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溪鎮

汀溪鎮

汀溪鎮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下轄的一個。位於廈門市同安區北部。面積114.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8360人(2004年)。同(安)南(安)公路過境。境內有汀溪水庫、溪東水庫。宋代汀溪窯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0月14日,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汀溪鎮
  • 外文名稱:Tingxi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廈門市同安區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廈門市同安區隘頭村溫泉路8-20號
  • 電話區號+86 (0)592
  • 郵政區碼:361100
  • 地理位置:位於廈門市同安區北部
  • 面積:114.3平方千米
  • 人口:18360人
  • 方言閩南語廈門話)-閩台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帶
  • 著名景點:宋代汀溪窯址、五峰德安古堡
  • 車牌代碼:閩D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鄉鎮概況,氣候物產,政治體制,經濟,著名人物,工作總結,

建制沿革

1959年置汀溪公社。
1984年改鄉。
1991年改鎮。
1997年,面積121.8平方千米,人口1.9萬。

行政區劃

汀溪鎮下轄13個行政村,分別是:
隘頭村、路下村、褒美村、古坑村、西源村、荏畲村、頂村村、堤內村、半嶺村、前格村、五峰村、汪前村、造水村。

鄉鎮概況

汀溪鎮位於廈門市同安區北部。面積114.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8360人(2004年)。
汀溪鎮
御(史嶺)造(水)公路、褒(美)堤(內)公路過境。境內有汀溪水庫、溪東水庫。宋代汀溪窯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源附近有溫泉。

氣候物產

汀溪氣候宜人、山川秀美、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帶,全鎮森林覆蓋率達68.7%,水資源豐富。境內有汀溪水庫、溪東水庫。主要河流有汀溪、西源溪、茂林溪、造水溪等。 轄區內有廈門市最高峰雲頂峰海拔1175米。
畲族八卦古樓,龍眼、荔枝、柑桔、蜜柚等馳名海內外的果蔬遍植,褒美芋頭、路下生薑、堤內茭白、汪前鹽蔥、造水生態玉米等是特色物產。

政治體制

汀溪鎮機關內設機構有:黨政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財政經濟辦公室、農業服務中心、農村經濟管理中心、文化服務中心、計策服務所、鎮村建設管理所、環境衛生管理站、人武部。
汀溪鎮汀溪鎮

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汀溪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進步,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扶貧攻艱工作進展順利,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200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5億元,財政總收入1千萬元,鎮先後被評為“福建省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體育產鎮”、“省先進司法單位”、“市計生先進單位”、“市徵兵工作連續二十年無退兵先進單位”,隨著汀溪鎮“生態旅遊集鎮”建設步伐的加快,這裡正成為集旅遊、投資、創業於一體的一方熱土。

著名人物

宋代行銷日本的珠光瓷古窯址,朱熹遺蹟文山石刻,明代抗倭古堡,

工作總結

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是我區實施“工業立區”的建設年,也是銜接“十一五”規劃,促進我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一年。在區委、區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鎮政府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攬全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十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立足汀溪鎮的實際,以建設新興“旅遊、科教、文化”集鎮的定位要求,圍繞實現“經濟總收入、人均總收入兩個增長”的工作目標,鎮黨政一班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團結帶領全鎮幹部民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各項工作全面推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圓滿完成年初鎮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提出的奮鬥目標。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汀溪鎮汀溪鎮
一、工作回顧
2005年全鎮經濟穩步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1-10月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4.1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600萬元,工業總產值3.8億元,預計年農業總產值4000萬元,工業總產值可達4.9億元;1-10月財政總收入1005.83萬元,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446.33萬元(其中市級收入86.35萬元、區級收入69.08萬元、本級收入290.9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94.71%;中央級財政收入559.49萬元。為全鎮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和社會穩定奠定良好的基礎,鎮經濟社會發展發生積極變化,鎮政府的主要工作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最佳化投資環境,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
為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我鎮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和人大主席為副組長、其他黨政領導為成員的招商引資領導小組,並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聯席會議制度,鎮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黨政領導一起抓,形成招商引資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使領導班子成員自覺樹立起招商引資工作責任意識。通過學習教育、宣傳發動,幫助廣大幹部民眾樹立發展意識,全局意識和長遠意識,營造“重商、尊商、親商、安商”的社會氛圍,逐步轉變幹部民眾的思想觀念,不斷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投資軟環境不斷最佳化。加大交通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全鎮開工建設的汪前東環路、五峰公路、褒美公路、頂村公路、前格公路、堤內公路、前格至大丘田公路、半嶺至大埔公路等八條公路總里程41.173公里,總投資金額2328.926萬元,目前有五條公路已經竣工,另外三條公路將於12月底竣工,抓緊協同電訊部門山區移動和小靈通網路建設,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改善了投資硬環境。區政府下達給我鎮招商引資任務數100萬美元,全鎮利用外資實際到資170萬美元,完成總任務170%;引進內資4100萬元,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規範鎮村建設,杜絕違章違法建設。我鎮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牢記職責,以方便民眾,服務民眾為出發點,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執行《福建省鎮村建設管理條例》,加強普法宣傳,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識,嚴格按規章辦事,、堅持一戶一宅,嚴格程式審批,鼓勵舊房改造,優先照顧危房戶和住房困難戶,杜絕耕地建房和違章建築的原則開展工作。共現場調查住房申請戶192戶,其中新建148戶,改建39戶,加層5戶。經調查擬報批的131宗,其中新建103宗,改建23宗,加層5宗。解決地災戶16戶,危房戶27戶的建設用地,汪前村內田自然村地災戶年底將實現整體搬遷,西源村12戶地災搬遷點已完成土地置換和總平設計,與土管執法等有關部門聯合,嚴厲制止違章建築,對四處共四百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築進行強行拆除,及時制止違建行為的發生。
汀溪鎮汀溪鎮
(三)加大經費投入,創建工作成績顯著。三月份鎮政府認真按照市、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創建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搞好宣傳發動,營造創建氛圍,精心組織實施,整治薄弱環節。3-8月在鎮區主要道路上懸掛紅布條宣傳標語18條、張貼標語350張,發放“致村民一封信”5000張,發放創建應知會內容700張,固定宣傳標語1條,加大創建宣傳力度。全鎮開展五次大規模以整治鎮區主要道路、衛生死角、重點部位、鎮容鎮貌、村容村貌、環境衛生和薄弱環節為主要內容的創建工作全面整治活動,出動人員近3萬人,運輸車輛120台次,清理土頭、雜物和垃圾300多噸,清掃路面80公里,整理環境衛生60處,清理整治“牛皮癬”800處,建立垃圾點30個,清潔樓一座。通過全鎮上下共同努力,使我鎮村在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與此同時鎮結合鎮區被列入市容環境衛生考評地段,主動協助執法、環衛部門,對鎮區一條街的市容環境衛生進行經常督促檢查。
(四)加強經濟監管,維護民眾利益。一是鎮經濟管理中心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嚴把票據審計關,資金管理關,領導審批關,堅持“三章四有”原則,即經辦人章、審批人章、民主理財小組章,有日期、有數量、有金額、有用途,對不合理、違規的開支,一律不許入帳,杜絕了各種不合理開支以及“白條”入帳等違規現象。2005年鎮會計委託代理服務站已經完成全鎮13個村年度委託代理記帳工作,退回原始憑證73單,金額53.52萬元,其中開支票據不符合要求30單,金額6.52萬元,手續不符合要求43單,金額47萬元,截止10月已辦理會計及現金出納業務的移交工作有3個行政村23個村民小組,村財鎮管初顯成效。二是採取對措施遏制新的不良債務。要求村集體舉辦公益事業,必須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能盲目舉債亂鋪攤子,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實行科學決策,堅決遏制新的不良債務的增加。三是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按照中央提出的“八個禁止”規定開展農民減負工作。做好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嚴格執行涉農價格、收費“公示制”。抓好專項整治,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01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意見》關於“針對農村中國小亂收費、報刊征訂中亂攤派、電網改造中搭車和亂收電費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對清理出來的問題要堅決糾正。”的要求,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涉農負擔熱點問題繼續進行專項治理。四是切實抓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鎮勞動保障服務所全年組織推薦517個農村富餘勞動力自由擇業,圓滿完成上級勞動力轉移任務數500人的103.4%,組織培訓並推薦225個農村富餘勞動力正規就業,超額完成上級給我鎮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轉移任務100人的225%。
(五)落實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一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專人協助有關部門定期不定期地對鎮區內礦山、鄉鎮企業與林區進行檢查,主要檢查是否按照鎮下發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制定的相關制度,明確安全生產職責,對各類事故隱患進行定期檢查,提出防範措施。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持續在全鎮範圍內開展 “認真貫徹勞動法,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為主題的農民工勞動保障權保護專項檢查活動。二是以創建“平安汀溪”為中心開展綜治活動。大力開展法制宣傳,加強政策法規教育。1-10月工掛宣傳橫幅15條,張貼宣傳標語2254張,宣傳欄41期,發放以綜治、平安、家庭防範為主要內容的《致村民的一封信》6600份,交通安全學識500份;組織全鎮幹部、黨員、村民代表800多人參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建設“平安廈門”基本知識測試,提高了廣大人民民眾的思想意識。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做好矛盾調處。1-10月鎮轄區共發生刑事案件16起,破12起,破案率75%。治安案件149件,查結127件,查結率85.23%,信訪件37件,做到件件辦理和回復,排查調處可能發生越級上訪的矛盾糾紛20件,已調處17件,其它3件正在辦理。通過及時做好糾紛矛盾排查調處,維護我鎮的社會穩定。
(六)做好“三農”服務工作,增強農民收入。一是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基層一線,抓好農作物的田間管理與指導工作,引導農戶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大力推廣優質糧油品種,進行技術指導,抓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促進農民農業生產增長增收,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二是最佳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對前格鯪魚育苗基地進行規模擴建,繼續實施汪前村綠色富民工程,建設牧草基地,完成150口沼氣池建設。三是推進農村自來水建設,隘頭、路下、褒美、古坑四個村的主管鋪設至自然村工作已全面展開,各項工程進展順利。四是加大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西源溪心引水渠等5個小水利修復工程已竣工,投資25萬元的五峰柑場水土流失治理已完成。造水生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紅旗水庫引水渠防滲工程,古坑孔木坑排澇工程、壩仔水庫節水工程及頂村、堤內1000畝無公害茭白生產基地水利配套設施等五個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總投資額412萬元。五是增強農村扶貧力度。古坑村自來水工程和村容村貌建設,前格鯪魚基地建設、頂村老人活動中心等項目扶貧資金45萬元。六是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動物疫情監測和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及時排出隱患。
(七)做好民政工作,加大社會保障力度。一是做好救災救濟工作。2005年共走訪各類社會救濟、救助對象、特困家庭33戶,發放慰問金4萬元,做好春荒期間農村困難民眾的調查摸底及救濟糧發放工作,救助人員1150人,發放救災糧17250公斤。二是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及優撫工作。全鎮現有最低生活保障戶195戶,601人,月補助資金23510元,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28.2萬元,發放五老復退及兩場退休金等優撫款30.8萬元。三是做好五保供養及殘疾人工作。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8萬元對鎮敬老院進行修繕,為31位五保對象辦理“廈門市紅十字惠民門診醫療就診卡”。對殘疾學生和殘疾人的生活進行補助,開展殘疾人“扶貧復明工程”。四是完成其他民政事務工作。完成婚姻登記150對,離婚2對,做好行政地界勘界工作,發放義務兵優待金17人4萬多元。
(八)計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計生工作穩步推進。一是積極開展計生技術服務工作,建立健全計生技術服務網路,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技術服務水平,全年門診總數5078次,其中查環查孕4693個次,“四術”418人次。二是認真開展計畫生育工作,2005年全鎮總人口19073人,育婦總數6134人,其中已婚育婦4125人,占總育婦數67.24%,在已婚育婦中落實節育措施3545人,綜合節育率85.93%;出生總人口214人,其中政策外生育4人,政策符合率98.12%;女性初婚240對,其中晚婚145對,晚婚率60.41%;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101對;落實“四術”322例,其中女扎46例(其中二女扎12例),二女出生數41例,放環219例,補環17例,人流32例,引產8例。三是做好計生協會工作,上級下拔幫扶資金6.9萬元用於二女結紮戶、獨生戶、低保戶的幫扶工作,有力推動協會“雙創”工作的開展,為全鎮完成計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經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計畫生育工作。
(九)做好災後自救,積極恢復生產生活。四次颱風給我鎮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特別是第10號強熱帶風暴帶來的強降雨造成了嚴重災害,全鎮13個村均不同程度地受災,農業受淹直接經濟損失587.27萬元,畜牧業損失39.92萬元,水產業損失867.82萬元,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損壞高達6023萬元,還有民房倒塌25間等,全鎮經濟損失近1億元。在這場特大自然災害面前,全鎮黨員幹部臨危不懼,始終奮戰在抗洪工作第一線,先後轉移民眾3000多人次,確保了“不死人,少損失”。災後及時組織開展自救,恢復生產。共發放民政救災資金12萬元、救災糧1200份、棉被150件、食用油300箱,下撥農業、種養殖業種苗補助資金42萬元,水毀應急工程修復14個項目,建設補助資金159.6萬元。重點做好地質災害戶的遷建工作,已完成汪前內田自然村12戶地災點的搬遷選址、土地平整、設計、招標等工作,並於2006年10月02日開工投建,將於2006年12月31日完工前完成搬遷工作。
(十)開展水資源污染整治,確保民住水資安全。一是開展水葫蘆污染整治,鎮成立水葫蘆清理小組,對轄區內23.84公里的乾支流展開拉網式的清理整治,改善我鎮水面環境,鎮區溪流保持整潔,二是汀溪水庫水資源污染整治工作成效顯著。八、九月份對全鎮水資源保護區100平方公里範圍內水資源污染展開全面整治工作,該項工作涉及五峰、汪前等7個行政村1萬多人,現有存欄20頭以上養殖場54個(其中存欄50頭以上的有40個),總存欄8052頭,嚴重污染水庫水源。通過鎮村幹部民眾的不懈努力,廣大養殖戶積極配合,全鎮共拆除養殖場183座,面積16468.7平方米,並通過區鎮聯合驗收,對自行拆除的養殖戶發放補助資金和獎勵金200餘萬元。
二、二OO六的主要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計畫的第一年,是同安實施“工業立區”戰略的建設年,也是汀溪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關鍵年。要按照新興“旅遊、科教、文化”集鎮的定位要求,圍繞發展主題,集思廣益,開拓進取,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以先進性教育為契機,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教育和引導全體黨員幹部,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思想,著力營造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和務實高效的服務環境;努力提高自身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做好民眾工作的能力,樹立對人民負責的形象和推動工作的形象,推動工作上新台階。
(二)以落實項目建設為主線,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擴大招商範圍和引資力度;要明確方向、突出重點,以誠毅山地溫泉小鎮和盛之鄉溫泉度假村為中軸,加大項目跟蹤服務的力度,促進兩大項目及早開工投建,以此帶動全鎮第三產業的興起。
(三)以統籌發展為主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統籌協調發展。要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民非農化步伐。
(四)抓緊做好小城鎮建設規劃工作。加強與國家發改委小城鎮發展中心的聯繫,抓緊編制汀溪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積極與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廈門城市規劃研究院等規劃單位商洽,儘快做好汀溪總體規劃(含生態環保和旅遊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要做好小集鎮中心和五峰民俗村的控制性詳規和部分修建性詳規的編制。採取“四輪驅動”的方式:一是發動農民自籌資金,參與村、鎮建設;二是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資金扶持;三是努力爭取市、區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儘可能吸納國內外資金、項目和先進理念,進行高起點開發建設。將鎮區的小城鎮建設和舊村改造、新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逐步輻射到五峰、造水、汪前、西源、荏畲等村落,形成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五)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以鎮政府西側沿西源溪規劃建設2-3平方公里的集溫泉療養、休閒度假、商務會議於一體的生態型小城鎮;以造水村為中心,依託已入駐開發的億美集團,開發建設一個15000畝的綠色生態農業旅遊基地;以蝴蝶谷、文水山莊為主,在荏畲、西源開闢一個溫泉療養戶外運動基地;結合汀溪水庫上游主河道防洪道,在按生態環保要求對五峰進行舊村改造的同時,依託明清古堡、閩南第一始祖五峰押千觀規劃建設具有閩南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依託雲頂山和山地自然景觀,以及當年彭德清將軍率眾打游擊的舊戰場,開闢廈門第一高峰戶外運動場,形成一個生態旅遊鏈。
總之,2006年我鎮黨委、政府將加大力度全面開展工作,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我們黨政一班人豪情滿懷,發奮圖強,為全面建設汀溪“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