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飛劍潭鄉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飛劍潭鄉

飛劍潭鄉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下轄的一個鄉。地處袁州區西北,距城區52公里,轄區面積86.7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203人。旅遊業及油茶業是該鄉的兩大色產業。

境內的“飛劍潭水庫”,庫容超過1億立方米,是袁州區最大的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飛劍潭鄉
  • 基本概況:飛劍潭鄉是典型的江南山鄉
  • 基礎設施:飛劍潭鄉基礎設施齊全
基本概況,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旅遊資源,自然條件,地形,氣候,旅遊,土特產品,茶油,苧麻,脫胎漆器,夏布,行政區劃,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飛劍潭鄉是典型的江南山鄉,年平均氣溫17.4℃,7月平均28℃,最高點海拔1045米。山清水秀,萬木蔥蘢,百花爭艷,四季分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環境十分優美。物種繁多,樹木有紅豆杉、銀杏、樟、柏、松、竹等;花木有茶花、杜鵑等;動物有猴、麂、獐、鹿、狐、兔、蛇、野豬、野雞等。處於與分宜、安福縣交界大崗山內的千丈瀑布,落差80餘米,國內罕見。山內有數百畝連片野生櫻桃林,四月開花時節,一片白色的海洋,讓人驚嘆大自然之美。境內水域6000餘畝。 飛劍潭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浙贛鐵路複線、昌瑞高速公路(設有出口)、清萍一級公路均穿集鎮而過,構成交通大動脈。鎮內移動、聯通、小靈通處處都通,電力(1個3.5萬伏變電站)、文化等基礎設施完備;土地、水電、勞動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明顯。 飛劍潭鄉經濟社會事業快速協調發展,飛劍潭鄉中學中考連續五年均為袁州區農村中學之首。飛劍潭鄉衛生院建設規模、醫技條件、設備均為袁州農村衛生院之首。飛劍潭鄉興陽界山塘自然村列為宜春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明示範村,船坊大橋列為江西省移民示範工程。村村通了水泥路,村村都有企業項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飛劍潭鄉

基礎設施

飛劍潭鄉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浙贛鐵路複線、昌瑞高速公路(設有出口)、清萍一級公路均穿集鎮而過,構成交通大動脈。鎮內移動、聯通、小靈通處處都通,電力(1個3.5萬伏變電站)文化等基礎設施完備;土地、水電、勞動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明顯。

經濟發展

飛劍潭鄉依託資源,大力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現已建立了石材、高嶺土、竹木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全鄉共有資源加工型企業近200家,其中固定資產投入在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家,產品主要有珍珠白花崗石板材、鋰長石粉、各級高嶺土精礦、竹地板、竹膠板等等,產品銷售全國各省並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及歐洲市場。全鄉2004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65億元以上,實現稅利1000萬元,成為袁州區首屈一指的重點工業鄉鎮。 在發展開放型經濟,推進工業興鄉的過程中,該鄉還注重採取有力措施,最佳化服務環境。對引進的企業,該鄉全方位做好服務工作,實行一個項目由一名領導掛點服務,為客商排憂解難。鄉里在工業基地投資近百萬元為企業搞好“三通一平”。與此同時,著力最佳化投資環境,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企業進行亂檢查、亂攤派、亂罰款,發現損害客商利益的人和事,嚴厲查處,不姑息遷就,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使投資者在這裡安心創業、和諧發展,為全鄉開放型經濟大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飛劍潭鄉作為典型的江南山鄉,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土壤肥沃,飛劍潭人民勤勞樸實。近年來,在積極落實中央惠農政策的前提下,飛劍潭鄉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現已建立了西瓜、冬瓜、藥材、香菇、蔬菜五大種植基地和三大養殖基地。特別是澤布村長遠的西瓜,美味可口,是夏季消暑良品,深受區內外消費者喜愛;禮峰的冬瓜,個大味甜,遠銷外省,農運會農產品展銷的冬瓜之王--峰白一號即產於此地,重達126公斤,受到了中央領導讚賞。煙棚村池塘沖良種養豬場年出欄商品豬3萬餘頭,遠銷廣東等地。2003年以來,鄉黨委、政府採用幫資金、幫技術的惠民政策,引領農民進行沼氣生態工程建設,現已建成並使用沼氣的農戶逾500戶,文明、衛生的沼氣之鄉正在悄然形成。

旅遊資源

飛劍潭鄉境內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2000多畝水面的里木水庫,碧波蕩漾,周圍森林茂密,是遊玩休閒的好去處。青山綠水旁,里木的唐朝狀元易重墓,高富的周赤平將軍墓,澗富的保全門等,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遠近聞名的狐仙洞,洞內泉水清甜可口,四季如春,好似人間仙境。自然景點還有銀子嶺、烏龜石、紫雲崗、狐仙洞、潭子嶺、小雞寨、道士岩等。 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澗富的保全門、貞節牌坊,里木的唐狀元易重墓,上村嶺的唐神學、道學家彭構雲墓。 環境優美、風景如畫、旅遊資源豐富是該鄉的一大特色。境內擁有宜春市大型水庫之--飛劍潭水庫。該水庫庫容1億立方米,水面面積達6500畝。2004年,該水庫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風景區內島嶼眾多、星羅棋布、青山綠山、層巒疊嶂、交相輝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您可盡情領略。飛劍潭旅遊風景區的全景規劃編制已近尾聲,景區規劃面積80.5平方公里,景區內的交通、通信設施已基本完善,已開發出快艇衝浪、垂釣等休閒娛樂項目。 油茶資源豐富是該鄉另一大特色。該鄉現有油茶山33400畝,年出產綠色茶油10餘萬公斤,農戶家家戶戶有種油茶的傳統。該鄉通過大力實施油茶林低產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了4000畝油茶低產林改造,今後該鄉將進一步加大油茶林低產改造力度,力爭早日使該鄉的油茶低產林全面改造完畢,使該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油茶之鄉”。

自然條件

地形

飛劍潭鄉屬低山丘陵地形。南、西、北三面群山環抱,峰巒層疊,地勢較高;中部和東部廣布丘陵,地勢較低。飛劍潭水庫是距宜春城最近的一座大型水庫,水庫設計庫容1.01億立方米,裝機容量2190千瓦,水面10000畝。

氣候

庫區島嶼眾多,氣候溫和濕潤,空氣清新。庫區周圍森林環抱,群山環繞,林木茂盛,有國家保護樹種30餘種,在林中野生動物較多;水庫水質清澈,水面寬闊,湖光瀲影,水天一色;在湖面上,時時可見“水鴨銜魚來去飛”;泛舟湖中,“漾漾帶山光,澄澄倒林影”。棄舟登岸,信步湖邊,“萬傾湖天望,一星飛鷺白”,滿眼秀麗風光令人心怡神馳。

旅遊

飛劍潭水庫水清水秀,自然環境較好,富有濃厚的鄉村野味,遊樂項目較多,正是都市人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我們竭誠歡迎各界人士到飛劍潭水庫觀光旅遊,投資開發。
其中頗具特色的碧玉晚鐘、灣立涌珠、虎嘯吼池、峰子暈光、石環掛月、溜劍潭、仙女跳台、七星轉斗八景,在民間廣為流傳。庫區交通便利,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計齊全,區內旅遊線路布局合理,遊樂設施安全,配套,種類較多,已開設了水上遊艇、登山攀險、垂釣、水上遊樂、休閒度假、狩獵野炊、自然生態景觀觀光、朝佛等項目。

土特產品

袁州的土特產品有30多個種類,340多個品種,主要品種有茶油夏布漆器皮蛋豆豉花爆、土紙、乾椒、苧麻、桐油、冬筍等,均系傳統輸出產品。

茶油

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袁州就已大面積撫育油茶林。清末,每年向長沙漢口等地銷售茶油100餘萬斤。建國後,政府十分重視發展油茶生產,從1954年開始,袁州就被列為全省發展油茶生產的重點縣,1957年茶油總產達到277.5萬公斤,比1949年增長1.19倍。1979—1985年,袁州平均每年產茶油320餘萬公斤,輸出茶油150多萬公斤。從面積到總產,均居全國首位,商品率列為全省第一,全國第二。“十一五”期間,油茶生產列為全區農業六大重點產業之一。

苧麻

袁州苧麻栽培的歷史十分悠久。舊《宜春縣誌》有“唐建中元年(780年)宜春郡歲貢白薴布十疋”的記載。袁州苧麻品質優良,經化驗檢測,平均單纖維達1925.6支,高的達2300支,含膠量在2.8以下。全國著名的麻類專家、湖南農學院李宗道教授和華中農學院楊曾盛教授,經實地考察後稱讚:袁州苧麻比別地同一品種麻質更優。現全區種植苧麻5萬畝左右,被列為全國四大優質苧麻生產基地之一。

脫胎漆器

袁州脫胎漆器始於明盛於清,民國時期已發展到相當規模。它以其造型與圖案具有民族特色,生產是純手工操作技藝超群,素以輕巧玲瓏、色澤秀麗、經濟實惠,不怕燙、不怕浸、不易破裂等特點聞名於世。據1985年版《江西省情匯要》記載:“袁州脫胎漆器1909年參加國際南洋賽會,取得‘雙龍’銀質獎;1940年在浙贛特產聯合展覽會上被評為特等獎;揚名國內外,為江西著名手工產品之一。”由於品質優良,1985年袁州脫胎漆器被正式載入《中國土特產名牌產品辭典》和《江西特產、風物指南》。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飛劍潭鄉

夏布

又名薴布、扁紗、生布,為袁州的傳統產品,素以“柔軟潤滑,平如水鏡,輕如羅綃”而飲譽全國,遠銷海外,成為久負盛名的中國特產。袁州夏布具有不縐折、不變形、易洗滌,涼爽清汗、清盈耐用等特點,為袁州出口創匯的傳統產品之一。

行政區劃

飛劍潭鄉地處宜春市袁州區西北,距城區52公里,轄區面積86.7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203人。旅遊業及油茶業是該鄉的兩大特色產業。

地圖信息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飛劍潭鄉政府(224省道西)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