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忘卻:一位歸國華僑的海外親歷

永不忘卻:一位歸國華僑的海外親歷

《永不忘卻一位歸國華僑的海外親歷》是2009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應瞻。

基本介紹

  • 書名:永不忘卻:一位歸國華僑的海外親歷
  • 頁數:298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叢書名: 世界華裔英才叢書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01234868
條形碼: 9787501234868
尺寸: 20.6 x 14.2 x 2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李應瞻,1929年4月生,福建龍海人,漢族,畢業於廣州南方大學僑青班、華中師範學院中文系及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進修班。
1937年至1952年作者僑居於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系第四代海外華僑,曾就讀於當地華僑國小和中學。1949年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第二屆簡師班後,任教於當地華僑國小。1952年3月返回祖國定居。
歸國學習後作者長期在高等院校從事文學教學兼文學評論、華僑問題研究工作,併兼任過湖北省僑聯副秘書長,多年來著作頗豐,常在海內外刊物上發表文章。

內容簡介

《永不忘卻:一位歸國華僑的海外親歷》作者用飽蘸血淚與充滿激情的文字,真實記錄了他自小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被迫背井離鄉,從1937年至1952年顛沛流離於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時期的生活軌跡。在戰火下,在日寇與殖民政府的白色恐怖統治下,他幾次死裡逃生,幾度失學,做過日寇皮鞭下的苦力,當過排字房的學徒工……在嚴酷的現實中掙扎、吶喊、控訴,也親眼目睹並親身參與了社會各界如火如荼的反日反殖民統治的運動……真實再現了當時的社會原貌和海外僑胞的生活狀況,深刻表達了海外僑胞與祖國人民血脈相連的情誼,也充分展現了充滿異域風情的東南亞地區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與旖旎風光。

媒體評論

書稿堪稱血寫的文字,生命的戰歌。全書的寫作不僅對世界人民的反帝反法西斯主義鬥爭史是一種富有特色的豐富與補充,具有重要的史論價值,而且也是一種彌足珍貴的貯存、繼承和發揚……真實,事跡的真實和描寫的真實的內在統一,是書稿的又一突出特點,也是它令人震撼、具有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邢煦寰(作家、教授、中華美學學會理事)
這種苦難的經歷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永遠不能忘卻的;這種不幸的遭遇也是永遠不能忘卻的,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只有深切了解了舊中國的勞苦大眾在國內、國外所經受的種種苦難,才能體會到今天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是多么來之不易,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劉興策(教授、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
這是一本富有魅力的書。我似乎看見作者緊握那支飽含激憤的鋼筆,蘸著熱血,奮筆疾書,筆尖上迸發出對日寇及其走狗們的仇恨火花。他以一個中國青年的犀利目光,審視著那即將坍塌的舊世界……
——郭韋求(作家、詩人)

目錄

人生履跡
一 富饒的九龍江平原
二 金堂城和東美小鎮
三 家鄉棣山村印象
四 先輩素描
五 金堂城裡外婆家
六 流亡海外
七 突遇風暴
八 新加坡“牛”會說話
九 摩西河畔巨港埠
十 小學生也救國
十一 移居新加坡
十二 大戰驟起
十三 新加坡淪陷
十四 “檢證”恥辱
十五 劫後餘生
十六 艱辛歲月
十七 初當苦力
十八 生命如蟻
十九 憤起反抗
二十 “馬華文具社”的勤雜工
二十一 再當苦力
二十二 摔跤比賽及與警察械鬥
二十三 歡慶日寇投降大遊行
二十四 失卻良機
二十五 坎坷求學路
二十六 《南洋商報》做學徒
二十七 夜讀“後覺公學”
二十八 久旱逢甘露
二十九 政治風雲影響下的校園運動
三十 老師有良莠,同窗分左右
三十一 歡慶新中國
三十二 愛國豈有“罪”?
三十三 父母返鄉
三十四 畢業感言
三十五 初為人師
三十六 新聘女教師與可愛的學生
三十七 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教學生活
三十八 比翼雙飛
三十九 暗流涌動的校園
四十 脫離險境
四十一 親情各不同
四十二 歸航
筆痕集萃
恥辱昭南島
我走過來的道路
說勞動
秋天裡的春天
唱出一個春天來
毀滅的死期
憲法草案引發的聯想
幸福的海洋
我鄭重地簽下了名字
致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封信
星輝
沒出息的阿六
“新客”的悲哀
鄉愁
摩西河啊,咆哮吧!
陰沉的日子
生命的掙扎
未寄的信
神誕
植物園趣遇
向太陽
慈母
呂咪先生和後覺公學
一顆永閃光芒的“綠星
不平的鼓聲,華僑的悲劇
何謂華僑?
應該重視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文藝的研究
淺談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文學及其文學史分期
話說“峇峇
紅辣椒和香榴槤
一隻白毛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