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琅琚鎮

琅琚鎮位於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西部,東靠秀谷鎮,南鄰石門鄉,西鄰撫河與臨川青泥鎮隔河相望,西北與滸灣鎮交界,北與合市鎮接壤,距縣城約19公里,316國道穿境而過,楓琅公路在楓山與316國道交匯。

琅琚鎮位於縣城西部,總面積133.5平方公里,有25個村民委員會,183個村民小組,人民政府駐地琅琚,距縣城23公里。經濟以農業為主。耕地面積穩定在45959畝左右,其中水田面積44882畝、旱地面積1076畝。山地面積88618畝。山塘水庫603座,糧食產量36088噸,轄24個村委會,197個村小組6808戶,有31個黨支部,791名黨員。琅琚鎮2005年財政收入為160萬元,工農業生產總值為13917萬元,人均收入為2879元。著力發展“三高農業”糧食單位,總產逐年提高。植物有松、杉、闊葉林、毛竹等。鎮辦企業有釀酒廠、花生加工廠等;村辦工業以建築材料、大米加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琅琚鎮
  • 外文名:langju
琅琚鎮-行政區劃,琅琚鎮-建置沿革,琅琚鎮-地理環境,琅琚鎮-自然資源,琅琚鎮-產業特色,琅琚鎮-基礎建設,琅琚鎮-旅遊景點,琅琚鎮-相關傳說,琅琚鎮-特色美食,

琅琚鎮-行政區劃


琅琚鎮歷史建築面積:140k㎡
郵編:344812
代碼:361027105
轄:琅琚、項山、陳河、楊公橋、藍家排、谷家、安田、賴家、陳源、上東槽、下東槽、安吉、嚴群、苕溪、蘇口、楓山、城上、新南、棗樹、嶺山、厚山、霞麓、鳳尾山等23個村委會。

琅琚鎮-建置沿革

清代,鎮域為歸德鄉12都、13都和順德鄉26都、27都屬地。民國23年(1934)屬左坊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一區和四區,1952年屬第六區。1958年成立琅琚和厚山人民公社,1969年4月,兩社合併成立前進公社,1970年10月,恢復琅琚公社。1983年9月,前進公社更名楓山公社,1984年改為琅琚鄉和楓山鄉。2001年底,楓山鄉與琅琚鄉合併組建琅琚鎮。

琅琚鎮-地理環境


琅琚鎮丘陵地貌與植被鎮境處在丘陵低崗地帶,西北以山丘為屏,中部和東南平崗田壟相間,連綿起伏,小塊平原分布在琅琚河流域和撫河東北岸。琅琚河自東南向西北經疏口,折向南後流入撫河。境內建有高坊水庫西乾渠、南乾支渠、安吉支渠、尖崗支渠、新南支渠等5條渠道,灌溉全鎮近半農田。

琅琚鎮-自然資源

琅琚鎮自然資源豐富,風景優美,交通便利,通訊便捷,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全鎮的主要產業有:優質稻、蜜梨、柑桔、黃梔子和特色養殖業等,其優質西瓜遠近聞名。特產藕絲糖歷史悠久,具有“藕絲糖之鄉”盛譽。鎮已形成以黃梔子、蜜梨、無籽西瓜為主導的特色農業。黃梔子面積達23000多畝,蜜梨面積6100畝,並全已進行了良種改造,無籽西瓜面積達6000畝。優質稻面積突破3萬畝。礦產資源有金、銅,特產有金溪蜜梨、藕絲糖。

琅琚鎮-產業特色


蜜梨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兼種蜜梨、西瓜、油料、黃梔子,是金溪蜜梨的主要產地。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1080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708萬元。糧食產量22084噸,蜜梨486噸,西瓜4774噸,油料1847噸。
牛蛙、塔兔、山羊等特色養殖初具規模。境內有外資企業興達公司和江西阿香綠色食品公司2家,鎮辦企業主要有八角食品廠、恆勝米廠等,農民人均純收入1990元。琅琚鎮穩定農興工的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業,發展民營個體經濟,為鄉土能人創業和招商引資營造了良好環境。

琅琚鎮-基礎建設

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21所,在校中小學生3300人,教師243名。有衛生院1所,病床16張,醫務人員14名。有廣播電視站1個,商業網點170個。鄉村公路11條,長40公里,大部分村開通程控電話。

琅琚鎮-旅遊景點


疏山古剎金溪有座名寺——疏山古剎。古剎所在地,原是琅琚鎮疏口村吳氏先祖的居住地,正是他們言而有信的施捨,才使縣境西部這片錦山秀水籠罩於佛光禪聲之中。
疏口村距疏山古剎2.5公里,位於疏溪河北岸。站在疏溪河南看疏口,面積約0.5平方公里的村子,就像一把巨大的拂塵,一條東西向直街猶如拂柄,南北向街道和無規則的的巷道交錯組成一個半圓形,形如拂塵的上部。如此形狀的村莊和佛教有緣。
人間瑤池——白馬湖,蓄水6000多萬方,是撫州市第三大水庫。景區內山環水抱、群峰薈萃、古木參天、空氣清新。駕舟湖面,垂釣水邊,仿如置身仙境。周邊還有白馬寺、陸象山墓、青田橋等古蹟與之交相輝映,是旅遊、度假、休閒的理想去處。
仰山書院是清乾隆二年(1737年)為紀念陸象山先生,在朱熹與陸象山曾經講學的崇正書院遺址上興建起來的。

琅琚鎮-相關傳說

相傳,吳氏先祖原居住在撫河東岸的疏山腳下。一天,白雲長老(疏山古剎第一任住持,人稱圓照大師)在疏山結廬修行,他餐進斗米不飽,終日在山中石上打坐,雨陽不沾,毫無倦意。吳氏先祖見之大驚,問他有何要求,長老回答說:“只求施捨一袈裟之地。”吳氏先祖以為戲言,長老正言道:“非戲言也,一袈裟地足矣!”吳氏先祖見他說得如此認真,於是滿口答應,並立字為據。是日,碧空無雲,紅日高照,長老徐徐解下身上的袈裟,向天空一拋,霎時,袈裟化作一朵彩雲,將太陽遮住,方圓數十里。吳氏先祖大驚失色,但有言在先,又立有字據,且建寺乃慈善之舉,只好忍痛施捨。白雲長老是個得道高僧,他了解吳氏先祖的難處,於是將手中的拂塵向北一拋,然後對吳氏先祖說,拂塵落下之處,便是你安居之地。因拂塵在溪水之北,又由疏山而來,遂取村名為疏溪;又因村處疏山北口,後人將村名改為疏口。

琅琚鎮-特色美食


藕絲糖藕絲糖 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用白糖、桂花、芝麻、桔餅等作芯,潔白鬆軟,落口消溶,甜而不膩,易於消化,有四百多年的生產歷史,1984年被評為省、地優質產品。
金溪蜜梨 品種主要有翠冠、黃花、新世紀等。其成熟期早、風味獨特,具有“香、甜、脆、嫩”的特點。
秀谷銀毫 選用深山優質清明前茶葉為原材料,經科學工藝精製而成,無任何污染,且富含天然鋅硒。其條形微扁、芽頭短小,色澤翠綠、湯色碧綠,口感獨特、回味無窮,是養生保健、贈送親友之佳品。
龍鬚貢面 明末見於市場,清代曾選為宮廷食品,故稱“龍鬚貢面”。採用優質麵粉、茶(麻)油、精製薯粉、食鹽等為原料,按不同季節嚴格配方,歷三期發酵,經手工精製,微風涼乾而成,具有潤滑、細膩、烹調不糊、口感不粘、易消化等特點,並有健脾胃、降血壓、發傷感、祛風寒、催母乳等功效,是老、弱、病人、孕婦、嬰兒的理想食品,1983年獲省糧食局產品優質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