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山鉛鋅金銀礦床

大型多金屬礦床。位於湖南省常寧市東北,構造處於江南古陸東南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口山鉛鋅金銀礦床
  • 外文名:Shuikoushan lead-zinc-gold-silver de-posit
  • 學科:礦床地質學
  • 詞目:水口山鉛鋅金銀礦床
釋文:礦區出露下二疊統棲霞、茅口灰岩,上二疊統樂平煤系,白堊系下統東井組紅色岩層和燕山期花崗閃長岩岩體。礦體賦存於岩體與棲霞灰岩外接觸帶和破碎帶中。已知礦化帶長1000餘米,延伸大於500米,礦體形態極為複雜,以筒狀、柱狀、囊狀、脈狀為主。探明鉛、鋅金屬量197萬噸,硫鐵礦888萬噸。20世紀70年代,通過綜合找礦,發現了紅層覆蓋區下的康灣鉛鋅礦床,探明鉛、鋅金屬量141萬噸,含鉛3.92%、鋅4.48%。80年代以來,又相繼發現了龍王山、老鴉巢、仙人岩金礦床,累計探明金礦儲量近100噸,銀大於2000噸。礦石多呈角礫狀、塊狀和土狀。礦物成分比較複雜,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砷黝銅礦、自然金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和螢石等。圍岩蝕變有矽卡岩化和矽化等。礦石品位高,鉛、鋅、金、硫為主要開採對象,銅、銀可綜合回收。礦床成因過去認為屬矽卡岩型礦床,有人認為是中—高溫熱液交代礦床或受接觸破碎帶控制的中溫熱液交代礦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