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善堂

永福善堂位於廣東揭普棉湖。

永福善堂前身是揭普永福善堂,始建於1938年,由其時任職的揭陽縣長林先立,普寧縣長黃促如授牌,並分別贈送匾額“善堂惡惡”和“立德存誠”。其後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第廿四挺進縱隊司令李靖化,也親臨書贈“善與人同”匾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福善堂
  • 地理位置:廣東揭普棉湖
永福善堂歷史,發展,

永福善堂歷史

永福善堂成立後,主要是對貧喪者,野亡漂溺者,童殤等實行施棺義葬,對貧病者施醫贈藥,常年兼施名聞遐邇的外用療藥、紅膏藥、跌打藥醋及傳統的特效草藥,寒冬臘月為貧民義贈麻袋疊捆說衣以禦寒,盛夏酷暑贈送解暑茶水為路人解渴並贈竹笠等。
1943年,潮汕地區旱情嚴重而鬧饑荒,棉湖地區斯時死亡二千餘人,永福善堂協同周邊兄弟善堂全力以赴做好施棺義葬工作。同時,為淨化環境,於1948年至1950年,對周邊地區大龍鬚一帶荒冢白骨五千餘具進行修埋並建成冢墓。
1950年末停辦。1986年恢復堂務。
恢復後除業導舊責外歸屑辨勸,還進一步聘請了本地13位中西醫師常年為民眾義診義醫。
1996年,申報揭西縣民政局批准,辦理社團組織的正規手續,進一步完善管理。宗旨是:“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騙愉朵則,慈善為本,救死扶危,敬老助殘,撫孤濟困,動員海內外熱心人士奉獻愛心為社會福利事業作貢獻”。
復建15年來,其主要工作是:
一、協同潮汕各兄弟善堂,先後在揭東縣玉湖鎮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汾水戰役烈士紀念碑”的建設並建了2座冢墓。參加了“梅雲老蘇區烈士紀念碑”的典禮等,不同程度地支援了一定的資金和勞力。
二、為淨化周邊環境,先後2次將歷年荒冢遺骸,土方建設和公路建設開挖的歷代先人白骨5000多具統一修埋並建成冢墓。
三、為保護國家古文物,投資43萬元修復棉湖史跡“雲湖庵”,也即永福善堂原址。該址現已列為揭西縣人民政府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四、揭陽地區實行火葬之前,為了解決社會上的貧喪、漂屍、童殤的掩埋地,經報縣國土局批准而建公冢350多壙,以濟其艱。
五、數年來,每月固定幫助敬老院五保戶老人的生活補助費和常年節日慰問等,同時對社會上的孤老病殘人員、特困戶予以救助,累計付出55萬多元。
六、1999年,經棉湖鎮人民政府批准,籌資80多萬元在棉湖雲湖公園內建設了一座比較規範的慈善大樓。
七、為貧病者施醫贈藥6233人次,耗資24.56萬元,還多次到外地賑災,耗資11.50萬元。
八、施棺義葬984宗,金額12.50萬元。推行火葬後,除積極協助政府推行此一重大舉措外,還撥出了一定資金支援貧喪晚雄晚者實行火葬。

發展

15年來,累共用於慈善資金253萬元。
該堂由於工作上合政心,下順民意,正如揭西縣委副書記、政協主席高銀林的題詞:“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因而先櫻嫌臘後得到《汕頭日報》、《揭陽日報》、《揭陽晚報》、揭陽電視台阿雅斷蘭、揭西電視台和當地電視台數十祝頌次的報導和播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