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嘯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導師·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客座教授, 國際奧陶系分會選舉委員,國際筆石工作者組委員,國際幾丁蟲分會和志留系分會通訊委員,國際岡瓦納研究協會指導委員會委員,宜昌市科協副主席,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嘯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務: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果,研究領域,

主要成果

汪嘯風研究員在國內外有關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0多篇,出版專著13部。其中10餘篇論文獲湖北省優秀
汪嘯風
文獎,特等獎2篇, 一等獎3篇, 二等獎5篇。他牽頭完成並出版的《長江三峽生物地層學》、《海南島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研究》和《揚子地台中部震旦紀和早古生代有機岩石學》(中德合作,英文版)三項科研成果獲得了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另有兩項合作完成的科研成 果“中國奧陶系達瑞維里階界線層型與奧陶系對比”和“長江三峽地層及沉積事件”分別獲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地礦部 科技成果三等獎。他擔任指導、撰稿與中國地質大學合拍和出版發行的科教片“長江三峽史前的奧秘”獲湖北省教委優秀電視 教育片一等獎。

研究領域

汪嘯風研究員長期從事奧陶系志留系筆石化石的研究,是國內外該領域著名專家。他密切追蹤國內外地層古生物學科的研究動向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在筆石分類與演化,幾丁蟲生物地層學,末前寒武紀和早古生代生物、層 序和事件地層學,生物多樣性事件,古生物地理及有機岩石學,海南島重大基礎地質問題,黑色岩系的形成環境和造山帶構造 地層研究等及地質遺蹟保護方面不斷取得創新成果。在地礦部“九五”重大基礎項目研究中,他所領導的研究集體結合三峽大壩建設,在長江三峽地區珍貴地質遺蹟保護、太古代至中生代多重地層劃分和海平面升降變化研究方面做出了具有重要科學意 義和社會效益顯著的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調查下,他正領導著一個匯集了全國十幾個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的 地層古生物專家和中青年科技人員所組成的科研群體,開展“中國古大陸環境變化及其年代、生物、層序和事件地層回響”的 科研項目。其中有關“關嶺生物群”的研究,一改傳統思路,不僅在貴州關嶺地區科學地發掘出大量海生爬行動物(龍)和海百合化石,而且利用所發現的化石建立了野外天然觀察點,為建立關嶺生物群保護區和地質公園,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打下了初 步基礎,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讚揚。
改革開放以來,汪嘯風研究員每年都接待國外同行來訪,並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和進行合作研究,先後六次訪問德國, 並在柏林工業大學講學。同時結合科研和國際合作項目,積極培養博士生和碩士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