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生態經濟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財經大學生態經濟研究院
  • 創辦時間:2002年
  • 類別:二級學院
江西財經大學生態經濟研究院(加掛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研究院牌子)
江西財經大學生態經濟研究院(加掛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研究院牌子)是學校主動順應實施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兩大國家戰略需要,專門成立的跨學科綜合性專職研究機構,是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南昌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現任院長由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我校《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張利國教授擔任,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研究院院長由我校原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廖進球教授兼任。
歷史沿革:研究院發展溯源於2002年,先後經歷了四個基本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原江西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2002年成立)和資源科學與生態規劃工程中心(2005年成立);第二個階段是原江西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機構撤併,成立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2009年8月);第三個階段是以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為主體,組建成立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2010年8月),2012年11月加掛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研究院牌子(即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合署辦公),2015年11月“江西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掛靠我院;第四個階段是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更名為生態經濟研究院(2017年7月)。
發展宗旨:秉承“信敏廉毅”校訓精神,引領區域創新時代潮流,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需求。
目標任務:依託學校經濟管理類優勢學科資源,融合學校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學科專業的先進力量,以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研究”跨學科創新團隊和江西財經大學“生態經濟與生態文明”學術創新團隊(“井岡學者”特聘教授學術創新團隊)為基礎,立足江西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江西“綠色崛起”重大現實問題,服務國家綠色發展戰略,開展跨學科協同創新研究,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科學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基地、社會服務基地和綠色發展新型智庫。
管理體制:實行學校和院學術委員會雙重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院內實行研究所所長和學術帶頭人責任制。
機構設定:下設三個直屬研究所、一個合署辦公研究院和輔助機構,即:農村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生態研究所、人口與區域生態研究所、生態文明與生態經濟研究院(合署辦公)、院辦公室、實驗室和資料室。
人員結構:定編專職研究人員12人,專職行政管理人員2人,兼職研究人員30人。專職研究人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理論界)1人,國家人社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人,江西省高校“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人選3人,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江西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專家2人,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人,江西省“四個一批”人才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5人,博士後合作導師3人;100%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海外留學歸國人員3人,國(境)外著名大學高級訪問學者6人;兼職人員主要是來自省內外高水平重點大學、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和國有大型企業的資深專家學者、決策部門領導和高層管理人員。
辦公設施:在麥廬園校區擁有獨立使用權的辦公場地面積800餘平方米,環境優美,寬敞舒適,裝備精良,圖書資料齊全,通訊和電子服務設施便利;內設:高級專家工作室、首席教授工作室、海外博士工作室、流動研究人員工作室、研究生工作室、學術報告廳、圖書資料室和計算機房等。
學科平台:學科實力較雄厚,擁有《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和《農業經濟管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學科暨“井岡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學科,《農林經濟管理學》(一級學科)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生態經濟研究院2013年獲批為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研究”科研團隊為江西財經大學首批跨學科創新團隊,“生態經濟與生態文明”科研團隊為江西財經大學“井岡學者”特聘教授學術創新團隊,設定“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重大招標項目”和“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成果文庫”兩個開放式資助平台。
人才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體系完備,招收《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研究人員,負責《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農業經濟管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建設,招收並主持培養兩個專業的全日制學術型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科學研究:積極開展基礎理論和套用科學研究,學術研究橫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哲學社會科學多個學科領域,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主持承擔重要縱向科研項目90餘項,縱向科研經費超過1500萬元人民幣。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重點和一般項目20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14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研究報告和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20項,省級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重大、重點項目和科技落地項目等政府科學基金資助課題30餘項;出版中英文學術著作30餘部,在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包括SSCI和CSSCI期刊)、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包括SCI、EI和CSCD期刊)領域高影響因子的重要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科學技術優秀成果獎20餘項,其中,諮詢報告獲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諮詢報告》獎1項,著作成果獲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最高獎-江西優秀理論成果獎1項。
社會服務:努力承攬橫向課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主持承擔了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江西省交通廳、江西省農業利用外資辦公室、江西省城鎮建設利用外資辦公室等重要國際組織、國家科研機構、部省級政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和國有大型企業委託的重大發展規劃項目30餘項,規劃成果轉化為地方發展規劃,發揮了良好效益。
智庫咨政:主動發揮新型智庫功能,服務黨委政府決策,具有較大的決策影響力。有效轉化理論研究成果並提交高質量政策研究報告30餘件,先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成果要報》、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專家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系列、江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內部論壇》和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專報》等重要內刊上刊載,呈送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參閱,獲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國家機關和省級黨委、人大、政府領導同志肯定性批示合計20餘次,推動了相關政策和制度的實施與完善。
對外合作與交流:先後與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國奧本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奧地利維也納農業大學、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澳大利亞南澳大學、韓國仁荷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協同創新及學術合作關係,開展重大科技項目聯合攻關、高級人才培養和人員學術互訪。
主要榮譽:2010年-2016年,院專職研究人員中,先後有14人次獲江西財經大學“科研十強”稱號,4人獲江西財經大學“青年教師科研五強”稱號,研究院於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四次獲江西財經大學“先進單位”稱號和“國家課題申報組織工作先進單位”以及“優秀單位”表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