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蛟鄉

武蛟鄉

武蛟鄉位於瑞昌市東北部的赤湖之濱,東與赤湖墾殖場相望,南界白楊鎮,西與夏畈鎮毗連,北與流莊鄉接壤,面積31.76平方千米,九界公路穿鄉而過,長江黃金水道距鄉僅10餘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蛟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瑞昌
  • 面積:31.76平方千米 
  • 人口:9666人(2017) 
鄉鎮概況,經濟發展,

鄉鎮概況

全鄉轄大橋、集興、上湖、三金、大興、小月、灌湖等7個行政村,一個林場,72個村民小組,86個自然村。目前已實現所有自然村通公路。衛生保健網點遍布全鄉,少年兒童入學率達99%,86個自然村都用上了衛生潔淨的自來水與深井水。全鄉人口9666人(2017),現有耕地1.1萬畝,其中水田2000畝,可利用水面近2萬畝,已養殖水面3100餘畝。全鄉現有山林6444畝。農作物以棉花、小麥、油菜、蔬菜、苧麻、水稻為主,兼作大豆、花生、玉米、紅薯等雜糧作物。

經濟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武蛟鄉農村經濟已形成六大支柱。一是種植業支柱;二是水產養殖業支柱;三是建築業支柱;四是運輸業支柱;五是勞務輸出支柱;六是武山工業園區開發支柱。正是這六大支柱撐起了武蛟農村經濟這塊藍天。
武蛟是一個湖濱鄉,具有十分豐富的水土資源,可利用和有開發前景的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有大面積赤湖水面資源;二是有豐富鋁土礦資源;三是有良好的地熱資源(溫泉等)。農村經濟發展主要形成四大特色:一是特種種植業(主要包括:中華壽桃、中德香椿等);二是特種養殖業(主要包括:珍珠、螃蟹、钁魚、彭澤鯽、黃鱔、鬍子鯰、青蝦、龍蝦等);三是外商投資業(主要包括:車馬湖特種養殖基地,達爾湖綜合養殖基地,茅湖畜牧業養殖基地)。
2007年
――招商引資有新成效:2007年共簽約項目4個,2006年滾動項目1個,其中工業項目2個,農業項目2個,娛樂項目1個。2007年共簽約資金3100萬元,完成資金2640萬元,加上滾動項目(嘉瑞紡織)到位資金1200萬元,全年實際到位資金3840萬元,超額完成了市下達我鄉的25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
――財政收入有新突破:完成財政總收入185.5萬元,其中財政收入1.5萬元,地稅180萬元,國稅4萬元,超額完成122.7萬元,實現收支平衡有節餘。我們在培植新的財源上,動腦筋,下功夫,花精力,成功招引兩個大型運輸公司落戶(新泰環宇貨運和江海航運公司),培植了一批新興財源。截止2007年12月30日,完成財政總收入185.5萬元,超額完成120多萬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農民收入有新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2050元,比去年增長14.6%。我們立足於“以農穩鄉”的農業發展戰略,做大做強適合我鄉鄉情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一是夯實糧油基礎,助農民增收。我們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糧油作物,確保全鄉糧油增產增收。2007年全鄉共爭取國家糧食和油菜補貼共19.9萬元。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培植扶持一批種、養大戶,為農民致富樹立帶頭示範作用;二是做好林業文章,助農民增收。2007年全鄉發放退耕還林資金17萬元,完成林改面積7311畝,林業產權證發放率達100%,順利通過了市林改辦驗收。果業工程穩步推進,依託新農村產業基地建設,新增亮月山、上壩翠冠梨種植面積700畝,獲市委、市政府好評,並在我鄉召開現場會全市推廣;三是抓示範基地,助農民增收。今年以來,全鄉依託產業發展,組建四大專業合作社(三金三鑫螃蟹專業合作社、灌湖棉花專業合作社、溢香蛋禽專業合作社、大橋上壩西瓜專業合作社)和四大產業基地(以水產品為主的特色養殖業基地、以糧、棉、油為主的規模種殖業基地、以畜禽業為主的綜合養殖業基地、以立體種養業為主的生態農業基地)建設,實現農民人均收入比去年增加380元,超額完成年初預定目標。小月、灌湖、上湖大片的千畝油菜基地已被江西省委、省政府選為2008年新年賀卡。
――民生工程有新成績: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切實改變鄉村面貌,全面提升民生工程服務功能,並把07年定為我鄉的“民生工程建設年”。一是改造了政府辦公門樓,初步實施了集鎮美化工程建設;二是搞好了兩院三校建設。我們通過多方爭取項目資金近60多萬元,完成了鄉敬老院配套工程、武蛟衛生院住院部大樓建設。投資近200餘萬元,新建了學區宿舍樓、灌湖國小、中學學生宿舍樓,學校的教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三是改善了職能部門辦公條件。我們從改善站所辦公條件入手,與市部門單位聯動協商,先後投資近200萬元,新建了郵政大樓、土管大樓和三金村委會大樓;四是加強了水利設施建設。全年用於水利維修經費78萬元,其中投資45萬元加固了集興青山嶺水庫灌區及改造溝渠配套1000餘米,確保了600多畝的水田旱澇保收;五是積極爭取國債資金對全鄉7個村完成了25公里的通村通組道路硬化,並且啟動了金興環湖路工程;六是投資了20餘萬元興建了集鎮自來水建設,解決了集鎮居民的生活用水;七是投資近50萬元對上壩、張窪等新農村示範點進行了改造、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新農村建設有新亮點:2007年側重對瑞碼線旁村莊進行重點打造,全面完成了10個省級點和5個市級點的新農村建設。其中上壩、張窪著力打造的花園式新農村點,多次得到上級領導好評,省、九江市領導彭宏松、王萍等多人多次蒞臨新村指導工作,上壩新村榮獲九江市村落社區先進單位,我鄉也榮獲了全市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我們把新農村產業化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工作重中之重來抓,充分調動新農村乾群積極性,通過政府引導、民眾參與,全鄉15個新村建設點已基本實行產業化。其中上壩、亮月山已打造為700畝的翠冠梨基地;楊品、王家、金鳳新村、金雞新村特色產業螃蟹初具規模,新型生態農業發展道路正逐步形成;鄧家、大窪、胡家、南橋、伏虎地、經理部以商品貿易、勞動力輸出、交通運輸等產業競相紛呈。
――特色種養業有新規模:根據市場經濟要求,狠抓常規,主攻特色。全鄉沿湖三金、大興、小月、灌湖、上湖五個村的特色養殖初具規模,形成以螃蟹、龍蝦、珍珠、赤湖魚為主導的四大特色水產養殖業。其中螃蟹養殖突破15000畝規模,掀起全鄉新一輪特色水產養殖熱潮,並湧現出徐應龍、餘澤陸、餘澤洋、李美國等一批養殖大戶,他們以專業合作社的形式,投入資金近200萬元,圍網養殖螃蟹15000畝,龍蝦養殖3000畝,年產螃蟹60萬斤,產值1200多萬元,螃蟹遠銷江浙一帶,引領了武蛟鄉特種養殖的新路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