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管理

比較教育管理

《比較教育管理》是200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介紹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和中國七個國家各級教育管理制度的歷史沿革和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

基本介紹

  • 書名:比較教育管理
  • ISBN:9787534386244
  • 頁數:483
  • 定價: 43.00元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 出版時間:2008-1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信息,序言,文摘,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叢書名: 比較教育研究叢書 平裝: 482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4386244

內容簡介

《比較教育管理》就教育行政管理、學校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理論三個主要問題進行了比較研究。

編輯推薦

《比較教育管理》可作為高等師範院校教育專業本科和比較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管理幹部進修班及其他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參考教材。《比較教育管理》可以說是一部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著作,編者期望能給教師教學研究與學生學習提供相關的參考與借鑑。

作者簡介

李春生,國家教育部比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比較教育研究專家。自1981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以來,一直從事比較教育的研究和教學,主要研究方向有:比較高等教育、比較師範教育和比較教育管理。

目錄信息

第一章 美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理論的發展及管理人員的培訓與任用
第五節 教育管理髮展的若干趨勢
第二章 德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三章 英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和發展趨勢
第四章 日本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現行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五章 法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六章 俄羅斯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管理的特點及其形成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聘任和培訓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七章 中國教育管理
第一節 中國教育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
第四節 教育管理人員的資格、培訓與聘任
第五節 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八章 教育行政管理比較
第一節 中央集權制
第二節 地方分權制
第三節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並存制
第四節 結論
第九章 學校教育管理比較
第一節 學校的法定地位
第二節 學校內部管理機構
第三節 管理的實施
第四節 改革趨勢
第十章 教育管理理論比較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工業文明時代的教育管理及其流派
第三節 資訊時代教育管理理論發展的

序言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重建了比較教育學科。三十年來比較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世界的視野、各國的經驗。比較教育學科本身的建設也有了空前的發展。自從1982年出版解放後第一本《比較教育》教科書以後,比較教育專著叢書林立,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研究隊伍不斷擴大,自1979年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1985年招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以來,全國比較教育碩士學位授權點已達2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已達7個,每年培養的碩士和博士達數百人
比較教育研究如此繁榮,但業內人士卻感到比較教育存在著學科危機。危機表現在哪裡?許多學者認為,危機主要表現在學科沒有自己的方法論,教育學的各種分支學科都要採用比較的方法,比較教育沒有自身的特點。其實,學科是科學的分類,早期科學分類是很簡單的,許多學科都包含在哲學這個大門類之中,直到近代科學的發展,科學研究拓展到各個領域,才出現了近代學科的分類。所以許多方法是共同的,學科之間方法論的借用是不足為奇的。關鍵是研究的對象有無特殊性,學科是否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如果從這方面來講,比較教育還是有它的學科獨特性。教育學科中所有學科都在研究教育問題,但他們只是從自身學科的視角研究這些問題。例如,教育哲學是研究教育活動中的哲學問題;教育經濟學是從經濟學的視角研究教育的投入和產出;教育社會學則從社會學的視角研究教育在社會變遷中的作用。而比較教育則要從世界的大視野來審視教育問題,要比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教育特質和共同發展趨勢。這種比較至今還沒有哪一門學科能夠替代。

文摘

評議會:在大學這一級,除了副校長外,評議會是唯一直接與各學部和系打交道的管理機構。其規模為50~200人不等。成員通常包括全體教授和少數非教授教師的代表以及學生代表。副校長是評議會的當然主席。評議會的開會次數與校務委員會相近。評議會實際上享有制定大學學術政策的全部權力。它負責受理各學部委員會提交的有關報告和建議,向校務委員會推薦副校長以及教師的人選,負責本科生的教學和紀律,批准研究生的課程和科研計畫。評議會設有一個執行委員會和若干專門委員會,負責具體工作。
新型大學的領導機構是董事會,董事會負責大學的全面事務。董事會成員12人~24人,包括校外成員(至少占一半)、需有由學術機構確定的兩名教師和兩名學生代表、雇員、學生代表和地方當局推選的代表(1~9人)。
副校長:英國各大學的副校長是大學各方面實際工作的主持人。因為校長多為終身榮譽職位,一般由女王、王室成員、地方長官或社會名流擔任。除一名主持全面工作的“主管副校長”外,大學還設有一名或一名以上具體負責某一方面事務的“專家副校長”。
此外,大學的主要行政官員還有負責官方事務和檔案的註冊長(Registrar)或幹事(Secretary),管理財務、財產和建築的財務和財務長(Bursar)。
還值得一提的是,各大學的決策過程是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有關學術事務的政策最初由系或學部委員會提出,然後作為一項建議提交給評議會,評議會再轉送校務委員會待批。同樣,有關行政管理和財務工作方面的政策首先經過某個委員會的討論,然後才提交給校務委員會。
在牛津、劍橋等學校,大學一級下面還有學院(College)這一層,但這種學院和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文學院、理學院等學院(Sch001)是完全不同的,它們只是實行寄宿制和導師制的一種組織,並非系和學部的上級行政組織。一般說來,各學院聘有不同學科的教師,也收不同學科的學生。大學內同一學科的教師分散在不同的學院裡。教師既屬於某一學院,同時又屬於某一系或學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