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慎墨梅圖卷

《汪士慎墨梅圖卷》是清代畫家汪士慎創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士慎墨梅圖卷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8cm,橫604cm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汪士慎
畫作內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汪士慎墨梅圖卷
卷末題款:“一笑倚孤筇,東風興致重。梅花真冷淡,鷗侶漸春容。好句近常得,清歡自少逢。何當攜榼去,酒味與情濃。草堂風日美,閒話共開懷。竹几並肩坐,春盤一字排。詩中傳鐵佛(時西唐出鐵佛寺詩,有佛容常自在,頑鐵不消磨之句),醉里說荊釵(諸子誦同郡女史王氏詩甚奇)。記此今宵會,遲留月半階。孟春二十日同人攜具過小齋拈韻舊作。辛酉中秋後二日錄於此卷,博薏田先生一笑。巢林汪士慎並寫。”鈐“近人汪士慎”、“晚春老人”、“左盲生”。鑑藏印“馬季昆氏”。另二印不辨。辛酉為乾隆六年(1741年)。

作品賞析

梅花由於耐寒的品性為歷代文人所吟詠,也是文人畫家最為喜愛的題材。在“揚州八怪”中,除鄭燮少畫梅外,其他均善畫梅,各家筆下的梅花具有不同的韻致。金農曾評價汪士慎畫繁枝梅花“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此圖卷可為其代表作。畫卷中的梅花是屬於“灞橋”、“江畔”的野梅,清瘦之中帶有冷峻孤傲之氣。所謂“冷香”,也是汪士慎本人的寫照,他正是“要將胸中清苦味,吐作紙上冰霜椏”。梅乾盤曲多姿,純以淡墨濕筆寫出,蒼勁而潤澤。梅乾上排列成串的焦墨苔點筆法質樸而不乏靈秀,與淡筆勾畫的梅花相映襯,以突出梅花的清雅秀逸,正如金農所言“花光圈處動,苔色點來蒼”。
汪士慎創作這卷梅花圖時左眼已經失明,故有“左盲生”之印。十年後不幸雙目失明,故又有“心觀”一印。汪士慎觀梅是用身心來體悟交流,“老覺梅花是故人”,“相對成良晤,同清亦可憐”。師法自然,融於自然,物我兩忘,這也是汪士慎畫梅給予後代畫家的啟示。
撰稿人:楊麗麗

作者簡介

汪士慎(1686—1762年),字近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久居江蘇揚州。擅詩文書畫,為“揚州八家”之一。書法以分隸最工,宗法漢人。晚年雙目失明,但仍能書畫,金農謂其“盲於目不盲於心”。亦精篆刻。著有《巢林詩集》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