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燒麥

沙縣燒麥

沙縣燒麥福建省著名的小吃。沙縣燒麥源於山西太原,古稱“稍梅”,因收口處褶皺簇擁,形似梅花,故名。後製作師傅移居沙縣,傳承至今,因語音變易稱為燒賣燒麥)。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肴。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縣燒麥
  • 概述:福建省著名的小吃
  • 產生於宋元時期
  • 源於:山西太原
  • 品類:燒麥分成鹹和甜兩種
燒麥的起源,沙縣燒麥簡介,燒麥的製作工藝,

燒麥的起源

沙縣美食——燒麥產生於宋元時期。宋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載:“燒麥扁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

沙縣燒麥簡介

沙縣燒麥皮薄(為冷水面坯)、餡多,小巧玲瓏,晶瑩剔透。使用原料、製作工藝、蒸製方法與其他地方明顯不同。不同於北京燒麥的肉餡,江南燒麥的糯米餡,沙縣燒麥的餡是以冬粉、肉丁、筍丁、香菇丁混合而成的,它們被包裹在被擀得晶瑩剔透、吹彈可破的皮中,剛出籠時一個個粉嘟嘟地顫動著挨擠在一起,吃時再沾以沙縣獨有的豉油,鮮香爽滑,味道鮮美,是聞名遐邇的著名小吃
沙縣城關王家小吃店姜水英製作的燒賣最為著名,後傳承給兒媳鄭佳蘭,改名為“佳蘭燒麥店”;2000年9月沙縣燒麥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在沙縣12·8小吃文化節“小吃技藝大比拼”中,做燒麥皮的師傅們動作之神速令人眼花繚亂。沙縣燒麥的皮除了最初一道工藝是靠壓面機壓成,絕大部份是靠手工擀制的,成品晶瑩剔透,似吹彈可破。

燒麥的製作工藝

包餡也是一門絕活,小小的皮中,被塞了大大的餡,而且動作極快,轉眼間一屜屜的燒麥便層層疊摞起來。與常見的燒麥不同,沙縣燒麥上收口是朝下的!
沙縣美食燒麥與國內其他地方燒麥不同之處有五:
⑴其他地方燒麥皮坯是溫水或熱水和面,沙縣燒麥是選用精麵粉冷水和面;
⑵其他地方燒麥蒸時是收口處朝上豎立放在籠上蒸,沙縣燒麥蒸時收口處朝下蒸;
⑶其他地方燒麥大如酒杯,沙縣燒麥小如山棗;
⑷其他地方燒麥擀制皮坯時拍粉用麵粉或玉米澱粉,沙縣燒賣用木薯粉拍粉。木薯粉熟後透明,其他則不然。加上蒸熟後刷上豬油,晶瑩剔透,誘人食慾;
⑸沙縣燒麥食時需蘸沙縣特有的豆豉調味汁
後人有詩詠曰:秦晉北食古,閩中麥初黃。水晶皮瑩亮,銀粉餡脂香。籠揭氤氳漫,氣飄味悠長。豉油食不忘,豈嘆世路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