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業工程學院

學院地處萍鄉市中心,占地面積210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為拓展發展空間,學院已購地880畝,新校園籌建工作已全面啟動。學院設有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建築與裝飾工程系、採礦工程系、經濟管理系、成人教育部、中專部、基礎教育部等。設有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等31個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占地面積:670畝
學校簡介,辦學特色,師資力量,實訓設施,辦學成就,學校榮譽,

學校簡介

學院創辦於1956年,2002年,升格為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實行多層次、多方式、多規格的辦學模式,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普通中等學歷教育、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多種學習形式。現在校生7300餘人。
學院設有20個實訓室、82個實訓分室,校外頂崗實訓基地132個。
學院堅持以培養高級實用型人才為己任,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
學院成立五十多年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德育為先,素質為本,能力為上”的辦學思想,確立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立足江西,面向全國,形成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的辦學思路,形成了“勤儉建校、從嚴治校、文明團結、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思想素質好、職業能力突出的各專業技術人才。
學校地址

辦學特色

特色和優勢
學院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方針,堅持為煤炭行業和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立足江西,面向全國,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為切入點,以內涵建設為重點,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產、學、研,三位一體”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取得明顯成效,在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人才培養工作處於江西省同類院校領先水平,在江西省高職院校中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2004年被評為“江西省優秀職業學院”,2005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被評為“江西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7年被評為“江西省師資培訓工作先進單位”。
專業特色鮮明
學院始終堅持行業與地方相結合、長線與短線並存的專業設定原則,根據煤炭行業的發展規劃結合江西省和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及產業結構調整,柔性設定專業方向,源於煤炭而不限於煤炭,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打造品牌專業,形成了以採礦工程類、機械製造類、建築工程類、電子信息類為主的專業體系。確定了煤礦開採技術、數控技術、建築工程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等4個在原煤炭專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又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專業為重點建設專業,既保持了煤炭行業的特色,以更新、更強的職業能力繼續為學院所依託的煤炭行業服務,同時又保證了專業的可擴展性可更好的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從而保證了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師資力量

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確立了“人才強校”的治校方針,科學制定和實施教師隊伍建設規劃,通過加強引進、在職進修、企業聘請等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梯隊合理、特色鮮明、結構最佳化、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教職工425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75人,講師及工程師314人,研究生學歷88人。江西省教學名師5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9人;每年聘請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能工巧匠100人左右為兼職教師,已基本形成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實訓設施

教學實訓設施完善
學院教室總面積2.4萬平方米,建有多媒體教室108個,3座實驗實訓樓,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581.3萬元,生均5006元,其中計算機達1100餘台,平均每6.3人一台;全院專任教師每人配備了一台教學用筆記本電腦,擁有良好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
學院現有校內實訓室20個、實訓分室82個、校外實訓基地132個,中央財政支持的數控實訓基地一個。擁有一個融科研、生產、實訓於一體的校辦實習工廠——南方煤機廠,在滿足實習的同時,年生產風機總值1200多萬元。

辦學成就

人才培養質量高
學院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方針,將人才培養質量放在辦學的首要位置,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近年來,我院學生在“首屆中國職業教育包裝設計與美術作品大賽”中獲金獎2項、銀獎4項、銅獎3項和優秀獎6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中獲全國建模大賽一等獎;在“江西省首屆高職高專學生科技創新職業技能競賽”中,獲一等獎2項、三等獎7項,並獲團體二等獎;在“全國用友杯ERP沙盤比賽”中獲全國一等獎;近三年畢業生學生“雙證率”平均為92.4%,其中:高級工取證率8%。近三年畢業生的首次就業率平均為83.6%,用人單位滿意率平均在95.8%以上,2005年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社會服務能力強
學院是國家煤礦安全培訓基地、江西省煤炭行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萍鄉市職業技能鑑定站。近幾年來,承擔職業技能鑑定2萬多人次,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000人次,為江西各煤炭企業培訓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15000人次。
學院充分發揮人才優勢,以煤炭科技協會和中央財政支持的數控實訓基地為平台與企業合作,共同研究開發科研項目,同時為地方煤礦提供礦山設計,技術鑑定、技術諮詢等服務,為開展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培訓,送教到廠礦,為企業生產建設服務。學院的專家在多家單位擔任顧問,積極投身於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及時參與解決企業在運行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為企業建立各項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供諮詢,成為贛西地區科技服務中心。近年來,為煤炭企業提供設計服務2項,開發新產品11種,進行專業技術論證20餘項,受有關部門委託進行技術鑑定40餘項,獲國家專利3項,提供其它技術服務多項。
學院歷來重視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目前擁有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3個,院級精品課程10個。2007年獲批省級教改課題9項,“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發表論文68篇,主編、參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33部,5部教材列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學校榮譽

學院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蟬聯六屆省級文明單位。多年來,學院先後榮獲了“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國家體育鍛鍊達標先進單位”、“江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江西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江西省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先進集體”、“省級園林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