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亮光

沈亮光

沈亮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漳州市書協理事,供職於詔安縣委黨校,2011年進修於張旭光書法工作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亮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詔安縣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書法家
個人簡介,展覽記錄,關聯點評,

個人簡介

自幼受鄉賢的啟蒙,根扎傳統。摹顏褚,習二王,追宋意,攻明清一脈;旁涉篆隸。采百家之花,釀自家之蜜,入古而出新。風格典雅俊麗,韻致清遠。書法作品曾入選全國第七屆、第八屆中青展,世界華人展等全國性大型展覽。舉辦過個人書法展並出版《沈亮光書法作品集》。北京、福州、詔安等地均有書法工作室。

展覽記錄

1994年獲中日書道交流展銀獎
1997年入展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
1999年5月於福州畫院墨緣畫廊舉辦個人書畫展
2000年入選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
2001年入展《書法導報》第一屆年展及推新人300家作品展
作品入選《跨世紀書畫作品集》,多次在專業報刊發表。

關聯點評

工夫深處獨心知始是金丹換骨時
——青年書法家沈亮光的書法人生
書法是一束永不熄滅的火炬,映照著亮光心靈的天空。
無情歲月增中減。彈指間,認識沈亮光竟然有十餘載了。眼見當年的文藝青年,今日卻匆匆已屆不惑。當然對亮光最深的印象,莫過於他由原來的多方臨帖,蛻變成如今的恣意創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參加全國七屆、八屆中青展以及1999年舉辦個人書畫展,到去 年重赴省會求學、創辦工作室,如今正籌備在福建舉辦個人書法巡迴展。十年磨劍,成果滿枝。
亮光出生於閩南書畫之鄉——詔安。這裡民風淳樸、書畫興盛,曾出現過許許多多書畫名家,如沈起津、謝琯樵、沈福文沈柔堅、沈耀初等,他們豐富的文化遺產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和精神動力。亮光有幸生於斯,自然從小受到先賢書畫的耳濡目染。雖然他習書的年齡不早,但慧根敏睿加上發奮臨池,很早便在詔安當地乃至漳州地區小有名氣。然而他不以為傲,深知自己的不足,於是常常帶著習作請教同郡師友。我初次在漳州見到他的作品時,便被其充滿靈性的線條所吸引,並深深地印入腦海。
多年來,亮光對書法的痴迷始終不改,篆隸草行楷無不發奮臨習,楷中取法,草中取意,篆書中求婉通,隸書中尋質樸,走的是一條踏踏實實、不求虛只唯實的路子。去 年亮光到福州後,書藝更是突飛猛進,在全省青年書家群中脫穎而出。這種進步在行草書方面尤為突出,如作品《陸游詩》,融入明清風格,小中見大,又具二王俊逸,筆性活脫,韻致清遠;尺八屏四條大字行草書《杜甫飲中八仙詩》,筆力雄強,氣勢恢弘。近 日又讀他的部分小行書,從容恬淡、風規自遠,體現的不只是手頭技巧的嫻熟,更多的則是平和悠然的創作心態。書者心畫,心靈上的律動都不由自主地傳達到筆端,因此他的這份淡定和從容實為難能可貴。
如今,亮光的藝術和人生的坐標點已日漸鮮明,書法王國里的空間將相當廣闊。然而藝無止境,只有心隨經典、擁抱經典,在與經典的對話中不斷追尋古人筆下的核心,才能找到自己與古人的結合點,逐步轉化為自己的藝術語言並幻化入境。
(本文作者柯雲瀚系福建省書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書法蘭亭獎金獎獲得者)
一事能成便少年
古語云“孜孜以求者必有所成”,與亮光相識相交多年,我覺得這句話放在他身上是十分恰當的。
早在十幾年前雲霄師範念書時,亮光就表現出聰穎的天性和良好的稟賦,課餘師從同鄉許岳材老師學習國畫,琴棋書畫樣樣皆能,時常活躍於校內各興趣團體和文藝演出上,一時間有“才子”之譽,頗受師友的讚賞和欽佩。畢業後教學之餘亮光潛心研習書法,由唐楷入手,上溯晉宋,下取明清,旁涉魏碑漢隸,短短數年內書藝日進,很快便寫出了一手清純、流暢、灑脫的行草書來,令人油然而生“士別三日刮目看”的驚喜。1997年亮光作品入展七屆全國中青展,一時聲譽鵲起廣受矚目。為提高書藝亮光同年負笈榕城,省城濃厚的文化風氣和良好的學習條件使他眼界一新,他訪師友,走書店,臨名帖,研理論,燃膏繼晷,孜孜不倦,書風日漸變得古拙、渾重、溫和起來。亮光作品又於2002年入選全國八屆中青展, 2003年初被吸收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成為閩南地區最年輕的中國書協會員。
與亮光相處,印象最深的是他對事業不懈追求的執著態度和惜時如金的勤奮精神。他身上洋溢著一股永不枯竭的活力和幹勁,認準的事就果斷堅決地去做,福建教育學院求學時他通過努力組建了院學生書畫協會,98年以在校生的身份在福州畫院墨緣畫廊舉辦個人書畫展,在縣裡率先以個人名字命名創辦了“沈亮光書畫工作室”,這一切所表現出來的魄力和膽識讓人由衷嘆服。書無百日功,亮光翰墨結緣十幾年來,朝臨夕研,寒暑無輟,其中苦甘可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他對筆墨線條有著靈敏的理解感悟力,臨帖時絲絲入扣形神兼備,創作則揮灑自如筆欲成舞,時時流露出“隨物宛轉,與心徘徊”的精神自足,濡墨使轉間令觀者身心為之愉悅欣奮,領略到黑白世界醉人的藝術魄力和形象生動的心畫之旅。書海無涯,近 期來,亮光傾注心力,全面展開對傳統書藝的研習體悟,尤其對大篆、楚簡情有獨鐘頗多用心,對時人今賢精彩筆墨也用心體悟吸收,於書體則篆、隸、草、行、楷無不涉獵,同時探究用墨之法,追求墨色的層次和立體感,尤擅表現枯墨飛白,線條有如渴驥奔泉耐人尋味,書風俊逸中見溫和,古拙里含灑脫,讓人感受到一股蓬勃的創作才情和旺盛的藝術表現力。亮光平時為人溫文儒雅,言談舉止間頗有謙謙君子之風,其赤子之心、知交之重很是令人感動,只是往往在不經意間,他鏡片後深遂靈動的雙眸讓人隱隱窺見一團藝術之火在噴發燃燒,綿綿不絕地散發出灼人的熱量。
多年來的辛勤耕耘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使亮光成為又一頗具實力和影響的青年書家,2003年縣書協換屆時被推選為秘書長,翌年加入縣政協。詔安文風熾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習書作畫更是蔚然成風,亮光有幸薰沐其中並脫穎而出,為普及書法教育,培養書法新苗,為更多書法愛好者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同時加強與藝界師友的聯繫交流,亮光於2003年底創辦“沈亮光書畫工作室”,成立以來已有數百名愛好者參與培訓,部分學員已成為所在單位、學校的書法、宣傳骨幹,其中沈木雄同學作品獲《中學生周報》舉辦的全省中學生書畫比賽一等,一些學生的書法作品被《中學生時代》彩版刊登。有著厚實的土壤、廣泛的參與者和熱心的播種者,詔安這塊書畫之鄉的藝術園地里一定能夠百花競放,斑斕絢麗,芳香長播。
“生有涯,而藝海無涯;播種有時,收穫也有時”,藝術是無邊擴張的王國,是浩瀚深廣的大海,有意於傳承薪火者當以畢生心力事之,一瓢在手應味弱水三千,弄潮濤頭毋忘彼岸風光,謹以此語與亮光兄,與力學志道者,與一切在藝術高峰上跋涉攀登的善良美好心靈共勉。 (風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