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社會教育研究

民國社會教育研究

《民國社會教育研究》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的一本書 。

基本介紹

  • 書名:民國社會教育研究
  • 作者:楊才林
  • ISBN:9787509721391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上架時間:2011-7-1
出版日期:2011 年5月
開本:16開
頁碼:385
版次:1-1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1912-1949),80%以上的中國人是文盲,“愚、窮、弱、私”是通病,外國人恥笑為“東亞病夫”、“一盤散沙”。當時的新式學校教育又存在四大弊病:制度照搬西方;受教育者大多只為做官;內容不實用,畢業即失業;對鄉村增益少。為了培養“新民”,為了“喚起民眾”,為了彌補學者教育的不足,政府和社會團體推進社會教育三十多年。其間開創了哪些事業?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成效如何?《民國社會教育研究》將為你一一展開。
《民國社會教育研究》由楊才林編著。

目錄

緒論
一 本書的研究目的
二 民國社會教育史的文獻和研究狀況
三 本書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和主要內容
四 民國社會教育的概念及其相關概念辨析
第一章 民國社會教育推進的根
第一節 “作新民”與“喚起民眾”
一 “作新民”
二 “喚起民眾”
第二節 革新教育
一 學校教育的弊病
二 社會教育的使命
第二章 民國社會教育發展進程
第一節 通俗教育運動時期
一 通俗教育運動興起的原因
二 通俗教育運動的主要內容
三 通俗教育運動的特點及影響
第二節 平民教育運動時期
一 平民教育運動興起的原因
二 平民教育運動的主要內容
. 三 平民教育運動的特點及影響
第三節 民眾教育運動時期
一 民眾教育運動興起的原因
二 民眾教育運動的主要內容
三 民眾教育運動的特點及影響
第四節 戰時社會教育
一 戰時社會教育的興起
二 戰時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
三 戰時社會教育的特點
第三章 民國社會教育行政
第一節 社會教育行政機構和制度
一 社會教育行政機構
二 社會教育制度
第二節 社會教育目標和中心任務
一 社會教育目標
二 社會教育的中心任務
第三節 社會教育人員
一 社會教育人員的培養
二 社會教育人員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社會教育經費
一 ~年的社會教育經費
二 ~年的社會教育經費
第四章 民國社會教育設施
第一節 民眾教育館
一 民眾教育館的沿革
二 民眾教育館的擴充
三 民眾教育館的設施和工作
四 民眾教育館的弊病
第二節 民眾學校
一 民眾學校的沿革
二 民眾學校的規程
三 民眾學校的困難
四 民眾學校的弊病
第三節 圖書館
一 圖書館事業的兩大助力
二 圖書館事業的管理與規程
三 圖書館事業的進展
四 圖書館事業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博物館
一 博物館的設立
二 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第五節 科學館
一 科學館的設立
二 科學館事業的開展
第六節 禮樂館
一 禮樂館的設立
二 禮樂館事業的起步
第五章 民國社會教育事業
第一節 通俗演講
一 民國元年至五四運動前的通俗演講
二 五四運動時期的通俗演講
三 北伐戰爭至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通俗演講
第二節 通俗讀物
一 通俗讀物的編印
二 舊有通俗讀物的內容特點及作用
三 新編通俗讀物的內容特點及作用
第三節 電化教育
一 電化教育行政
二 電化教育的開展
三 電化教育的困境
第四節 識字教育
一 文盲問題
二 識字教育運動的開展
三 識字教育運動的績效
第五節 生計教育
一 生計教育的種種主張
二 生計教育事業
三 生計教育的困境
第六節 社會體育
一 社會體育興起的原因
二 社會體育的推廣
三 社會體育的流弊與成效
第六章 民國社會教育總評
第一節 民國社會教育的成效
一 通俗教育運動時期的成效
二 平民教育運動時期的成效
三 民眾教育運動時期的成效
四 戰時社會教育的成效
第二節 民國社會教育的弊病
一 社會教育理論尚未系統化
二 社會教育事業“全面開花”
三 “到農村去”的虛偽
四 施教方法不當
第三節 民國社會教育的制約因素
一 社會經濟因素
二 社會政治因素
三 社會心理因素
結語
一 民本觀、民力觀——民國社會教育的思想基礎
二 挽救危亡與解放民眾——民國社會教育的重心變奏
三 從臣民到公民——民國社會教育的高端目標
四 改良與革命——民國社會教育的雙重意義
附錄
一 民國社會教育法令、規章
二 《確定中國社會教育制度系統案》
三 《社會教育法草案》
四 民國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官員一覽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