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蜘蛛級護衛艦

毒蜘蛛級護衛艦

毒蜘蛛級護衛艦又叫做塔朗圖爾級護衛艦,毒蜘蛛級護衛艦是前蘇聯在納努契卡級護衛艦基礎上,於70年代末期設計出來。“毒蜘蛛”是其北約代號。上世紀70年代末,前蘇聯在名為“1241”的飛彈護衛艦工程中開發研製。“毒蜘蛛”級護衛艦比它的前型艦“納努契卡”還要小。艦長僅為56.5米,全寬僅為11.5米,由總功率為22000千瓦的燃氣輪機驅動,航速可以達到38節以上。在全球同級噸位的艦艇中,“毒蜘蛛”的速度和適航性都是拔尖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毒蜘蛛級護衛艦
  • 別稱:塔朗圖爾級護衛艦
  • 艦長:56.5米 
  • 全寬:10.5米  
  • 類別護衛艦
  • 編制:34人 
  • 滿載排水量:55噸 
  • 航速:36節 
結構特點,使用情況,裝備,飛彈:,火炮:,誘餌:,型號演變,俄羅斯,保加利亞,印度,波蘭,羅馬尼亞,烏克蘭,越南,葉門,

結構特點

貫通式主甲板由艦首延伸至艦尾,從高艦首要艦舯部呈流線型過渡,並自然向下傾斜到略高的艦尾;裝備的“毒蜘蛛”II/III級在艦橋或主桅頂部裝有雷達整流罩;醒目的朝向前方的“冥河”反艦飛彈發射管位於主甲板緊靠主桅位置(左右舷各兩座);30毫米/65艦炮位於後上層建築後緣左右舷。

使用情況

因其火力設備齊全而先進、擔負使命多而重要被定為護衛艦。因其火力猛,防空能力強。前蘇聯共建造了12艘的毒蜘蛛級護衛艦,探測設備也較先進。它的指控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電子戰設備也較完善。不過,從已知設備看,它不能擔負攻潛任務。它在護衛艦家族中畢竟屬於小字輩之列。

裝備

飛彈:

反艦飛彈——4部(2座雙聯裝)彩虹設計局SS-N一2c/DMod1“冥河”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印度K91、K92號裝備16部(4座四聯裝)SS一N一25反艦飛彈),SS-N-22“日炙”(3M-82“白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座雙聯裝,“毒蜘蛛”III級裝備);防空飛彈--SA-N一5“聖杯”四聯裝防空飛彈發射裝置(保加利亞、印度、波蘭、俄羅斯、烏克蘭、越南、葉門)。

火炮:

1門76毫米(3英寸)/60艦炮(印度K91、K92號裝備1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3英寸)/60超速炮);2門30毫米/65AK630炮。

誘餌:

2部PK16型或4部PK10(“毒蜘蛛”III級裝備)型干擾發射裝置;PK16干擾發射裝置(印度和波蘭)。

型號演變

俄羅斯

“毒蜘蛛”II級:R125;R29;R71。
“毒蜘蛛”III級:R291;R129;R187;R2;R293;R271;R20;R14;R18;R24;R297;R109;R239;R60;R298;R19;R261;R5;R142。

保加利亞

“穆爾尼亞”號(101)。

印度

“維爾”號(K40);“尼爾布希克”號(K41);“尼帕岸’號(K42);“尼什安克”號(K43);“尼爾格哈特”號(K44);“維布胡提”號(K45);“維布爾”號(K46);“維納什”號(K47);“維杜特”號(K48);“納莎克”號(K83);“普拉哈”號(K98);
“普拉巴爾”號(K99);“普拉拉亞”號(K91)。

波蘭

“戈爾尼克”號(434);“胡特尼克”號(435);“梅塔洛維奇”號(436);“波爾尼克”號(437)。

羅馬尼亞

“茲波魯爾”號(188);“佩斯卡盧索爾”號(189);“拉斯圖努爾”號(190)。

烏克蘭

“普里德涅普羅夫耶”號(原“尼古波爾”號,R54,現舷號u155)。

越南

HQ371;HQ372;HQ373;HQ374。

葉門

124(原9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