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經濟

江蘇經濟

江蘇綜合經濟實力在中國一直處於前列。2013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161.8億元,比上年增長9.6%,位列中國省份第二。人均GDP達74607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2047美元,位列中國省份第一。2014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08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全省人均生產總值81874元,按匯率折算,為13141美元。

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595.4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5168元,比上年增長6.3%,平均每位從業人員創造的增加值達194759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經濟
  • 地區生產總值:92595.4億元(2018年) 
  • 增長率:6.7%(2018年) 
  • 人均GDP:115168元(2018年) 
經濟史,經濟特點,農業,工業,商業,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開放型經濟,交通運輸業,郵政電信業,旅遊業,財政,金融,居民收入,百強企業,

經濟史

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現江蘇地區就誕生了原始農業、原始畜牧業和原始手工業。秦統一全國後,隨著鐵器農具的普及和生產技術的進步,今江蘇地區與全國一樣,經濟呈總體發展的歷史走向,同時也表現出歷史階段性和區域差異性的自身特點。
西漢惠帝、文帝、景帝時期,是江淮之間和蘇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高祖末年,吳王劉濞利用富有銅礦和沿海地緣優勢,采銅鑄錢,煮海為鹽,國庫充裕,遂在全境取消稅賦,民間經濟發展獲得了強大的動力,國強民富,富可敵國(漢王朝),《漢書·枚乘傳》稱其“富於天子”。
三國、東晉及其此後的宋、齊、梁、陳,相繼在今南京建都,境內江淮和江南成為東南政治中心。加之北方陷入長期戰亂,中原精英紛紛渡江南下,大部分落腳在今蘇南及其周邊地區。在此期間,六朝政權偏安一隅,江南地區得益於長江“天塹”禁止,數百年間沒有發生大的戰事。中原人口的持續遷入,帶來了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另一方面,人口密度的增加也迫使人們開闢荒野,擴大耕地,在原有的土地上精耕細作,南京、鎮江、常州、蘇州成為當時重要的都市。但同時,淮河流域由於處在南北爭奪的交錯地帶,受到戰爭的反覆破壞,生產力遭到極大摧殘,經濟發展逐漸落後南方。
隋代南北大運河的開鑿,廣大鄉村借水而興,許多城鎮因河而盛。位於長江和大運河交匯處的揚州,成為南北交通、經濟、文化的樞紐,繁華程度在長江流域與成都並駕齊驅,人們謂之“揚一益二”。到了唐後期,經濟地位已超過長安、洛陽,雄踞全國之首,成為最為繁華的工商業大都市,史稱“天下之盛,揚為首”。安史之亂以後,五代十國紛爭,北方戰無寧日,江淮地區相對安定,北方人口第二次大規模南遷,再次推動江蘇經濟崛起,並逐漸發展為國家的財賦重地。
宋代范仲淹在今南通、鹽城地區修建捍海堰,使得農田和鹽場免受海潮襲擊,史稱范公堤。太湖地區興治的圩田形成由人力控制的排灌體系,成為當時領先全國的旱澇保收良田。宋金對峙期間,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規模南遷,為江蘇經濟帶來第四次發展高峰,並最終超越中原,成為全國的經濟重鎮。當時流行民諺說“蘇常熟,天下足”,後演變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至此,江蘇經濟通過深厚的歷史積澱,形成一股巨大的“慣性”力量,持續發展。但在蘇北地區,自公元12世紀末黃河奪淮入海,大片農田被淤埋,村莊被摧毀,水系被破壞,進一步拉大了與蘇南地區的差距。
元代太湖流域成為全國的植棉中心和棉織業中心。明初定都應天(今南京),明代後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進一步推動了江蘇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明後期地域面積只占全國0.33%、耕地面積只占全國2.85%的蘇州、松江、常州三府,農業財政貢獻率卻占到全國財政總收入的23.96%。其中蘇州府在洪武二年(1369)向朝廷繳納的糧食竟然占全國總額的11%,超過當年四川、廣東、廣西和雲南四省的總和。迄於清代,蘇州、南京和浙江的杭州成為全國三大絲織業中心,揚州成為淮鹽運銷中心,無錫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
清代後期,政治腐敗,社會黑暗,民生凋弊,江蘇特別是蘇北地區深陷積弱積貧的窘境。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轟開清政府閉關自守的大門,強迫清王朝簽訂《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先後開放上海、南京、鎮江等口岸,對中國進行殘酷的經濟侵略和掠奪。與此同時也吹進一絲清新之風,帶來先進的西方工業文明。江蘇得風氣之先,率先接受異域文明,先後創辦蘇州洋炮局、金陵製造局等“洋務”實業,民間也積極興辦近代民族工商業,湧現出以南通張謇、無錫榮氏為代表的近代工商業集團,為發展地方經濟和民族振興做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江蘇經濟取得長足的進步。其間雖然走過一段彎路,但早期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興辦的大量廠礦,卻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江蘇歷經鄉鎮企業崛起、外向型經濟突飛猛進、創新驅動等幾個階段,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以“創業創新創優”為載體,“爭先領先率先”為動力,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到20世紀末,全省基本邁入小康社會,蘇南部分地區在全國率先實現初步現代化。“十一五”期間,GDP連續跨過2萬億、3萬億、4萬億元大關,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經濟特點

(一)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2013年,江蘇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6.1∶49.2∶44.7。
2014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5.6∶47.7∶46.7。
2018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4.5∶44.5∶51。
(二)高新技術產業較快發展。2013年,江蘇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8.5%,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2014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9.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2013年,江蘇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6596.0億元,比上年增長9.8%;占GDP比重為45.0%,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
2014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0396.5億元,比上年增長9.3%;占GDP比重達46.7%,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
2018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商務服務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8%、15.2%和39%。
(四)非公有制經濟總量提升、占比提高。2013年,江蘇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3975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占GDP比重達67.2%,其中私營個體經濟比重為42.3%,分別比上年提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年末全省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達145.1萬戶,比上年增長10.5%,註冊資本47568.1億元,增長12.4%;個體戶379.4萬戶。
2014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43869.5億元,比上年增長9.2%;占GDP比重達67.4%,其中私營個體經濟占GDP比重為42.8%,分別比上年提高0.3個和0.5個百分點。年末全省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達157.4萬戶,當年新增27.8萬戶,註冊資本5582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個體戶371.1萬戶,當年新增63.4萬戶。
(五)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13年,江蘇城鎮化率為64.1%,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2014年,新型城鎮化紮實推進。年末城鎮化率為65.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2018年末城鎮化率達69.61%,比上年提高0.85個百分點。
(六)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13年,江蘇蘇中、蘇北大部分指標增幅繼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對全省經濟總量的貢獻率達44.2%,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順利完成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畫第一階段任務,沿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對全省經濟成長貢獻率達18.5%。
2014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蘇南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蘇中、蘇北大部分指標增幅繼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對全省的貢獻率達44.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沿海開發順利推進,沿海地區實現生產總值1145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對全省經濟成長貢獻率達18.5%。

農業

  • 2000年
“九五”期末(2000年),江蘇年糧食總產量3106.6萬噸,比上年下降12.7%。棉花總產量31.5萬噸,比上年增長27.8 %;油料總產量226.3萬噸,其中油菜籽143.0萬噸、花生80.4萬噸,分別增長23.0 %、21.3%和27.1%;蠶繭總產量8.8萬噸,增長6.2%;茶葉總產量1.25萬噸;水果總產量172萬噸,增長5.5%。
  • 2005年
“十五”期末(2005年),江蘇年糧食總產量達2834.6萬噸,比上年增加5.5萬噸。其中夏糧畝產282公斤、總產量844.4萬噸;秋糧受自然災害影響,總產1990.2萬噸,下降1.6%。棉花、油料減產。種植業結構發生變化,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回升,為4909.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34.9千公頃;棉花、油料種植面積368.3千公頃、846.9千公頃,分別減少41.3千公頃和73.8千公頃。蔬菜面積1194.4公頃,下降1.9%。優質、高效、安全和生態農業發展較快。
  • 2010年
“十一五”期末(2010年),江蘇糧食連續七年豐收,全年總產量達3235.1萬噸,比上年增加5萬噸,增長0.2%。其中夏糧1105.3萬噸,增長0.2%;秋糧2129.8萬噸,增長0.1 %。農作物種植結構有所調整。全年糧食麵積為528.2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0萬公頃;棉花面積為23.6萬公頃,減少1.7萬公頃;油料面積57.4萬公頃,減少1.9萬公頃;蔬菜面積121.3萬公頃,增加6.5萬公頃。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9.7萬公頃,新增高效漁業面積7.7萬公頃,新增設施農業面積8.6萬公頃。
  • 2012年
2012年,江蘇農業年總產量達3372.5萬噸,比上年增產64.7萬噸,增長2%。其中,夏糧1143.5萬噸,增長2.4%;秋糧2229.0萬噸,增長1.8%。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33.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7萬公頃;棉花面積17.1萬公頃,減少6.9萬公頃;油料面積52.8萬公頃,減少2.5萬公頃;蔬菜面積132.3萬公頃,增加6.3萬公頃。現代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全省設施農業面積64萬公頃,新增設施農業面積6.6萬公頃,新增設施漁業面積5.2萬公頃。
2012年,江蘇成片造林面積5.7萬公頃;豬牛羊禽肉產量386萬噸,增長5.6%;禽蛋總產量197.2萬噸,增長1.2%;牛奶總產量61.3萬噸,增長3.6%;水產品總產量493.7萬噸,增長3.7%,其中淡水產品345.3萬噸,海水產品148.4萬噸,分別增長3.4%和4.5%。
  • 2013年
2013年,江蘇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糧食連續十年增產,全年總產量達3423.0萬噸,比上年增產50.5萬噸,增長1.5%。其中,夏糧1195.8萬噸,增長4.6%;秋糧2227.2萬噸,基本持平。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36.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2.4萬公頃;棉花面積15.5萬公頃,減少1.5萬公頃;油料面積51.8萬公頃,減少0.9萬公頃。新增設施農業面積90.4萬畝。
2013年,江蘇林牧漁業發展穩定。全年成片造林面積6.8萬公頃;豬牛羊禽肉產量372.8萬噸,比上年下降3.4%;禽蛋總產量197.9萬噸,增長0.3%;牛奶總產量59.9萬噸,下降2.3%;水產品總產量508.8萬噸,增長3.0%,其中淡水產品358.2萬噸,海水產品150.6萬噸,分別增長3.7%和1.4%。
2013年,江蘇農村生活生產條件顯著改善。新一輪農村實事工程進展順利,解決了31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行政村客運班車基本全覆蓋,完成6.3萬個村莊的環境整治任務。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396.4萬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4.1萬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405.8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4.5%。
  • 2014年
2014年,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糧食連續十一年增產,全年總產量達3490.6萬噸,比上年增產67.6萬噸,增長2.0%;夏糧1254.7萬噸,增長4.9%;秋糧2235.9萬噸,增長0.4%。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37.6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5萬公頃;棉花面積13.2萬公頃,減少2.3萬公頃;油料面積49.9萬公頃,減少1.9萬公頃;蔬菜面積137.2萬公頃,增加1.7萬公頃。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8萬公頃。
2014年,林牧漁業穩定發展。全年成片造林面積6.1萬公頃,比上年下降6.1%。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69.0萬噸,比上年下降1.0%;禽蛋總產量194.6萬噸,下降1.7%;牛奶總產量60.7萬噸,增長1.4%;水產品總產量518.8萬噸,增長1.9%,其中淡水產品368.4萬噸,海水產品150.4萬噸,分別增長2.8%和下降0.5%。
2014年,農村生活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新一輪農村實事工程順利實施,又解決農村310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累計完成16.6萬個村莊的環境整治任務。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399.2萬公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7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0.0萬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650.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5%。
  • 2018年
種植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47.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5.1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7萬公頃,減少0.4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6.3萬公頃,減少0.5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42.5萬公頃,增加1.7萬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3660.3萬噸,比上年增產49.5萬噸,增長1.4%。其中,夏糧1326.4萬噸,下降0.7%;秋糧2333.9萬噸,增長2.6%。糧食畝產445.6公斤,比上年增加10.1公斤,增長2.3%。

工業

  • 2000年
“九五”期末(2000年),江蘇年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5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國有和集體工業穩定發展。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77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國有工業388.7億元,增長9.6%;集體工業企業增加值498.6億元,增長8.1%。非公有制工業增長較快,成為工業提速增效的重要力量。股份制工業企業增加值648.3億元,增長18.0%;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企業增加值694.2 億元,增長23.5%;聯營、私營等其他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增加值117.7億元,增長11.7%。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153.9億元,增長12.4%。重工業增速有所加快。全年完成輕工業增加值1109.3億元,增長12.1%;重工業增加值1449.8億元,增長17.0%。
  • 2005年
“十五”期末(2005年),江蘇年完成工業增加值9326.67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8054.67億元,增長22.5%。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1322.31億元,增長13.7%;其中國有工業增加值636.60億元,增長17.0%。集體工業增加值367.82億元,增長21.0%。私營工業增加值1965.93億元,增長25.6%。股份制工業增加值3348.28億元,增長21.9%。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增加值3172.71億元,增長25.3%。大中型工業增加值5011.24億元,增長19.6%。輕、重工業增加值2632.06億元、5422.61億元,分別增長20.8%和23.6%。全年用電量2193.45億千瓦時,增長20.5%;其中工業用電1771.28億千瓦時,增長22.0%。
  • 2010年
“十一五”期末,江蘇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22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6019.1億元、15204.8億元,分別增長14.6%和16.6%。國有工業增加值1319.4億元,增長11.1%;集體工業增加值266.9億元,增長4.2%;股份制工業增加值9709.4億元,增長15.9%;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增加值8683.9億元,增長16.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2729.1億元,增長13.6%;私營工業增加值6971.4億元,增長17.9%。
  • 2012年
2012年,江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6%,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2.8%和12.5%。國有工業增長7.1%,集體工業增長6.0%,股份制工業增長16.7%,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7.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長8.3%,私營工業增長18.6%。
2012,江蘇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77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實現利稅11214.2億元,增長9.1%;實現利潤6881.8億元,增長5.8%。企業虧損面13.1%,比上年末提高3.5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524.2億元,增長46.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67.3%,比上年提高6.5個百分點。
  • 2013年
2013年,江蘇工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5%,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0.5%和11.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工業增長7.6%,集體工業增長1.1%,股份制工業增長13.7%,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8.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長9.0%,私營工業增長15.1%。
2013年,江蘇企業效益持續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227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利稅12946.7億元,增長15.5%;利潤7834.1億元,增長14.5%。企業虧損面13.0%,比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507.9億元,下降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成本費用率分別由一季度的12.9%、5.1%提高至全年的16.0%和6.3%。
2013年,江蘇先進制造業增勢較好。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汽車製造業產值5765.7億元,比上年增長25.0%;醫藥製造業產值2768.3億元,增長19.8%;專用設備製造業產值5028.1億元,增長12.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產值14621.4億元,增長12.8%;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7201.4億元,增長9.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產值17323.2億元,增長5.1%。產品結構繼續最佳化,實現工業新產品產值11742億元,比上年增長2.9%。
  • 2014年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9%,其中輕工業增長9.8%、重工業增長9.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工業增長3.2%,集體工業增長4.3%,股份制工業增長11.2%,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8.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長5.0%,私營工業增長11.7%。
  • 2018年
工業運行總體穩定。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其中輕工業增長3.5%,重工業增長5.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工業增長5.6%,集體工業增長4.8%,股份制工業增長5%,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5.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工業增長8.1%,民營工業增長4.1%。

商業

  • 2000年
2000年,江蘇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04.1億元,比上年增長8.8%,考慮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0.3%。其中,城市 (包括縣城) 1785.1億元,比上年增長9.7%;農村819.0億元,增長6.7%。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905.3億元,增長12.4%;餐飲業241.4億元,增長17.4%;其他行業475.5億元,下降7.2%。市場建設邁出新步伐,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場6268個,交易額4066.7億元。
  • 2005年
2005年,江蘇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99.90億元,比上年增長16%。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4453.38億元,增長16.6%;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246.52億元,增長1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964.84億元,增長15.4%;餐飲業零售額629.10億元,增長19.4%;其他行業零售額105.96億元,增長25.9%。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銷售57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批發業4285.1億元,零售業1416.2億元,分別增長8.8%和20.6%。
  • 2010年
2010年,江蘇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城鄉市場均保持良好增長。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11965.5億元,增長19.2%;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1516.8億元,增長15.1%。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2207.2億元,增長18.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275.1億元,增長20.1%。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銷售額20185.8億元,增長29.4%,其中批發業15321.8億元,零售業4864.0億元,分別增長30.2%和26.7%。
  • 2012年
2012年,江蘇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5.0%。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16373.3億元,增長15.1%;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1842.0億元,增長13.8%。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6448.8億元,增長14.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766.5億元,增長16.1%。
  • 2013年
2013年,江蘇消費品市場增長平穩。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56.5億元,比上年增長13.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8564.4億元,增長13.4%;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092.1億元,增長13.6%。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8694.8億元,增長13.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961.7億元,增長11.0%。
2013年,江蘇大眾類消費增長較快。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主要經營類別中,汽車類零售額28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1070.7億元,增長12.0%;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1009.6億元,增長7.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859.9億元,增長7.0%;中西藥品類零售額624.6億元,增長24.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583.3億元,增長8.5%;金銀珠寶類零售額275.8億元,增長26.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272.6億元,增長31.6%。
  • 2014年
2014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09.0億元,比上年增長12.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868.9億元,增長12.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40.1億元,增長11.9%。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21088.7億元,增長12.6%;餐飲收入額2120.3億元,增長9.8%。全年實現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21.4億元,比上年增長9.7%。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11657.0億元,增長10.0%;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64.4億元,增長4.5%。其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1540.8億元,增長8.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106.2億元,增長9.3%;金銀珠寶類零售額320.1億元,下降2.9%;日用品類零售額419.0億元,增長9.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717.1億元,增長5.3%;中西藥品類零售額769.6億元,增長16.2%;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1411.2億元,增長20.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570.2億元,增長19.8%;汽車類零售額3309.2億元,增長6.6%。

建築業

2013年,江蘇建築業加快發展。全年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1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竣工產值16495.0億元,增長19.0%,竣工率達76.0%;全省建築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554.9億元,增長19.9%。建築業勞動生產率為28.3萬元/人,比上年增長7.5%。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9298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7%;竣工面積67932萬平方米,增長10.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8110萬平方米,增長11.8%。
2014年,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4592.9億元,比上年增長11.8%;竣工產值18917.2億元,增長13.7%;竣工率達76.9%;全省建築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817.7億元,增長15.9%;建築業勞動生產率為29.7萬元/人,增長5.6%;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13038.8萬平方米,增長8.3%;竣工面積76795.0萬平方米,增長11.3%,其中住宅竣工面積55523.0萬平方米,增長13.3%。
2018年,建築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08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3%;竣工產值22551.7億元,增長4.7%;竣工率達73.1%。全省建築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168.7億元,增長9.1%。建築業勞動生產率為33.6萬元/人,增長7.5%。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49176.8萬平方米,增長7.4%;竣工面積74806.3萬平方米,下降0.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54411.4萬平方米,下降0.6%。

固定資產投資

  • 2013年
2013年,江蘇固定資產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982.5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其中,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7546.2億元,增長18.3%;外商港澳台投資3910.5億元,增長8.1%;民間投資24525.8億元,增長20.1%,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8.2%,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2013年,江蘇投資結構最佳化改善。第一產業投資198.6億元,比上年增長9.4%;第二產業投資18425.9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投資17358.0億元,增長22.3%。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18387.5億元,增長17.5%,其中製造業投資17337.3億元,增長17.5%;高新技術產業投資6426.2億元,增長14.6%,占工業投資比重達34.9%。主要工業行業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投資1644.8億元、通用設備製造業1885.1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1670.1億元,分別增長4.7%、32.1%、12.7%。第三產業中,房地產業投資8857.2億元,增長17.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573.6億元,增長31.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1676.3億元,增長28.3%。
2013年,江蘇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年新開工項目32315個,其中億元項目4638個,完成投資18549.2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2.5%、8.3%和17.3%。省級200個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境內南水北調工程全線通水,寧杭城際鐵路通車運行,臨海高等級公路基本建成,連鹽鐵路開工建設,祿口機場二期主體工程完工,南京博物院二期建成開放等等。
  • 2014年
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15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9319.1億元,增長22.3%;外商港澳台投資4155.9億元,增長6.3%;民間投資28077.7億元,增長14.8%,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7.6%。分類型看,完成項目投資33312.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房地產開發投資8240.2億元,增長13.8%。
投資結構最佳化改善。第一產業投資207.0億元,比上年增長29.8%;第二產業投資20300.5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投資21045.3億元,增長20.8%。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202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製造業投資19134.2億元,增長10.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7172.1億元,增長11.6%,占工業投資比重達35.4%。主要工業行業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投資1810.6億元、通用設備製造業投資2074.0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投資1787.5億元,分別增長10.1%、10.0%、7.0%。第三產業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3538.0億元,增長37.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2163.3億元,增長29.1%。
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全年新開工項目35794個,比上年增長10.8%;完成投資22431.5億元,增長20.9%。其中,億元項目4655個,增長0.4%;完成投資10006.7億元,增長15.8%。省級200個重大項目有序推進,長江-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完工,南京祿口機場二期工程、蘇南碩放機場二期航站樓投入使用,滬通長江大橋連淮揚鎮鐵路寧啟鐵路二期開工建設,新一輪鐵路建設項目里程達1600公里,其中高鐵1500公里,新建成城市軌道交通320公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五年目標四年完成。南京國家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建成開通。棚戶區危舊房改造超過70萬戶,200多萬人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 2018年
投資增長保持穩定。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5%。其中,國有及國有經濟控股投資下降8.6%;港澳台及外商投資增長0.8%。民間投資增長10.8%,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71.0%。分類型看,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2.2%;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4.1%。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3484.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2040.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6%。

開放型經濟

  • 2013年
2013年,江蘇外貿進出口規模保持穩定。全年進出口總額550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出口3288.5億美元,增長0.1%;進口2219.9億美元,增長1.1%。
2013年,江蘇貿易自主能力不斷增強。一般貿易出口額1455.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加工貿易出口額1500.6億美元,下降6.4%。出口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2142.6億美元和1279.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比重為65.2%和38.9%。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出口693.2億美元,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的54.2%。貿易主體更趨內生化。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1942.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1%,占出口總額的59.1%;私營企業出口額996.8億美元,增長11.9%,占出口總額的30.3%,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對歐盟、美國、日本、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出口額分別為571.2億美元、654.3億美元、312.4億美元和368.3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9.7%、2.6%、1.3%和9.2%;對東協、韓國、中國台灣省出口額分別為334.4億美元、167.5億美元和119.7億美元,分別增長9.0%、2.1%和13.2%;對拉丁美洲、非洲、俄羅斯出口額分別為198.2億美元、93.0億美元和49.3億美元,分別下降9.6%、6.0%和9.9%。
2013年,江蘇利用外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453家,新批協定外資472.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33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新批及淨增資9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50個。對外投資增勢良好。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605個,比上年增長5.8%;中方協定投資61.4億美元,增長21.8%。
2013年,江蘇開發區繼續在開放型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全省開發區實現進出口總額4488.0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642.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和3.3%,占全省總量的81.5%和80.4%。
  • 2014年
2014年外貿進出口低位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563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出口總額3418.7億美元,增長4.0%;進口總額2218.9億美元,與上年持平。
貿易轉型步伐加快。一般貿易出口額1583.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8%;加工貿易出口額1492.2億美元,下降0.6%。出口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2214.5億美元、1293.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比重為64.8%、37.8%。其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出口額707.1億美元,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比重為54.7%。
外貿出口平穩增長。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198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占出口總額比重為58.2%;私營企業出口額1054.6億美元,增長5.8%,占出口總額比重為30.8%,占比較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對歐盟、美國、日本、香港特別行政區出口額分別為635.1億美元、701.7億美元、308.6億美元和348.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2%、增長7.2%、下降1.2%和下降5.4%;對東協、韓國、台灣省出口額分別為342.2億美元、166.4億美元和142.1億美元,分別增長2.3%、下降0.7%和增長18.7%;對拉丁美洲、非洲、俄羅斯出口額分別為191.9億美元、93.0億美元和48.9億美元,分別下降3.2%、零增長和下降0.8%。
  • 2018年
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全省完成進出口總額43802.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出口26657.7億元,增長8.4%;進口17144.7億元,增長11.3%。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21342.6億元,增長10.9%;占進出口總額比重達48.7%,超過加工貿易9.4個百分點。從出口主體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出口額分別增長17.7%、3.6%和15.1%。從出口市場看,對美國、歐盟、日本出口比上年分別增長6%、6.9%和5.5%,對印度、俄羅斯、東協出口分別增長4.4%、10.5%和13%。從出口產品看,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增長8.9%、8.5%。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出口額6459.6億元,增長8.9%;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4.2%,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25.7%。

交通運輸業

2013年,江蘇交通運輸業基本平穩。全年旅客運輸量、貨物運輸量分別比上年增長4.0%和8.8%,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5.7%和12.2%。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1.4億噸,比上年增長9.7%。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5億噸,增長12.9%;貨櫃吞吐量達1662.5萬標準貨櫃,增長3.9%。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6萬公里,新增19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443.0公里,新增71.5公里。鐵路營業里程2554.1公里,鐵路正線延展長度4125.5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954.4萬輛,淨增141.3萬輛,分別增長17.4%和13.3%。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790.1萬輛,淨增132.9萬輛,分別增長20.2%和15.0%。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554.6萬輛,淨增98.7萬輛,分別增長21.6%和14.4%。
2014年,交通運輸業基本平穩。全年旅客運輸量、貨物運輸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5%和7.5%,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6.9%和4.7%。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2.6億噸,比上年增長5.7%,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8億噸,增長8.1%;貨櫃吞吐量1500.5萬標準貨櫃,下降9.7%。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8萬公里,比上年新增142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488.3公里,新增45.3公里。鐵路營業里程2632.4公里,鐵路正線延展長度4200.3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1104.0萬輛,淨增149.6萬輛,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5.7%和5.9%。年末個人汽車保有量935.7萬輛,淨增145.6萬輛,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8.4%和9.6%。其中,個人轎車保有量665.6萬輛,淨增111.0萬輛,分別增長20.0%和12.5%。
2018年,交通運輸基本平穩。全年貨物運輸量比上年增長5.7%,旅客運輸量下降4.7%;貨物周轉量比上年下降0.4%,旅客周轉量增長2.0%。全省機場飛機起降51.6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1.5%;旅客吞吐量5164.6萬人次,增長16.2%;貨郵吞吐量59.7萬噸,增長4.5%。完成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23.3億噸,比上年增長0.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9億噸,增長0.5%;貨櫃吞吐量1798萬標準貨櫃,增長4.4%。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710公里。鐵路營業里程3014公里,鐵路正線延展長度5258.6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1783.2萬輛,增長10.1%;淨增163.8萬輛。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537.6萬輛,增長9.2%;淨增129.4萬輛。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066.8萬輛,增長8.0%;淨增79.2萬輛。

郵政電信業

2013年,江蘇郵政電信業較快發展。全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1252.2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69.6億元,電信業務總量982.6億元,分別增長31.0%和7.3%。郵政電信業務收入1107.6億元,增長10.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33.1億元,電信業務收入874.5億元,分別增長30.4%和6.5%。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3346.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289.8萬戶,比上年末減少97.4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1275.9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013.9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7942.0萬戶,比上年末淨增470.6萬戶。年末電話普及率達130部/百人,比上年末增加5部/百人。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3.6萬公里,新增0.1萬公里。年末網際網路用戶1431.4萬戶,新增103萬戶。
2014年,郵政電信業較快發展。全年郵政電信業務總量1680.8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分業務類型看,郵政業務總量359.0億元,增長33.2%;電信業務總量1321.8億元,增長16.9%。郵政電信業務收入1153.4億元,比上年增長4.1%。分類型看,郵政業務收入299.5億元,增長28.5%;電信業務收入853.9億元,下降2.4%。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2767.5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133.6萬戶,比上年末減少156.2萬戶。分城鄉看,城市電話用戶1222.9萬戶,鄉村電話用戶910.7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8070.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28.4萬戶。年末電話普及率達128.8 部/百人。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3.6萬公里,新增385公里。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523.4萬戶,新增92.1萬戶。
2018年,郵政電信快速發展。全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105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2%;電信業務總量4811.6億元,增長132.7%。郵政行業業務收入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5.4%;電信業務收入975.1億元,增長6.3%。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121.2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364萬戶,城市固定電話用戶945.9萬戶,鄉村固定電話用戶418.1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979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986.3萬戶。電話普及率達139部/百人。年末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4.04萬公里;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351.9萬戶,新增245.7萬戶。

旅遊業

2013年,江蘇旅遊業發展加快。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5.2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940.1億元,增長14.6%。
2014年,旅遊業持續平穩增長。全年全省實現旅遊收入81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5.7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863.5億元,增長13.3%。全年接待入境過夜遊客297.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1%。分類型看,外國人197.0萬人次,增長1.9%;港澳台同胞100.1萬人次,增長5.8%。全年旅遊外匯收入3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1%。
2018年,旅遊業較快增長。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81823.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6%;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3247.3億元,增長13.6%。接待入境過夜遊客400.9萬人次,增長8.3%。其中,外國人264.7萬人次,增長9.5%;港澳台同胞136.2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46.5億美元,增長10.8%。接待國內遊客81422.8萬人次,增長9.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2851.3億元,增長13.7%。

財政

2013年,江蘇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56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基金預算收入5018.1億元,比上年增長38.9%。
2013年,江蘇財政支出結構持續最佳化。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7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基金預算支出4940.5億元,增長38.0%。全年教育支出1424.2億元,增長5.5%;公共安全支出450億元,增長1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36.7億元,增長14.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951.4億元,增長10.9%;科學技術支出299.4億元,增長16.4%。
2014年,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3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上劃中央四稅4583.3億元,增長10.0%;基金預算收入5416.9億元,增長7.9%。
2014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最佳化。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8466.5億元,比上年增長8.6%;基金預算支出5294.2億元,增長5.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507.2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公共安全支出468.6億元,增長3.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19.7億元,增長14.0%;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197.6億元,增長18.9%;科學技術支出318.1億元,增長5.1%。
2018年,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30.2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稅收收入726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84.2%,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
2018年,支出結構持續改善。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658.2億元,比上年增長9.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2056.5億元,比上年增長3.9%;公共安全支出826.6億元,增長15.3%;醫療衛生支出845.5億元,增長7.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09億元,增長25.5%;住房保障支出430億元,增長22.2%。

金融

2013年,江蘇金融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85604.1億元,比年初新增10094.1億元,比上年末多增332.3億元。其中,儲蓄存款比年初新增3751.3億元,同比少增391.1億元;單位存款比年初新增5038.6億元,同比多增198.3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61836.5億元,比年初新增7207.8億元,比上年末多增652.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比年初新增2629.0億元,同比少增1396.5億元。
2013年,江蘇證券交易市場穩定發展。全年證券市場完成交易額275120.2億元。其中,證券經營機構股票交易額62452.2億元,比上年增長49.1%;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212668億元,增長7.9%。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235家,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籌集資金283.7億元,比上年增加75.2億元。江蘇企業境內上市公司總股本1379.9億股,比上年末增長9.5%;市價總值12787.2億元,上升12.0%。年末全省共有證券公司6家,證券營業部540家;期貨公司10家,期貨營業部119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2家。
2013年,江蘇保險業穩步健康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446.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財產險收入518.6億元,增長17.6%;壽險收入809.2億元,增長5.7%;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118.3億元,增長25.2%。全年賠付額527.0億元,比上年增長36.2%。其中,財產險賠付303.2億元,增長26.3%;壽險賠付188.6億元,增長58.5%;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35.2億元,增長26.2%。
2014年,金融信貸規模穩步擴大。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93735.6億元,比年初增加8131.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5%。其中,儲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756.7億元,同比少增994.6億元;單位存款比年初增加4835.6億元,同比少增203.0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69572.7億元,比年初增加7546.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5%。其中,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5532.5億元,同比多增1334.6億元。
2014年,證券交易市場穩定發展。全年證券市場完成交易額29.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分類型看,證券經營機構股票交易額9.9萬億元,增長58.0%;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額19.6萬億元,下降7.5%。年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254家,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籌集資金701.5億元,比上年增加417.8億元。江蘇企業境內上市公司總股本1596.6億股,比上年增長15.7%;市價總值19631.0億元,增長53.5%。年末全省共有證券公司6家,證券營業部624家;期貨公司10家,期貨營業部125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3家。
2014年,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68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分類型看,財產險收入606.3億元,增長16.9%;壽險收入916.7億元,增長13.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160.8億元,增長35.9%。全年賠付額6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財產險賠付336.3億元,增長10.9%;壽險賠付231.9億元,增長22.9%;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48.6億元,增長38.2%。
2018年,金融信貸規模擴大。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39718億元,比年初增長7.5%,增加9775.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比年初增加4663.9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比年初增加2712.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15719億元,比年初增長13.3%,增加13572.4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7839.3億元,短期貸款比年初增加3768.9億元。

居民收入

2013年,江蘇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根據住戶抽樣調查,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538元,比上年增加2861元,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8654元,增長10.3%;人均消費性支出20371元,增長8.2%,其中食品支出占比為34.7%。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3598元,比上年增加1396元,增長11.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11979元,比上年增長12.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607元,增長11.0%,其中食品支出占比為36.3%。
2014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73元,比上年增長9.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6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8元,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1348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312元,增長11.8%。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164元,比上年增長6.9%。
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96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21948元,增長7.6%;經營淨收入5386元,增長7.8%;財產淨收入3746元,增長15.7%;轉移淨收入7016元,增長9.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00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5元,增長8.8%。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8:1縮小為2.26:1。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007元,比上年增長6.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462元,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567元,增長6.1%。

百強企業

2010年度江蘇省百強企業(集團)名單
排序企業(集團)名稱排序企業(集團)名稱
1
51
2
52
常林工程機械集團
53
江蘇省絲綢集團
3
蘇寧電器集團
54
4
55
5
56
南京華能南方實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6
57
7
58
緯創資通(崑山)有限公司
8
59
9
60
江蘇文峰集團有限公司
10
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
61
11
62
12
江蘇華西集團公司
63
13
64
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
14
江蘇省菸草公司
65
江蘇省蘇中建設集團
15
66
16
三胞集團
67
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7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
68
18
69
19
蘇果超市有限公司
70
江蘇法爾勝泓昇集團有限公司
20
樂金飛利浦液晶顯示(南京)有限公司
71
鎮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
21
72
22
73
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
23
74
24
75
25
76
26
77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
27
78
維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8
79
南京華新有色金屬有限公司
29
江陰市西城三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80
30
81
31
82
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
32
仁寶電子科技(崑山)有限公司
83
金東紙業(江蘇)股份有限公司
33
江蘇蘇美達集團公司
84
34
85
35
江蘇五星電器有限公司
86
中國石化集團江蘇石油勘探局
36
87
澳洋集團有限公司
37
88
38
89
正文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39
海瀾集團有限公司
90
40
91
41
92
42
百興集團有限公司
93
43
南京醫藥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4
44
95
45
華芳集團有限公司
96
46
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有限公司
97
江蘇雙良集團有限公司
47
達富電腦(常熟)有限公司
98
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
48
99
49
100
江蘇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50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