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坦庵

江川坦庵

(1801~1855)江川太郎左衛門(幕府世襲代官江川家家主的通稱)第36代,號坦庵、九淵。江川英龍致力於製造火炮及民政。其炮術學於高島秋帆,曾建議幕府加強伊豆沿岸警備,並在伊豆韭山建造金屬冶煉爐,主持修建了江戶台場。左久間象山、桂小五郎(木戶孝允}是其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川英龍
  • 別名:江川坦庵,江川九淵,江川芳次郎,江川邦次郎,江川太郎左衛門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族
  • 出生地:伊豆韭山
  • 出生日期享和元年(1801年)5月13日
  • 逝世日期安政2年1月16日1855年3月4日
  • 主要成就:傳播西方軍學、科技,修建江戶台場,進行幕府改革
早年生涯,關心民政,警備海防,家族成員,

早年生涯

享和元年(1801年)5月13日,伊豆韭山代官江川英毅的次男在韭山出生了,江川英毅給他取了"芳次郎"的幼名,江川家出自大和源氏(清和源氏賴親流)江川流,是鎌倉時代以來的名門,世代家主以"江川太郎左衛門"為通稱,在江戶時代被幕府將軍委以韭山代官的職位,代替管理將軍家的領地民政事務。第35代韭山代官江川英毅很長壽,所以江川英龍即位的時候很晚,已經三十五歲了,不過正是因此,英龍也有了更多歷練的機會。英龍在即位之前曾遊學於江戶,向岡田十松學習劍道,在此期間結識了同門的齋藤彌九郎,並與其成為摯友。

關心民政

英龍繼承了父親英毅關心民生的心理,英龍施政公正不二,並且在領內進行土地改良,並且在嘉永年間積極推進接種技術,並且把麵包引進了日本,大力推進近代教育,創辦了後世的"靜岡縣立韭山高等學校"。英龍的做法得到了人民的愛戴,被稱為"江川大明神",直到今日,伊豆人仍然十分懷念英龍
江川坦庵

警備海防

文化年間以來,日本近海的外國船隻逐漸增多,因此也經常出現一些海員的騷亂事故,對此幕府方面的方針是驅逐這些船隻,而到了天保八年(1837年)的莫里森號事件之後,幕府的該政策日益鬆動,雖然後來證明莫里森號事件的確是失誤所為,但是英龍還是抱著危機感提出要加強伊豆相模沿岸和江戶灣入海口的海防,海防的要務在於岸炮,而日本的岸炮那時非常落後,炮術也是數百年前的,因此英龍在長崎向高島秋帆學習並推廣西洋炮術。

家族成員

父親:江川英毅
母親:江川久子
長兄:江川英虎
妻子:北條氏征之女
子嗣:隼之助
邦之助
佳之進
榊原鏡次郎室
平野雄三郎室
貞子(石川成章室)
河瀬真孝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