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中國漢字)

毒(中國漢字)

毒,du,從

〈名〉

(1) 會意。從屮(象草木初生),毒聲。本義:毒草滋生。

(2) 毒物;毒藥 [poison]

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進入肌體後,能與肌體發生生物化學或生物物理作用,進而干擾或破壞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狀態,甚至危及生命

又解:

毒,是高度集聚的意思。理由:

查《說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

【白話文】毒,厚,對人體有害的草到處生長。

古人限於認識,認為毒從植物中生,只拿對人體有害來說事,所以把毒解釋為“害”。但現代人研究表明,某些天然氣、化學物質也有害。

關鍵是這個“厚”字怎么解釋。厚,相對於生命體,指味厚,有害成份濃度厚,“害處”集中。毒如果理解為“聚”,任何東西高度聚集必成“毒害”。當陽光用凸透鏡聚集可以使可燃物著火,人們說三伏天的陽光“毒”就好理解了。又說某人目光“毒”,一是目光有神,二是注視力高度集中,仿佛能看穿一切,體現的都是一個“聚”。如果心中怨氣高度聚集,必成“兇狠”或“恨”意。所以用“害”來解釋毒至少是不全面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u
  • 鄭碼:CIZY
  • U:6BD2
  • GBK:B6BE
  • 拼音:dú,dài,dǔ
  • 釋義: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
  • 出處:《尚書·微子》
讀音介紹,筆畫部首,釋義信息,

讀音介紹

dài

筆畫部首

筆畫數:9
部首:母
筆順編號:112155414
五筆:86版 GXGU

釋義信息

毒
(1) ㄉㄨˊ
(2) 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氣。~性。~餌。~藥。~蛇。吸~。販~。
(3) 害,傷害:~害。~化。~殺。莫予~也(沒有誰能危害我,即誰也不能把我怎么樣)。
(4) 兇狠,猛烈:~辣。~計。~刑。狠~。惡~。 (5) 恨,以為:令人憤~。
(5)有害的影響:~素。~瘤
(6)統治:這個意思只在古文裡出現。例如:“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吉又何咎矣!”。毒在做統治時不帶貶義,應當注意類似“秦以無道毒下”時的翻譯,應該是秦國以無道昏庸統治天下,而不是秦國以無道昏庸毒害天下
dài
(1) ㄉㄞˋ
(2) 古同“玳”,玳瑁
“毒與篤,同韻同義。此為同韻之字代本字之例。《尚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史記·宋微子世家》引 作:“天篤下災,亡殷國……”(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1962年2月)
身毒——
印度河流域古國名。始見於《史記》,為中國對印度的最早譯名。原文為梵語Sindhu,古波斯語訛為Hindhu,古希臘語更轉為Indus。其後中國古文獻中亦作申毒、辛頭、信度、身度、天竺、賢豆、印度等,皆同音異譯。其領域有時亦包括印度河以東的南亞次大陸地區。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左右到達帕米爾以西的大夏,聽說在大夏東南數千里有身毒國,並在大夏看到從身毒國販運來的邛竹杖和蜀布。張騫認為大夏在漢西南,而身毒在大夏東南,則身毒應距中國蜀郡不遠。漢武帝聽信此言,從蜀郡四道出使,企圖從中國的西南地區經身毒通往大夏,但因當地少數民族的阻攔沒有成功。據《後漢書·西域傳》所載,中國在2世紀時對身毒的地理、物產、宗教、政治情況已有初步了解;且知當時身毒許多地區皆屬“月氏”,即早期貴霜帝國(即貴霜)。這是由於東漢時佛教已傳入中國的緣故。
詞語
【毒害】 #dúhài 用有毒的東西使人受害。
〖例句〗不健康的書刊會毒害青少年的心靈,使他們產生錯誤的觀念和行為。
【毒辣】 #dúlà 心腸或手段等狠毒殘酷。
〖例句〗敵人的手段再陰險毒辣,也不會使真正的革命者屈服。
【毒品】 #dúpǐn 指作為嗜好品用而對身體有害的鴉片、海洛因、嗎啡等。
【毒手】 #dúshǒu 殺人或害人的狠毒手段。
〖例句〗公安幹警輪流防衛,讓犯罪分子沒機會下毒手。
【毒劑彈】舊稱'毒氣彈'。包括毒劑炮彈、毒劑炸彈等。彈體內裝毒劑和少量炸藥。爆炸後主要以散發的毒劑傷害人畜。
【毒劑地雷】見【化學地雷】。
【毒品】特指具有麻醉性質而為某些人作為嗜好品的東西。如鴉片、嗎啡、海洛因等。這類毒品為國際社會嚴厲查禁。
【毒氣彈】參見【毒劑彈】。
毒腺】動物體內分泌毒液的腺體。如毒蛇的毒腺同毒牙相通,蜘蛛的螫肢和工蜂的尾部都有毒腺。有利於動物防禦
【毒刑】殘酷的肉刑。
【毒瘤】公安幹警剷除黑幫,為社會除去毒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