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河船工號子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永寧河船工號子
  • 主題詞:永寧河沿岸,船工號子,傳統民歌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音樂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07年
  • 認證批次:第一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

簡介

“永寧河船工號子”產生並流傳於四川西南部瀘州市納溪區至敘永縣轄區內的一種獨特的船工號子,其歷史十分悠久。它反映了永寧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反映了社會最底層勞動者的精神世界。“永寧河船工號子”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它的發聲方法和腔調是獨特的,沒有經歷過船工的生活是難以學會的,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是難以體會的。

歷史淵源

永寧河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境內,發源於四川敘永縣與雲南省的交界處,流經並貫穿整個瀘州納溪區,之後注入長江,全長152公里、縱貫瀘州市敘永縣和納溪區。舊時為打通西南商道,便於經濟往來,據敘永縣誌載,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景川侯曹震欽奉皇帝制諭,疏通永寧河道,便於川黔物資往來運送。永寧河沿岸貧困落後,物資運輸全靠水路。自明洪武二十五年疏通永寧河以來,天池這個河邊的漁村,民眾大多數就以拉縴為主,拉船為生,長年累月往返永寧河上運送鹽巴、茶葉、木材等生產、生活物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寧河上留下了船工們手抓鵝石腳蹬沙,埋頭拉縴艱苦勞作的身影。在沉重的拉船過程中,船工們為了釋放繁重的拉船體力的疲勞,緩解拉船日子勞動單調沉悶辛苦的情緒,便根據不同時間、地點、場景、人物,見啥唱啥,形成了地域文化永寧河船工號子。

基本內容

永寧河號子分“上水號子”和“下水號子”;上水號子有“拉縴號子”和“捉纜號子”;下水號子有“櫓號子”“么二三號子”“招架號子”“數板號子”四種;另還有特定情況下喊的“裝倉號子”“背船號子”“靠頭號子”和順風順水下休閒的“鰱巴郎號子”等。
每每唱起船工號子,船工們就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闖過無數急流險灘,完成繁重的拉船勞作,把一船船貨物運送到碼頭口岸,為商貿交易注入貨源,拉動貿易往來和活躍市場,為川滇黔物資運送付出了大量辛勞。

基本特徵

由於是船工號子,因此永寧河號子有許多襯詞,特有的“喔出,尼齊著”的襯詞和唱腔最具特色,是全國唯一的、獨有的。唱詞由領唱即興而發,多為歌唱沿途風光、勞動場面的內容。調式多為民族五聲調式的羽調式和角調式。曲式結構主要為多段體,並且有多聲部唱腔,這在勞動號子中是很少見的。每一首永寧河船工號子都有不同的曲調,結構相對比較完整,可以獨立歌唱,也可以合唱,一人領唱,眾人和唱,有如川劇“幫腔”的形式,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勞動工序,唱出的號子節奏不同,風格各異。永寧河上拉船及船上操作類型很多,故而永寧河船工號子節奏變化也較多。

瀕危狀況

目前,能唱船工號子的只有13人,最大年齡81歲,最小年齡69歲,平均年齡74歲,能領唱的僅有2人都是74歲。隨著交通的發展,機械代替了人工,拉縴這個職業也絕跡,因此“永寧河船工號子”處於高度瀕危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