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起義

1928年1月、6月,中共江西省永豐縣委在沙溪地區發動和領導了農民武裝起義。沙溪位於永豐縣南部,包括沙溪圩、北岸、王家前房等20個村莊,方圓10餘公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國民黨在沙溪圩設立國民政府辦事處和靖衛團。1927年11月底,袁振亞受中共贛西特委的指示回到永豐,任中共永豐區委書記。12月,袁振亞主持召開了中共永豐區委擴大會議。會議作出擴大黨的組織,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武裝,成立縣區革命委員會等項決定。會後,區委對沙溪地區的起義準備工作加強了指導,恢復了中共沙溪支部,李龍章(字宣鴻),任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溪起義
  • 時間:1928年1月、6月
  • 領導者:中共江西省永豐縣委
  • 沙溪位於:永豐縣南部
起義,後事,李龍章革命烈士,

起義

1928年1月間,中共黨員李春生、王輝黨根據中共沙溪支部決定,召集北岸、王家前房等村的貧苦農民120餘人,將靖衛團和國民黨黨部人員趕出了沙溪圩。沙溪支部趁此機會,以北岸、王家前房農民為骨幹,成立了沙溪赤衛隊,共有70餘人,60餘支槍。3月,沙溪反動派從吉安請來“五市聯防”(即富田、新圩、新安、值夏、陂頭)的反動軍隊300餘人來沙溪鎮壓革命,沙溪赤衛隊在江西工農革命軍第7縱隊支援下,打垮了“五市聯防”隊。在開展對敵鬥爭的同時,還先後在沙溪的北岸、南岸、河下李家等地建立了14個秘密農民協會,發展了一批共產黨員。為加強對農民起義的領導,還秘密成立了沙溪區革命委員會,王鳳翔任主任。6月的一天晚上,北岸、王家前房的農協會員和赤衛隊員200餘人,在賴經邦、李懷遠等人率領下,又一次舉行起義。起義農民先後打擊了北岸、鐘山下、水村、拱江背、艾家、王家等村的土豪劣紳,沒收其財物分給貧苦農民。之後,沙溪革命委員會和各村農民協會由秘密轉向公開,各村組織了農民赤衛軍。不久,永豐、吉安、吉水3縣靖衛團聯合起來,進攻沙溪,中共黨的組織和農民赤衛軍遭到重大損失。

後事

沙溪起義受挫後,堅持鬥爭的中共黨員李龍章、李懷遠等不斷以江西工農革命軍第7縱隊的名義到處張貼標語,散發傳單。1929年2月,恢復了沙溪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組織,以北岸赤衛隊為基礎建立了沙溪游擊隊。3月中旬,沙溪游擊隊配合江西紅軍獨立第2團,趕跑了沙溪守橋的敵人。不久,建立了沙溪革命根據地,成立了沙溪區蘇維埃政府。

李龍章革命烈士

李龍章(字宣鴻),江西永豐縣沙溪北岸人,畢業於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今南昌大學)。
1927年參加革命,黨員,任紅軍幹部,1935年在本縣沙溪作戰犧牲,時年31歲。
1928年12月,中共沙溪支部,李龍章任書記。
李龍章的侄子----李盛椿(侄子為嗣),就"以從兄韶子道立為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