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磚雕

沙灣磚雕

沙灣磚雕位於廣州番禺寶墨園內的巨型藝術磚雕《吐艷和鳴壁》,被大世界基尼斯確認其為“世界最大的磚雕作品”,民間工藝家何世良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接受了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灣磚雕
  • 地理位置:廣州番禺寶墨園
  • 著名景點:藝術磚雕《吐艷和鳴壁》
  • 名人:何世良
沙灣磚雕介紹:,由來,地圖信息,

沙灣磚雕介紹:

位於廣州番禺寶墨園內的巨型藝術磚雕《吐艷和鳴壁》,被大世界基尼斯確認其為“世界最大的磚雕作品”,民間工藝家何世良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接受了嘉獎。
磚雕,顧名思義是在磚上雕出圖形或裝飾,磚雕的材料是用土質上乘的青磚。民間藝人運用鑿和木錘以鋸、鑽、刻、鑿、磨等手法,把青磚加工成各種人物、花卉、鳥獸等吉祥內容的圖案,裝飾在祠堂、廟宇及民居的門樓、屋脊、角帶、山牆、影壁、飛檐、欄桿和神龕楣邊等處。

由來

時常聽說文人好玩石,甚至有愛石成癖,如為石沉醉的名畫家米芾;也有名作家因石生義借石喻世寫下傳世佳作,如曹雪芹的《石頭記》、宗璞的《三生石》等;當今也流傳著不少名家的愛石佳話,都道是“石不能言最是詩”,難怪全國各處幾乎可見奇石展覽,到處都有一些好石之人。
有沒有好集磚的呢?
有。如果你在五六年前走進番禺寶墨園的建築工地,就會發現那裡堆滿了如山的青磚石,那些青磚石都是從廣州市或附近城區拆遷的老房子那裡採集來的,把別處廢棄的幾十萬舊青磚集中到這裡,成了一寶。每天,從早到晚,都有一個壯實的年輕人帶著幾個後生,在這青磚堆里挑呀揀呀,揀出4萬多塊青磚,又搬到番禺的沙灣鎮。   他們是乾什麼呢,難道想重蓋一間青磚大屋?
3年後,集清宮文化、嶺南園藝、古建築、水鄉特色、古今藝術精品於一體的寶墨園落成,正門豎起一幅巨型浮雕影壁《吐艷和鳴壁》,嘩,長達22.38米,高5.83米,厚1.08米,整個作品前後兩面總面積為260平方米,在這大型的青磚浮雕上,正面通過圓雕、透雕、或深或淺的浮雕以及難度極高的掛線雕等工藝,雕出神彩各異的鳥類600多隻、爭妍鬥麗的花草100多種,中心是一對栩栩如生的鳳凰,它以百花吐艷、百鳥和鳴寓意中華民族大團結、祖國繁榮昌盛;壁的背面則雕有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的《蘭亭序》,筆意、神韻躍然“磚”上。人們驚嘆之餘明白了,原來那上萬塊青磚跑到這裡,變幻成一幅精湛的大型磚雕藝術作品,而且列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成為“世界之最”呢!   真沒想到,幾萬塊丟棄的舊青磚在寶墨園轉變幻成一藝術巨雕品,誕生了一位年輕的磚雕藝術家――何世良。   機遇光臨有準備之人   何世良,天生是一個痴迷於雕磚、木雕世界的奇才,出生在“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州番禺沙灣鎮。沙灣的磚雕在明代已盛行,是嶺南水鄉民間建築一大特色,影響至東南亞各地。明代沙灣磚雕風格是造型概括簡練、落刀利索,清代乾隆時,沙灣磚雕的洋雕風格(掛線磚雕)已出現,至清末更成熟,其特色還富有色彩效果,如深凹線花紋、淺凹線袖紋、深凹線須紋等能襯托出深淺之色彩。何世良自小喜歡畫畫,喜看古建築中的工藝,喜歡留連於老房子、舊祠堂之間,經常為了看鑲在祠堂、廟宇、民宅的牆頭、墀頭、照壁、檐下、門楣、窗額等處的磚雕和木雕,以致於“忘食”。有一年,沙灣鎮著名祠堂“留耕堂”要修葺,當時還是國中生的何世良,一放學就去看那祠堂的修復,天天去,看著那些破舊的磚雕和木雕修復後變得栩栩如生,重新大放異彩,他就想,有朝一日我也要做這樣的能工巧匠。
世良的父母雖然都是農民,閒時喜歡唱唱粵曲,也懂得民間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支持年少的世良學藝。國中一畢業,世良學做木家具,他一門心思想的不是學會如何掙錢,而是想學會其中的藝術,便迷上木雕,覺得在這些木頭雕上梅蘭菊竹、飛鳥走獸是一件最有味道的事。他還學畫,先後拜4位畫家為師,又在仿古家具廠習藝幾年,終於掌握一門木雕工藝,先後製作了蓮花山觀音閣的大型18觀音木雕像,為寶墨園做了一大型的紫檀木刻屏風。這在當時的同齡人當中,屬出類拔萃。 世良並不滿足,對磚雕藝術情有獨鐘,他心裡老覺得那質地鬆脆、別有一種“味”的古青磚是他施展才華的好天地,可惜磚雕師傅極少,在廣東數來數去,只有番禺的沙灣有做磚雕的傳統。清代鹹豐、同治以至民國初年一段時期,在沙灣一帶曾經出現過一批名不見經傳而有真才實學的能工巧匠,珠江三角洲許多祠堂的壁畫和灰、石、磚雕及泥塑,都出自這批民間藝術大師之手,如黎文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專工人物、山水、花卉、鳥獸,磚雕壁畫和灰塑俱佳,他把生平技藝傳給黎普生、楊瑞石。黎普生又傳給其子黎啟玉。可惜黎啟玉的後人轉行,難窺黎家技藝的奧秘,只知陳家祠主脊灰塑“五羊啟泰”是黎普生作品(原作已毀,今存者為重修),還有番禺的餘蔭山房的大部分灰塑是黎家作品。
世良只知嶺南磚雕風格精細華美、錯落多姿,卻找不到沙灣人祖傳的技術資料,但他認定要向木雕和磚雕方向發展,就扎紮實實地鑽研下去,從實踐中學。他幾乎跑遍了珠三角的古祠堂,拍了不知多少照片。為找到有關磚雕的書籍,他跑遍廣州大小書店,終買到一本書,如獲至寶,將字字行行讀進心裡,將每章每篇讀到了骨髓里。書使他心胸豁然開朗,“觀千劍而後識劍”,他要大開眼界呢。世良利用假期到國內歷史名城遊歷,看各地的磚雕、木雕和石雕,領略漢唐的古拙樸素,宋代的簡潔凝練,其中徽州磚雕對他影響最大、漸漸地他在心中形成構想,可否將磚雕各家之長融為一體?可否吸收木雕、石雕的一些技法,使嶺南磚雕煥發生機?想到就去做,何世良熟悉了青磚鬆脆的特性,膽子就大起來,當寶墨園有好幾處建築需要磚雕裝飾,他就承接下來,按寶墨園的園林風格布設人物、花卉、風景、動物、等磚雕圖案紋飾,並做到精細華美,錯落多姿,為園中建築添色不少。
何世良善琢磨,功夫越做越好,刀鋒越磨越利,讚揚越來越多。一股豪氣在他胸中湧起,心中醞釀著想做一件大事,一幅巨型藝術磚雕的雛型經常地閃現在夢中。
機遇終於光臨了!主持修建寶墨園工程的總指揮梁偉蘇作出一個大膽決定,正門前製造一幅巨型磚雕影壁,初命名為“百花吐艷、百鳥和鳴”,工藝製作交給名不見傳的何世良負責。   心裡只裝著那幅大型磚雕   驚人之舉。才二十來歲、沒有受過正規美術教育的何世良真能擔當此任?這可不是一兩件簡單的磚雕,而是需要巨大的才智和魄力,需要深厚藝術功底才敢接的大型工藝製作呀。“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何世良欣然受命,組織培訓了十來個志同道合者承擔這一艱巨的工程。   往往,人們只注意到這件巨型磚雕工藝的精細,驚訝於其工作量的浩大繁博,卻忽略了工作環境是如此地艱巨和大量。   磚雕需要大量的舊青磚,恰好那時廣州建捷運,大量有青磚的老房子要拆,廢棄的磨石青磚堆得到處都是。何世良和他的夥伴聞風而動,一車一車地把那些“蓬頭垢面”的舊青磚拉回番禺沙灣的工場,8萬多塊舊青磚,堆成一個廢墟。大熱天時,人們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鑽進空調下透涼,何世良們卻站在熱辣的太陽下,聞著難聞的氣味,一塊一塊把能夠雕刻的舊青磚揀出來。這一揀,就揀出4萬多塊,堆成小山形狀。好了,這就是未來的巨型磚雕影壁《百花吐艷、百鳥和鳴》的材料。   有料還要會做呢。這需要創作,需要智慧,需要生命的獨特體現,能夠直面浮躁的生活又在此能夠超越了的境界,是一種態度和情操。

沙灣磚雕沙灣磚雕
世良善讀,大量閱讀《百鳥譜》等書,逐一設計不同造型的鳥。要雕成百鳥圖,需要設計近千隻鳥,種類達百,很不容易。世良好思,還要百鳥朝鳳,要突出丹鳳的美麗、高貴。花卉的設計更花心思,不但參考《花卉圖譜》等書,除傳統的梅蘭菊竹作精心設計外,還設計了大量嶺南花果,如荔枝、芭蕉、紅棉、荷花等,使濃郁的嶺南特色溢滿畫面,其中一些花樹,是過去嶺南磚雕沒有出現過的。那段時間,光是到廣州的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何世良就跑了幾十趟,拍了數十筒膠捲,認真的揣摸前人磚雕的精華,借鑑了木雕、玉雕等技法。   走進何世良的磚雕工場看一看,那真有點驚心動魄,那裡硝煙瀰漫,古老青磚雖然質地密實,但比得硬木來就十分鬆脆,一打磨,一雕刻,粉塵四散,加上大風力的風扇一吹,真是滿天塵拂。沒有辦法,大熱天時也得戴上工業防塵口罩,戴上眼鏡,戴上防護帽,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一乾就是好幾小時,而且得聚精會神。天熱時會辛苦得透不過氣。天冷呢,也要開著大風扇,要把那磚灰吹走,又冷又悶的滋味更不好受。而在如此工作環境下工作不是七天八天,而是整整七八百天,世良的苦和累確難以用言語表述。 世良更加沉默,更加痴迷專其磚雕世界,他的腦子不停地想,一般磚雕的鏤空較淺,是因為青磚質地鬆脆,容易弄壞,要發揚嶺南磚雕的傳統技藝,必須技術創新,將工藝難度加大。一方面很好地保留深淺浮雕、高雕、掛絲雕、透雕、鏤空等技術,另一方面,要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讓它們“突”出來。這實在需要高超的技術。世良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總結,好在有那么多的領導和前輩支持他。
旁人能理解何世良嗎?未必。就連生他養他的父母親大人也不那么了解世良的磚雕世界,他們眼看著兒子早到了成家歲數,卻半點不急自己的婚姻大事,老人著急呀,可又不敢多問多說。他們知道,眼下的世良心裡只裝著那幅大型磚雕。他沒日沒夜地乾,全副心思在想,磚雕這一“突”一“深”,就可把這幅巨雕盤活了,百花吐艷、百鳥和鳴,不但處處可見深刻技法,線條規整而又流暢自如,纖細如絲。於是,這種在傳統基礎上發展的新型“掛線磚雕”在此巨幅磚雕中比比皆見,磚雕鏤空度之大,面積之廣,雕工之細,變化之奇,在傳統的磚雕藝術中實在是一大創新。   三年苦戰,世良把旁人沒法想像的苦和累一口吞下,將他的奇思佳景通過絕妙刀工,創造出一幅宏偉的大型磚雕《吐艷和鳴壁》,呈現在寶墨園的正門影壁上。   眾人為何世良的成果歡呼,稱為這是超過前人的一件磚雕傑作;領導與前輩為世良拍手,寶墨園總指揮梁偉蘇特地為此磚雕題詞:“匠心精琢和鳴壁,巧手天成吐艷圖”;專家也對此有高度評價,全國雕塑委員會副主任潘鶴教授感慨道:“一個才30歲的年輕人,做了7年磚雕,就敢於承擔製造這樣大型的藝術雕塑,這在雕塑界是少見的。一般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出來工作幾年,也不一定敢承擔這樣大的工程。只有在民間,在何世良這樣的年輕人身上,才會創造這樣的奇蹟。”   奇蹟本來就是人創造的。位於廣州番禺寶墨園內的巨型藝術磚雕《吐艷和鳴壁》,被大世界基尼斯確認其為“世界最大的磚雕作品”,民間工藝家何世良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接受了嘉獎

地圖信息

地址:華光路沙灣古鎮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