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街道

江邊街道

江西省鷹潭市月湖區江邊街道位於市區中心,東鄰湖東路,南從建設路貫穿到環城東路,西接交通路,北連信江河畔。轄區面積1.3平方公里。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共有居民33041人。2005年有居民8996戶,3.3萬人。居民來自全國各地,除漢族居民外,還有壯族、回族、苗族、侗族等居民。

2010年總人口3304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邊街道
  • 外文名稱:Jiangbian Stree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江西省鷹潭市月湖區
  • 電話區號:0701
  • 地理位置:贛東
  • 面積:1.3平方公里
  • 人口:33041人(2010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贛L
名稱由來,發展,商業,教育,環境,建設,

名稱由來

轄區因瀕臨信江河故名江邊街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貴溪縣鷹潭鎮第1~6保;成立初期,屬貴溪縣鷹潭鎮和平、勞動、解放、大同街政府;1958年分屬貴溪縣鷹潭鎮東街、西街辦事處;1960年貴溪縣、鷹潭鎮分設,分屬鷹潭鎮鷹東、鷹西公社;1962年屬金山弄、山背、江邊、老汽車站辦事處;1963年屬城鎮公社;1978年底恢復設鷹潭鎮革委會江邊街道辦事處,同時設立江邊街道辦事處。

發展

1978年江邊街道辦事處轄趙家弄、龍頭山、江邊、解放路、金山弄、杏樹園、山背、東風等8個居委會(當時習慣於把居民區稱為居委會)居民,3258戶,12126人。1981年2月成立水上居委會,1985年下半年成立公園、菜場、勝利路、橡膠廠居委會。1997年,增設建設路居委會。1998年,增設金谷園居委會。2000年,增設立新、塘背、江北3個居委會。2001年,該轄區的杏南、菜場、山背3個居委會合併為杏南社區,塘背、橡膠廠、東風、解放路4個居委會合併為山背社區,公園、金山弄2個居委會合併為公園社區,趙家弄、建設路、勝利路、水上、龍頭山5個居委會合併為趙家弄社區,立新、江邊2個居委會合併為立新社區,江北居委會更名為江北社區,金谷園居委會更名為金谷園社區。2005年轄杏南社區、立新、公園、江北、趙家弄、金谷園、山背7個社區。
1978年12月成立江邊街道時,原鷹潭鎮委、鎮革委會在江邊街道設立黨總支部委員會和辦事處,1984年月湖區委撤銷總支成立江邊街道黨委,2002年底改建為街道黨工委。 年建立人武部。時有機關幹部12人。2002年區人大設立江邊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2005年街道機關幹部19人。街道黨政機關駐鷹潭市勝利東路8號。
1978年設立江邊街道辦事處後,著力發展街道企業,創辦起草袋、蓄池、蚊香、藤器、鞭炮等10個廠,建築、水電安裝2個工程隊,1980年全年產值達46萬元。

商業

江邊街道是月湖區的政治文化中心及市區的主要商業區之一。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紀檢及其所屬的各工作部門均在境內。境內有各種書店、書攤、音像店、娛樂場所30餘家,且區文化館、圖書館亦在境內。有正大街、林蔭路、勝利路東路等商業街。商業街上有有大觀園購物中心、新世界、惠爾利、五交化、正大商城等綜合性商場,有全市最大的集貿市場——杏園菜市場;轄區內共有商廈、商場、酒家、店鋪等2400餘家,商業貿易十分興旺。

教育

居民受教育和就醫十份方便。境內有市一小、五小、幼稚園、鷹潭師範附小、山背幼稚園、杏南幼稚園、百花幼稚園、小草幼稚園等16家中、國小、幼稚園。有市中醫院、婦幼保健站、希正醫院、市農工黨前進門診部及個體診所等多家醫療機構。

環境

江邊街道轄區是原鷹潭鎮的所在地,由於舊鎮建制時間長,街道狹窄、房屋破舊,給人們帶來生活、生產不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雖經多次拓寬改造仍適應不了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生活生產的需要。自鷹潭市升格以來,對轄區內原山背、塘北、倉背、杏樹園、解放路等老地段進行就地改造,重新規劃,拆除舊房建新房,拓寬、硬化路面,安裝路燈、綠化美化新住宅區。轄區內已建成環境優美、功能全齊的山背、杏南、城皇花園、正大街、解放路等居民住宅小區。
轄區內有明清時期貨運碼頭遺址“大碼頭”;有民國時期學堂遺址“北極閣”;鷹潭公園內有為紀念“抗戰陣亡將士暨殉難同胞紀念石柱”。

建設

一、社區黨建特色鮮明。各社區黨支部以“黨員中心示範戶”和黨建“三雙”活動為載體,擴大了黨組織的覆蓋面、影響力、滲透力,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激發了廣大黨員“構建和諧社區,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情。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議事協商理事會、社區黨校、社區黨員之家、社區黨員志願者隊伍競相發揮作用。杏南社區黨支部自2006年以來就被定為我市唯一的省委組織部掛點聯繫的黨建工作示範點,以杏南社區紅十字服務隊為代表的社區黨員志願者工作曾受到全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江亦曼的充分肯定。
二、社區服務優質高效。成立了月湖區首個街道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安置了1100多名下崗人員和“4050”人員從事“四保”(保潔、保綠、保養、保全)、家政、幼托、修理裝配等服務;幫助936戶總計2198位生活困難人員享受了城市低保,基本做到應保盡保。依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源優勢,共為5068戶城市居民辦理了醫療保險,免費向居民發放了價值30多萬元的衛生服務券,為2618戶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檔案,65次派員參與社區大型義診,並建立了“十五分鐘衛生服務圈”制度,轄區居民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門、大病不出社區”的心愿。
三、社區和諧平安建設紮實推進。在轄區樓院大力開展“鄰里守望”活動,並把“鄰里守望”和開展“構建和諧社區,建設文明月湖”活動相結合,實現“單一式”守望向“複合式”守望轉變。街道成立以“老黨員、老教師、老模範”等為主體的“五老”隊伍和“文明衛生義務監督員”隊伍,連同聯建共創隊伍全部納入“鄰里守望”志願者服務隊伍中去,打破了原先以戶為單位“單一”守望模式,既增強了守望的有生力量,又擴大了守望的覆蓋面,力促鄰里之間、樓棟之間共“守”平安、共“望”和諧,切實維護了轄區社會和諧穩定。
四、社區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社區組建了文明知識宣講團、老幹部藝術團、腰鼓隊、秧歌隊、京劇協會等多支隊伍,東湖激情文化廣場、鷹潭公園和杏南社區“大家樂舞台”成了居民休閒的一方樂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