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旅

歷史巡演第一段行程在1996年9月7日,從捷克布拉格的Letna Park 開幕,在1997年1月4日,夏威夷火奴魯魯(即“檀香山”)的Aloha體育館閉幕。第二段行程在1997年5月31日,德國不萊梅的Weserstadion 開幕,在同年10月15日,南非德班King's Park Rugby 體育館結束。

其中1996年首場布拉格站人數最多(125,0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之旅
  • 外文名:History World Tour(HWT)
  • 時間:1996-1997
  • 類型:巡演
  • 範圍:全球
巡演日期,巡演曲目,巡演日程,1996年(第一階段),1997年(第一階段),1997年(第二階段),巡演備忘錄,參演群體,伴舞,歌者,樂隊成員,巡演創作,巡演製作,巡演贊助,

巡演日期

次數
第一輪:1996年9月7日-1997年1月4日
第二輪:1997年5月31日-1997年10月15日

巡演曲目

基輔大門序曲
歷史之旅
Scream
They Don't Care About Us(包含"History"聲音片段)
In The Closet(包含"She Drives Me Wild" 聲音片段)
Wanna Be Starting Somethin'
Stranger In Moscow
Smooth Criminal
[間奏:The Wind]
You Are Not Alone
The Way You Make Me Feel(1996年9月7日-1997年6月15日)
Jackson 5歌曲串燒(I Want You Back-I The Love You Save-I'll Be There)
Off The Wall歌曲串燒:Rock With You-Off The Wall-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96年9月7日-97年6月10日)
[間奏:Remember The Time視頻編輯插曲]
Billie Jean
Thriller
Beat It
Come Together+D.S.(第一階段:1996年9月7日-1997年1月4日)
Blood On The Dance Floor(1997年5月31日-1997年8月19日)
[間奏: Black Or White音樂錄影-黑豹部分]
Dangerous
[間奏:Black Or White音樂錄影-開頭部分]
Black Or White
Earth Song
[間奏:We Are The World]
Heal The World
[間奏:”They Don't Care About Us“背景音樂]
History
註:
歷史之旅
縱觀整場巡演,麥可傑克遜的舞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年齡及身體的原因,大部分歌曲都是一部分對口型的形式表演的,不過令人欣慰的是“Wanna Be Starting Somethin'”與“Jackson 5歌曲串燒”是一直現場演唱的,這在歐美歌手中算是罕見的。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越到後期麥可傑克遜越發的消瘦(詳情可見96年吉隆坡站(38歲)與97年(39歲)赫爾辛基站對比)這也能看出八十餘場的確對他的身體是一種挑戰。
“Off The Wall”時代歌曲串燒在1996年10月7日突尼西亞、11月1日孟買、11月14日和16日悉尼、11月19日布里斯本、和12月20日東京站被取消。
“Come Together/D.S.”在1996年11月1日孟買、11月14日和16日悉尼、11月19日布里斯本、和12月20日東京站被取消。
“Blood On The Dance Floor”在1997年7月2日維也納站被取消。
“Dangerous”在1996年12月20日東京站被取消。
"Smile"在巡演最後一場南非杜班站演唱。
總的而言,這是一次精彩的巡演,真正意義的詮釋了現代流行音樂演唱會的一個主導思想,絢麗的燈光,華麗的舞美,還有卓越的現場表演。

巡演日程

1996年(第一階段)

9.7 布拉格(捷克) 125,000 Letna Parc
9.10 布達佩斯(匈牙利) 45,000 Nepstadion ntezmenyei
9.14 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 70,000 國家體育場
9.17 莫斯科(俄羅斯) 50,000 Dynamo
9.20 華沙(波蘭) 110,000 Bemowo
9.24 薩拉格沙(西班牙) 45,000 La Romareda
9.28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9.30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10.2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10.7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 60,000 El Menzah
10.11 漢城(韓國) 50,000 奧林匹克體育場
10.13 漢城(韓國) 50,000 奧林匹克體育場
10.18 台北(中國) 40,000 中山足球場
10.20 高雄(中國) 30,000 露天廣場
10.22 台北(中國) 40,000 中山足球場
10.25 新加坡 35,000 國家體育場
10.27 吉隆坡(馬來西亞) 40,000 Merdeka
10.29 吉隆坡(馬來西亞) 40,000 Merdeka
11.1 孟買(印度) 60,000 Andheri
11.5 曼谷(泰國) 40,000 MuangThongThani城市中心
11.9 奧克蘭(紐西蘭) 43,000 Ericson
11.11 奧克蘭(紐西蘭) 43,000 Ericson
11.14 悉尼(澳大利亞) 40,000 SCG
11.16 悉尼(澳大利亞) 40,000 SCG
11.19 布里斯本(澳大利亞) 40,000 ANZ
11.22 墨爾本(澳大利亞) 65,000 MCG
11.24 墨爾本(澳大利亞) 65,000 MCG
11.26 阿德雷德(澳大利亞) 30,000 Adelaide圓體
11.30 珀斯(澳大利亞) 20,000 Burswood巨蛋
12.2 珀斯(澳大利亞) 20,000 Burswood巨蛋
12.4 珀斯(澳大利亞) 20,000 Burswood巨蛋
12.8 馬尼拉(菲律賓) 55,000 Paranaque亞洲世界
12.10 馬尼拉(菲律賓) 55,000 Paranaque亞洲世界
12.12 東京(日本) 45,000 東京巨蛋
12.15 東京(日本) 45,000 東京巨蛋
12.17 東京(日本) 45,000 東京巨蛋
12.20 東京(日本) 45,000 東京巨蛋
12.26 福岡(日本) 40,000 福岡巨蛋
12.28 福岡(日本) 40,000 福岡巨蛋
12.31 斯里巴加灣港(汶萊) 4,000 Jerudong公園

1997年(第一階段)

1.3 檀香山(夏威夷) 35,000 Aloha Bow
1.4 檀香山(夏威夷) 35,000 Aloha Bow

1997年(第二階段)

5.31 不萊梅(德國) 55,000 Weserstadion
6.3 科隆(德國) 60,000 Mungersdorfer
6.6 不萊梅(德國) 55,000 Weserstadion
6.8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6.10 阿姆斯特丹(荷蘭) 50,000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
6.13 基爾(德國) 55,000 Nordmark體育場
6.15 蓋爾森克肯(德國) 50,000 Parkstadion
6.18 米蘭(義大利) 45,000 聖西羅
6.20 洛桑(瑞士) 35,000 La Pontaise
6.22 伯滕堡(盧森堡) 45,000 Krakelschaff
6.25 里昂(法國) 25,000 Gerland
6.27 巴黎(法國) 65,000 王儲公園
6.29 巴黎(法國) 65,000 王儲公園
7.2 維也納(奧地利) 50,000 Ernst-Happel
7.4 慕尼黑(德國) 70,000 奧林匹克體育場
7.6 慕尼黑(德國) 70,000 奧林匹克體育場
7.9 雪菲爾德(英格蘭) 45,000 唐谷體育場
7.12 倫敦(英格蘭) 73,000 溫布利
7.15 倫敦(英格蘭) 73,000 溫布利
7.17 倫敦(英格蘭) 73,000 溫布利
7.19 都柏林(愛爾蘭) 40,000 RDS
7.25 巴塞爾(瑞士) 55,000 聖雅葛布
7.27 尼斯(法國) 35,000 西部體育場
8.1 柏林(德國) 77,000 奧林匹克運動場
8.3 萊比錫(德國) 60,000 Festwiese
8.10 霍肯漢姆(德國) 80,000 霍肯漢姆體育場
8.14 哥本哈根(丹麥) 45,000 Parken
8.16 哥德堡(瑞典) 50,000 Ullevi
8.19 奧斯陸(挪威) 45,000 Valle Hovin
8.22 塔林(愛沙尼亞) 40,000 音樂節慶廣場
8.24 赫爾辛基(芬蘭) 50,000 奧林匹克運動場
8.26 赫爾辛基(芬蘭) 50,000 奧林匹克運動場
8.29 哥本哈根(丹麥) 45,000 Parken
9.3 奧斯坦德(比利時) 55,000 Wellington Hypodrome
9.6 瓦拉多里德(西班牙) 45,000 Nuevo Jose Zorrilla
10.4 開普敦(南非) 35,000 格蘭波恩特體育場
10.6 開普敦(南非) 35,000 格蘭波恩特體育場
10.10 約翰內斯堡(南非) 50,000 約翰內斯堡體育場
10.12 約翰內斯堡(南非) 50,000 約翰內斯堡體育場
10.15 杜班(南非) 45,000 王者公園體育場

  
部分票樣
歷史之旅
歷史之旅
歷史之旅
歷史之旅
歷史之旅

巡演備忘錄

“HIStory”巡演橫跨全球五大洲35個國家56座城市,共舉辦了82場,吸引了450萬歌迷到場觀看,平均每場演唱會觀眾人數達到54,878!“HIStory”世界巡演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巡演!
歷史之旅
麥可在舞台上穿著的金色亮裝是由世界著名時裝設計大師範思哲設計,他在“Dangerous”巡演期間就為麥可設計了好些服裝。
1996年9月10日在紐西蘭的第一大城市奧克蘭,麥可第一場演唱會的門票在三個半小時內銷售一空,創紐西蘭音樂會門票銷售最快紀錄,加售的第二場演唱會門票同樣很快告罄。
1996年9月14日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兩場演唱會的門票在45分鐘內銷售一空。組織者不得不在原定計畫之外加售一場,三場演唱會共銷出門票15萬張。
1996年9月17日,莫斯科演唱會賣出了5萬張門票,創下俄羅斯歷史記錄。
1996年9月20日,麥可在波蘭的第一場演唱會吸引了10-12萬觀眾,再創當地歷史記錄!
1996年10月5日,麥可再在澳洲創下演唱會門票銷售記錄--頭兩場演唱會的13萬張門票在2小時內銷售一空。不久,另外超過17.5萬張門票也在隨後的8小時內全部告罄。
1996年10月7日,麥可在非洲創下歷史。他在突尼西亞超過6萬名觀眾面前首次表演,所有的收入捐給了當地慈善機構。
一場1996年10月在韓國漢城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的“HIStory”演唱會被Sony Music公司錄製發行(VHS,區域性發行,僅在亞洲地區)。
1996年1月18日麥可與“貓王”Elvis Presley的獨生女Lisa Marie 19個月的婚姻宣告失敗後,麥可的個人生活一直是傳媒關注的焦點,各種訊息不脛而走。正當人們對各種傳聞莫衷一是之時,11月4日,麥可在Epic唱片公司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洛杉磯一家醫院的護士Debbie Rowe小姐已懷上了他的孩子,他們共同的孩子將於1997年2月出生。麥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很激動,我很快要做父親了。我期盼著我的小寶貝的誕生,望在座在各位尊重Debbie、我和孩子的私生活……我就要夢想成真了。”同時,麥可還駁斥了英國《每日鏡報》、《世界新聞》等媒體散布的謠言。據英國的這兩家小報透露:黛碧·羅薇以人工授孕的方式為麥可懷上了孩子,麥可則向羅薇支付了52.8萬美元的報酬。但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麥可並未提及與羅薇的婚姻之事。不過,出乎人們意料的是,10天后,即11月14日的演唱會後,38歲的麥可突然和Debbie在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家私人禮堂舉行了婚禮。這一訊息成為悉尼當天的頭條新聞。
1996年12月,麥可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布里斯班墨爾本、阿德雷德、珀斯等五個城市舉辦了9場演唱會,至少有34萬澳大利亞觀眾觀看了演唱會。有數千歌迷跟隨著麥可,觀看了在五個城市的所有演唱會。10月份預售的17.5萬張門票也在8小時內銷售一空。後來為滿足觀眾的需要,M麥可不得不在澳大利亞加演了三場。其個人專輯《History》也因此一舉躍上了澳大利亞流行音樂榜的榜首。
1996年11月11日,麥可在紐西蘭為至少86,000觀眾進行表演,這是紐西蘭歷史上出席音樂會觀眾人數的最高記錄。
1997年1月3日和4日,麥可在夏威夷檀香山兩場總計7萬的觀眾面前進行表演。這是他自從1989年以來第一次在美國開演唱會。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歌手能在此售空門票,而Michael這次卻在24小時內一舉售空了兩場,創下新記錄!頭一場演唱會的35,000張門票在4小時內售完,加售的第二場門票了很快售空。為了能夠一睹當今“流行音樂之王”的風采,許多歌迷甚至從頭天晚上即開始排隊購票,到次日早晨8點正式售票時,大約有兩萬多歌迷在阿諾哈體育場外排起了長蛇陣。歌迷們爭先恐後,有的還衝進了售票處的隔離欄,阿諾哈體育場一片混亂。宣傳公司官員Jim Fulton不無感慨地說:“在夏威夷我還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面。”而夏威夷演唱會承辦商Tom Moffatt也感嘆道:“我從來沒有見過像這樣的盛況,……以前這裡來過Rolling Stones、Elton John、Julio Iglesias、Eagles……但沒有誰比得上麥可……”
1997年2月,麥可和Debbie的兒子Prince Michael Jackson Jr.出生在洛杉磯的塞德西萊醫療中心。麥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此刻的心情無法用語言描繪。我一直在祈禱,希望上帝會保佑我們的兒子,我將盡我所能去做一個好父親。我感謝歌迷們長期以來對我的支持,但我希望大家理解我和Debbie的心情,我們需要自己的兒子,”他激動地說,“我是在輿論的包圍中長大的,但我不希望這一切發生在我兒子身上。請尊重我們的願望,給我們的兒子一片屬於他自己的世界。”麥可的愛子之情溢於言表。
1997年3月25日,在芬蘭赫爾辛基,5萬張票在5個小時內售完,創下芬蘭歷史記錄。
1997年6月的第一周內,麥可在德國演唱會的門票銷售達到了55.4萬張,超過了歷史上在德國舉辦的任何一次巡迴演唱會。如果加上麥可同年8月10日起在德國開始的另外五場演出,其在德國的票房紀錄更是盛況空前。而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25萬人到現場觀看了麥可的演唱會,也就是說,在1400萬人口的荷蘭,大約有2%的人親臨了歌王的演唱會,創荷蘭歷史的新紀錄。
1997年6月22日,大約四萬觀眾出席了盧森堡“HIStory”演唱會,在這個只有40萬人的國度,10%的人口親臨現場!而這場演唱會也因為以下的突發事件而格外引人注目:當天盧森堡人民正在慶祝“大公國紀念日”,天氣在兩日的陰雨後,也漸漸轉晴。觀眾都鬆了口氣並準備好參加麥可首次在盧森堡舉行的演唱會。演出按原計畫在露天公園體育場內開始。正在人們為精彩的演出而興高采烈之時,天上突降暴雨,幾秒時間內,舞台上已經如洪水泛濫一般,而麥可正在演唱令人心碎的歌謠“Stranger In Moscow”。這時全場鴉雀無聲,所有麥可的隨員都屏住了呼吸:麥可還能在這么大的雨中繼續表演下去嗎?工作人員發瘋似地用毛巾擦拭著舞台--簡直就是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麥可這時並沒有失去節拍,他在雨中滑步、舞蹈。而觀眾們也根本沒有去尋求庇護,而是在暴雨中為麥可的每一個動作而歡呼雀躍。無情的暴雨、震雷的天空、一望無際的觀眾和麥可精力充沛地表演共同構築了歷史上最戲劇化、最激動人心的演唱會現場。麥可事後表示:他永遠不會把歌迷棄留在雨中而自己卻想辦法躲到一邊去;他還表示他十分十分熱愛這場演出,為此,麥可也得到了當地報紙的高度評價(新聞來源:Epic公司)。
1997年7月4日和6日,麥可在慕尼黑舉行的兩場演唱會(包括花絮)被德國電視台SAT.1頻道錄製播出,後來該電視台還把著作權賣給了世界上其他好些國家。以下這些演唱會也被各國有線電視台錄製播出過:1996年9月14日-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1996年10月-漢城(韓國 今首爾)、1996年10月-吉隆坡(馬來西亞)、突尼西亞(突尼西亞),1996年11月-奧克蘭(紐西蘭)、1996年12月-馬尼拉(菲律賓)、1997年8月-哥本哈根(丹麥)、1997年8月16日-哥德堡(瑞典)、1997年8月-赫爾辛基(芬蘭)。
歷史之旅
1997年7月,在英國倫敦的溫布利大體育場,據票房統計有212,601人觀看了麥可的“History”演唱會。加上以前“Bad”和“Dangerous”兩次巡演在該體育場的觀眾人數,麥可在7月17日晚又創造了一項新紀錄--在溫布利大體育場出席其個人演唱會的觀眾達到了100,0000!
1997年10月,德國站票房統計公布:共有超過60萬人觀看了麥可的演唱會,打破了7年前由滾石樂隊創下的記錄(55萬人)。
在“History””巡演期間,當表演“You Are Not Alone”一曲時,總會有一個幸運的女孩被選上台去與麥可共舞。
在黛安娜王妃意外身亡的當天,麥可取消次日的演唱會,並把接下來兩場演唱會獻給了王妃。1997年9月12日,麥可作客Barbara Walters的“20/20”節目,在訪談中他表示會永遠銘記黛安娜。巡演技術統計
此圖片為《地球之歌》畫面此圖片為《地球之歌》畫面
共有160固定職員為麥可的“HIStory”世界巡演而工作。每到一個地方,還要臨時僱傭200名搭建舞台的專業人士和200名保全人員。
每周內都會拆建三座舞台,三座舞台的鋼筋和腳手架各需要7輛卡車來運送;而重達200噸的舞台需要3天來搭建,然後花24小時安置設備(後台、燈光、音響、樂器、煙火、視頻),以及再24個小時的調試和安裝索具--最後建起的工程重達550噸!另外要有22輛卡車運送後台、燈光、音響、樂器、煙火、視頻設備。於是總共加起來,需要43輛卡車來運送重達1200噸的器材!
有14名燈光工作人員。在燈光主管Michael Keller的指揮下,他們要控制約1000種設備和各種各樣的器材。整個系統所需電纜長達35公里,重達3200千克。需要5輛卡車才能把所有這些器材運走,並要在演唱會開始前一天的8小時內安裝完畢,多數時間是在夜晚摸黑安裝的。
由Clair Bros Audio設計的音響系統,由150個S-4式音箱組成,耗電量超過40萬瓦,重達30噸。另外還有50個超重低音音響用來製造震撼音效。音響工程師Trip Khalaf曾經和Madonna、Steely Dan及Queen等藝人/樂隊進行過合作。
舞台是由英國公司Edwin Shirley負責建造,他們在洛杉磯試造了一個舞台,隨後需要的任何更改和修飾都以電腦製圖的方式傳回英國本土進行研究。
煙火是演出中重要一環,4名工作人員在一場演出中要點燃500發禮炮,其噪音分貝可與能炸塌3層樓的TNT炸藥的爆炸聲相提並論。對於和麥可一直合作的Pyritz公司來說,安全是最大的憂患。但他們的安全記錄最後讓人完全放心。儘管煙火爆炸時,看上去舞台好像被完全毀掉了,但實際上沒有任何損壞。
麥可和他自己的電視製作隊一起巡演。這隻製作隊由Nocturne Productions公司特別提供。4台攝像機捕捉著麥可的每一個動作,並將影像同時傳送至舞台的超大螢幕上。Paul Becher主管這一切,使觀眾無論在坐在哪兒都能通過大螢幕看到舞台上發生的一切細節。為每場演唱會特別製作的開場序幕和一些剪輯畫面也在大螢幕上播出。
當被問到什麼讓他最滿意時,製作主管Chris Lamb簡潔地答道:“我在第一場演唱會上聽到了雷鳴般的掌聲,在接下來日子裡,我又一遍又一遍地聽到了它們。”

參演群體

伴舞

1996年(第一階段):LaVelle Smith、Shawnette Heard、Courtney Miller、Anthony Talauega、chmond Talauega、Loru Werner、Jason Yribar
1997年(第二階段):LaVelle Smith、Christian Judd、Stacy Walker、Anthony Talauega、Richmond Talauega、Faune Chambers

歌者

Kevin Dorsey:歌唱/助理音樂指導(其在“Bad”, “Dangerous”和“History”巡演中都有出色表現);與Quincy Jones和Qwest唱片公司簽下藝人/創作人契約;與如麥可、Lionel Richie、Stevie Wonder、Whitney Houston等藝人一起表演過,並為他們作過編排和製作工作;電影作品有(演奏/指導音樂和演唱)《阿甘正傳》、《獅子王》、《阿波羅13號》、《走出非洲》、《紫色》、《捉鬼敢死隊2》等;從1984年就和Jacksons樂隊合作,在“Victory”擔職,隨後一直為麥可工作;1993年“Dangerous”世界巡演中任助理音樂指導。
Dorian Holley:合音歌手(“Bad”, “Dangerous”和“History”巡演)與Puff Johnson、Lionel Richie、Gladys Knight、Nona Hendryx、Aaron Neville、Johnny Carson、Oprah Winfrey、Thomas Dolby、Jellybean、Robert Townsend、K.Toslinm、Jay Leno、Dolly Parton、Michael Bolton、Whitney Houston、Stevie Wonder一起錄過音;為電影、電視和電台譜寫過廣告詩,還與Rod Stewart和James Taylor一起巡演過;為籃球巨星沙奎爾·奧尼爾的唱片公司旗下的新進藝人S.H.E作曲和製作唱片。
Fred White:合音歌手(History巡演);曾參與Phil Collins、Rod Stewart、Stephanie Mills、Toto、Vesta、Bonnie Raitt、Michael McDonald、George Michael、Tramaine Hawkins、Patti Austin、Babyface、Stevie Wonder等明星的現場演出;參與的音樂錄影有Bonnie Raitt的“Nick Of Time”, Phil Collins的“Some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Heaven”及其“Hang In Long Enough”柏林演唱會現場錄影;曾參與Phil Collins、Stevie Wonder、Luther Vandross、Anita Baker、Al Jarreau、Johnny Mathis、Gerald Albright、Jasmine Guy、Randy Travis、Patti Labelle等明星的錄音工程。
Marva Hicks:合音歌手(History巡演)歌手兼演員,曾跟隨Stevie Wonder進行世界巡演,擔任背景合音和伴唱歌手;在Polygram(寶麗金唱片公司)旗下發行過專輯,並擁有一首前10熱門單曲“Never Been In Love Before”;在《LA Law》、《Star Trek》、《Alien Nation》、《The Bold & The Beautiful》等熱門劇集裡曾擔任角色。

樂隊成員

Brad Buxer:鍵盤手/音樂指導(Dangerous和History巡演);曾任麥可·傑克遜、Smokey Robinson、The Temptations、David Hasselhoff、Yoshiki、Teena Marie的編排人;1985年以來一直是Stevie Wonder樂隊成員;從1992年以來一直是麥可樂隊的成員;在第27屆美國橄欖球超級盃半場表演(有麥可·傑克遜表演)中任製作人和音樂指導,亦是後來第30屆超級盃(有Diana Ross表演)的製作人和音樂指導;和麥可傑·克遜合作錄製了“Blood On The Dance Floor”、“Stranger In Moscow”、“They Don't Care About Us”、“Black Or White”、“Heal TheWorld”等曲目;在麥可的音樂電影《Ghosts》原聲碟中任音樂指導和編排人。
Jennifer Batten:吉他手(參與Bad、Dangerous和History巡演);在Natalie Cole的《Wild Women Do》、麥可的《Moonwalker》、Sara Hickman的《Take It Like A Man》中亮相;1992-1993年參加了“Dangerous”巡演,隨後還參加了他1996-1997的“HIStory”巡演;和麥可一起為27屆“超級盃”進行半場表演,吸引了全球80個國家15億人收看--史上最高收視率;擁有個人專輯《Above, Below And Beyond》、《Tribal Rage》,和布魯斯搖滾樂隊The Immigrants錄製了一張專輯(Michael Sembello製作),並和The Immigrants進行了巡演。
David Williams:吉他手(參與Dangerous和History巡演);是The Temptations樂隊的幕後之一;在《Off TheWall》、《Thriller》、《Triumph》、《Victory》、《Bad》和《Dangerous》專輯上演奏,並參加了Bryan Ferry的“Mamouna”巡演;在1993年超級盃上加入和麥可一起進行了表演;擔任Madonna 1990年“Blond Ambition”巡演的音樂師;為Earth、Wind & Fire、The Jacksons、George Howard、Boz Scaggs、Michelle Gayle等樂隊/藝人寫歌或製作;在Bryan Ferry的“Baton Noir”、“Taxi”、“Mamouna”等作品中表演,包括其的一張新專輯和單曲“All For One”。
Isaiah Sanders:鍵盤手(參與History 巡演);鋼琴師、作曲家、編排人,曾與The Emotions樂隊巡演過;是Stevie Wonder的長期合作夥伴(包括6張白金專輯);1993年加入“Dangerous”世界巡演;與Dionne Warwick、Jermaine Jackson等藝人一起錄過音;是Coolio、Jon Secada、Bob Dylan、D'Angelo、Zane和Eternal的私人音樂師;譜寫了多條廣告曲。
Freddie Washington:貝司手(參與History巡演);是Whitney Houston、Diana Ross、Lionel Richie和Kenny Loggins的幕後人員;因“Someone For Me”(Whitney Houston錄製)獲得白金唱片獎;因湯姆·漢克斯《Big》中的電影插曲“Forget-Me-Nots”和埃迪·莫菲《Coming To
America》中的電影插曲“Better Late Than Never”獲得金唱片獎。
Jonathan Moffett:鼓手(參與History巡演);1979年與The Jackson家庭一起巡演;1979-1990年間,他參加了各大明星舉辦的總計16次的大型巡演,包括世界聞名的Jacksons樂隊“Victory”巡演;他還和Patti Austin、Cameo、Lionel Richie、Madonna、Jermaine Jackson、Elton John、George Michael和Janet Jackson一起巡演。

巡演創作

演出構思與創作:Kenny Ortega和麥可·傑克遜
藝術指導:麥可·傑克遜
舞蹈設計:麥可·傑克遜和LaVelle Smith
“Dangerous”舞蹈設計:Travis Payne和麥可·傑克遜
“They Don't Care About Us”舞蹈設計:Travis Payne和麥可·傑克遜
舞台設計:Kenny Ortega和麥可·傑克遜
助理編導:Peggy Holmes
舞台布景:Michael Cotton和John McGraw
燈光:Peter Morse(燈光設計師,曾與Madonna、Janet Jackson等明星共事;在HIStory巡演前,他和麥可·傑克遜花了數周時間來探討燈光設計問題:“麥可想要舞台看來有劇院效果,同時又要用上90年代的高科技。於是我們設計的辦案是:採用當代最先進技術,但卻按劇院方式懸掛燈光設備。我們設計的燈光效果十分特別,通常劇院燈光都是微黃溫和的,而我們的燈光卻將‘耀如白晝’,溫度達到5600攝氏度!”)
服裝:Dennis Tompkins 和 Michael Bush
服裝風格顧問:Tommy Simms
藝人主管:Tarak Ben Amar
巡演攝影師:John K. Isaac

巡演製作

演出製作:Quinta Communications S.A.
酒店安排:Brigitte Segal
巡演執行主管:Paul Gongaware
巡演財務:Norman Dugdale
製作主管:Chris Lamb
巡演主管:Bernie Boyle
巡演發言人:Mitch Vannoni

巡演贊助

燈光:Light and Sound Design公司
計算機燈光控制:The OBIE公司
移動燈光控制:Vari*lite
音響:Clair Bros. and Audio Rent
視頻:Nocturne
發電器:Showpower
舞台運輸:Edwin Shirley
索具:Ocean State Rigging
貨運:Rock-It Cargo
餐飲:Eat Your Hearts Out
旅行代理:Mike Hawkswort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