寬處1.5公里,面積約11平方公里;東湖圓形,東西寬約8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面積約49平方公里,系淡水湖
斜日貢尼曲穿湖7.7公里後,由湖南端流經10公里注入沱沱河。斜日貢尼曲全長約118公里(是沱沱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積1668平方公里,海拔在4666~5727米之間,下游兩側多沼澤、湖泊。
至錯阿日瑪湖口
沱沱河繼續東流約11公里折向南流8公里,至些底瑪爾托處錯阿日瑪湖口。此段河床有寬達數公里的沙灘,水面寬50~62米,水深0.5~1.5米。河北岸有數十個小鹹湖散布,範圍綿延長16公里。
錯阿日瑪湖上源吾果曲,發源於祖爾肯烏拉山脈巴布日依龍格瑪樓可山西側的吾果山,海拔5710米。吾果曲從5205米高程山腰流出,向東北流約30公里匯來自南側的阿茸貢瑪。繼續東流32公里注入錯阿日瑪湖,此湖西南至東北長7.5公里、寬1.5~2.5公里、面積約13平方公里。吾果曲穿湖3.6公里從東北端流出,蜿蜒東流12.4公里注入沱沱河,吾果曲全長約78公里。
接納扎碎達改曲
沱沱河折向東南流約12公里,有扎碎達改曲由右岸注入。此段沱沱河沙灘縮窄為800~1000米。扎碎達改曲發源於海拔5286米的桑瑪日山北側,出山東北流全長37公里。
至奔德錯切瑪口
沱沱河繼續東南流約9公里改向東北,又流約25公里至奔德錯切瑪口。此段沱沱河水面寬35~40米,水深0.7~0.8米,沙灘寬1~2公里。
奔德錯切瑪是一個三角形的小湖,面積約4.5平方公里。湖南側有約11平方公里的沮洳地,上源為湖西側的小河欽隴巴,流長約17公里由湖南端入湖,穿湖2公里由湖東部出湖,又流長5公里入沱沱河。
接納扎木曲(為最大支流)
沱沱河又東流10公里至扎木曲(介普勒節曲)口。扎木曲挾旁倉尼亞曲等水自左岸注入。
扎木曲全長約144公里,流域面積約390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約9立方米/秒,為沱沱河第一大支流
扎木曲上源名崗齊曲,出自扎金日山東北,源頭分水嶺為多索崗日,海拔5689米,流出約33公里後康特金石格曲注入下稱扎木曲。扎木曲曲折東南流,長約52公里的冬多曲北來注入,水量增大,又東南流22公里再納旁倉尼亞曲隨即注入沱沱河。
接納扎日呃哇曲
沱沱河納扎木曲後,東流約16公里至扎日呃哇曲口。扎日呃哇曲(長21公里)匯合三條小河由左側流入。
至青藏公路(鄉鎮駐地)
沱沱河再東南流2公里至沱沱河沿(集鎮)與青藏公路相交。
沱沱河沿附近,河谷寬約10公里、河床寬500~600米。河谷中分布堆積、基座、侵蝕三級階地。沱沱河沿以下右岸老第三系紫紅色含鹽碎屑岩廣泛出露,構成第三級階地,階地面上發育著面積不大的鹽湖窪地,部分支流呈乾涸的鹽灘。集鎮位於沱沱河南岸,海拔4533米,是長江幹流上游沿江的第一個集鎮,為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政府駐地,有學校、醫院、商店,並有氣象站、水文站、兵站等單位。
接納兩個曲
沱沱河穿過青藏公路曲折東流約4公里,於右岸納諾日巴根曲(河長23公里),又東流再折向東南流約21公里後,諾日苟曲雅西措北來注入。此段沱沱河一般有2~3個汊道,汊道水面寬30米、水深0.4~1.2米。雅西措是沱沱河左岸的鹹水湖,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約12公里,面積約22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為4493米。沿湖有5條河流注入,最長的是長約54公里的諾日苟曲。
會合當曲,下稱通天河
沱沱河繼續東南流16公里轉東流19.2公里至囊極巴隴與長江正源當曲(又名阿克達木河)會合,以下稱通天河
囊極巴隴以北7公里有海拔5062.6米的囊極山。囊極巴隴河為山南流出的小溪,長8.3公里。囊極山西北6公里處有阿希措鹹湖,湖面海拔4502米,面積約9平方公里。湖水曲折西南流注入另一鹹湖,面積約3平方公里。湖距沱沱河約600米,但不相連。
囊極巴隴丘崗緊鄰沱沱河、當曲會口左岸,岸壁陡峭高15米,由新第三系紫紅色、灰白色砂岩、泥岩、泥灰岩組成。由於沱沱河與當曲流經地區泥沙含量及成份的差異,故匯流處水色明顯不同,沱沱河水色棕紅,當曲則為灰白。兩河匯口位於東經92°54′48″,北緯34°05′38″。
流域
概括
沱沱河流域內湖泊約有2165個,總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沿河湖泊較多,比較大的有雀莫錯、瑪章錯欽湖、葫蘆湖等10餘個,以雀莫錯最大,面積88.2平方公里,瑪章錯欽湖次之,為60.3平方公里。這些湖泊多數連通沱沱河,有的內流湖距沱沱河很近,中隔高差不大的灘地。據分析這些湖泊原系通江湖泊,由於當地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湖面日漸退縮,日久,部分湖底出露而與沱沱河隔斷成為內流湖。
沱沱河最長的一級支流扎木曲,長約144公里;斜日貢尼曲約118公里,次之。流域面積最大的亦為扎木曲,3900平方公里;斜日貢尼曲1668平方公里,次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