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

武漢紡織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

武漢紡織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1999年建院。學院開展普通高等本科教育近30年來,每年高考考生的第一志願報考率和畢業生就業率均據全校前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紡織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簡稱:武漢紡織大學
  • 創辦時間:1999
  • 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校長:程建政
  • 學校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號
學院簡介,教學成果,辦學條件,科研狀況,所獲榮譽,學術資源,特色專業,

學院簡介

武漢紡織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1999年建院。學院開展普通高等本科教育近30年來,每年高考考生的第一志願報考率和畢業生就業率均據全校前列。
學院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電子科學與技術”,涵蓋“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電磁波”等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學院現有3個系(電子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光電信息系)和5個本科專業方向(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在校本科生1100名,碩士研究生50名。除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外,其它專業均按“電子類”大類招生。
學院教師隊伍中擁有“楚天學者”、“陽光學者”和海歸學者等一批學術水平高、在國內外有一定聲望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0%。2003年以來承擔國家“863”計畫項目課題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兩項。2003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60餘篇。
學院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建有省級精品課程《單片機原理及其套用》,
學院光伏套用研究在中南地區高校中處於領先地位。學院重視國際科技交流和產學研合作關係。建有我校與武漢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的“湖北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現下設5個研究所(測控與信息重點實驗室、光電子薄膜材料與器件研究所、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電子信息實驗技術研究所、技術物理研究所),與ALTERA公司建有EDA/SOPC聯合實驗室。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光伏工程方向)是湖北省首批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基地試點。學院特別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有大學生教育創新基地。電子設計卓越工程師試點教學班---“e傑”班培養的學生享譽全國名企。 嵌入式系統軟體專題教學班等人才培養改革模式深受學生歡迎。

教學成果

學院教師隊伍中擁有“楚天學者”、“陽光學者”和海歸學者等一批學術水平高、在國內外有一定聲望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0%。2003年以來承擔國家“863”計畫項目課題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兩項。2003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60餘篇。學院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建有省級精品課程《單片機原理及其套用》,校級精品課程《電工學》、《模擬電子技術》、《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等。

辦學條件

學院教學設備雄厚。擁有湖北省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湖北省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兩個“示範中心”使用面積5000平方米,資產1500萬元。並形成了全新的實驗課程體系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建立了一整套學生自主學習的工程實訓和創新實驗教學體系,設立系列化獨立實驗課程,獨立學分。

科研狀況

學院光伏套用研究在中南地區高校中處於領先地位,學院連續完成“科技部太陽能建築一體化及併網發電示範項目”,“財政部、建設部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項目”等太陽能套用項目。
學院重視國際科技交流和產學研合作關係。建有我校與武漢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的“湖北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現下設5個研究所(測控與信息重點實驗室、光電子薄膜材料與器件研究所、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電子信息實驗技術研究所、技術物理研究所),與ALTERA公司建有EDA/SOPC聯合實驗室。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光伏工程方向)是湖北省首批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基地試點。學院特別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有大學生教育創新基地。電子設計卓越工程師試點教學班---“e傑”班培養的學生享譽全國名企。 嵌入式系統軟體專題教學班等人才培養改革模式深受學生歡迎。
為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開放式的“創新實驗室”為依託,成立了電子設計卓越人才試點班(e傑班)。2011年,首屆e傑班畢業生憑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過硬的實踐能力,成功進入TCL、創維、南方測繪、星網銳捷、利爾達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研發部門,就業率達到100%。

所獲榮譽

學院在歷年國內大學生學科競賽中均有突出表現。2008年至2010年,培養的本科生連續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大賽、物理實驗創新大賽、“挑戰杯”和嵌入式系統設計等大賽中獲得國家一、二等獎和省部級特等獎及一等獎。2008年,研究生代表隊獲得ADI中國大學創新設計競賽高級組一等獎和最佳軟體設計獎。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人數逐年上升,近3年錄取率居全校領先。

學術資源

學院具有優良的師資與實驗教學條件。學院擁有“楚天學者”、“陽光學者”和海歸學者等一批學術水平高、在國內外有一定聲望的學者及各級教學名師組成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已達23人,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超過75%,碩士生導師近20名。學院擁有湖北省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湖北省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使用面積達5000平方米,資產1500萬元;設有“大學生創新實驗基地”, 並與ALTERA公司建有EDA/SOPC聯合實驗室。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已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以工程實訓與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實驗課程體系。這些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十分注重學科與平台建設。近年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學院的學科建設也得到快速發展,初步形成光電技術與光電材料、電力電子與光伏技術、檢測技術與系統、微機電系統與晶片技術、通信與信息處理等多個具有一定特色的學科方向。“十一五”期間,經湖北省科技廳批准,學院與武漢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微博)、香港理工大學聯合建立了“湖北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院還設有測控與信息校級重點實驗室、光電子薄膜材料與器件研究所、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電子信息實驗技術研究所、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多個研究基地;擁有光譜分析儀、光刻機及電子測試與分析儀器等先進科研設備。這些為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在光伏套用研究領域在中南地區高校中的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近年來,連續完成“科技部太陽能建築一體化及併網發電示範項目”,“財政部、建設部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項目”等太陽能套用項目;先後承擔國家“863”計畫項目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2項;近3年來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100餘篇。
學院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建有省級精品課程《單片機原理及其套用》,校級精品課程《電工學》、《模擬電子技術》、《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等。學院大力倡導創新人才和特色人才培養。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開辦了電子設計卓越工程師試點教學班—“e傑”班、嵌入式系統軟體專題教學班;根據國家對新型產業人才的需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開辦了“光伏工程實驗班”,並獲批湖北省首批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基地試點。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受學生歡迎。
學院學生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學院培養的本科生連續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大賽、物理實驗創新大賽、“挑戰杯”和嵌入式系統設計等大賽中獲得多項國家一、二等獎和省部級特等獎、一等獎。2008年、2011年學院研究生連續2屆在ADI中國大學生創新設計競賽高級組獲得一等獎或最佳軟體設計獎。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人數逐年上升,近3年錄取率居全校領先。培養的學生享譽全國名企。
學院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學院已與法國瓦朗謝納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定,學生本科畢業後,法語達到要求後即可到該校攻讀碩士學位。

特色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在電氣和電子工程方面,掌握電力生產、電能傳輸、用電控制和電機、電器等電氣工程設備、系統及行業中的設計、生產、施工、和調試、運行及管理等專業知識;特別是在電力電子變換技術和太陽能光伏套用領域,具有全面和系統的學科理論及寬厚紮實的專業工程能力,實現知識、能力、品格的協調發展;能夠從事各類電氣、電子設備的產品設計、新能源技術開發以及智慧型控制系統集成的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教育特色:在專業教育和工程教育中掌握國家註冊電氣工程師的基礎考試知識要求,在電子設計競賽中培育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畢業生能承擔電氣工程中的各類技術工作並具有新能源開發,特別是太陽能套用方面的優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體現強電與弱電結合、電力與電子結合、硬體與軟體結合的特點,具有寬口徑,厚基礎,強弱電結合的特色。以電氣工程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為基礎,掌握電氣系統和電氣控制設備在設計、控制、通信、套用管理、信息採集、傳輸及處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先進技術與方法,具有解決電氣工程技術與控制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加強專業基礎,強化工程實踐,注重綜合素質和工程創新意識培養。掌握電路理論、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控制理論、系統集成、電氣工程技術與設備、計算機軟體硬體的原理與套用等專業知識;獲得較好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熟練的計算機套用能力,具備靈活的工作適應性;掌握本專業領域內1—2個方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的發展趨勢;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創新能力和組織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電氣工程與設計,電機學,電氣傳動與控制,供用電設備與系統,電氣控制與PLC技術,電源變換技術等。主要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有:電氣工程專業的認知和電力生產實習,單片機控制設計,電氣控制設計,供配電技術設計,新能源技術設計等;本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強化專業課程的工程理論基礎;注重科研成果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重視工程規範與技術措施和經驗性知識的教學;注重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設立,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本專業設有“光伏工程”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卓越人才試點班,該班強調企業工程實訓,採用“3+1”的校企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教學成果豐富,主編出版了省部級專業課程教材三部,現有兩門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擁有一支校級的專業教學團隊,為社會培養了電氣工程方面一批有用之才,力爭幾年內成為湖北省品牌專業,實現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的目的。
電子信息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系統掌握電子技術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理論和前沿知識,具備新產品研發和新技術學習的能力,能在通信、計算機、工業控制、家用電器等行業領域從事各類電子儀器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生產及套用和信息處理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人才。
專業教育特色:以電子技術與信息處理等專業知識為背景,在系統掌握模擬及數字電路系統設計理論與物理實現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數位訊號處理(DSP)、單片機、嵌入式系統等電子信息前沿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技能”的教育理念引領下,在專業培養方面除注重學生對基本專業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外,還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將掌握基礎理論和培養實踐創新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當前,面向套用的工程技術型且能緊跟技術飛速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即實施電子信息技術套用推廣的工程和技術骨幹)已出現嚴重的不足。根據本專業社會的實際需求,並結合本校的辦學思路,確定我院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於培養專業特色鮮明、理論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且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工程和技術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息理論與編碼、號與系統、電子線路及實驗、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子測量、EDA技術、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及實驗、嵌入式系統設計、感測器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數字語音處理、DSP實用技術等。
本專業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行電子類大類培養模式,前兩年打通培養計畫,第五學期學生根據自己意願選擇專業方向。
在實踐教學方面,學院近年來重點加強了實驗儀器設備的購進與更新,並擴大了實驗室的使用面積。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初步科學研究的訓練,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自我更新和不斷創新的能力,能適應電子信息科學飛速發展,較好地、系統地掌握電子信息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電子信息科學方面研究、設計、套用和開發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專業教育特色:在課程設定上加強通信方面能力的培養,通信方面主要學習通信系統和通信網方面的基礎理論、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掌握以嵌入式系統為基礎的典型通信設備,並具備從事各類通信系統和網路的設計、開發、調測和工程套用的基本能力。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系統的、廣泛的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能適應電子信息科學方面 廣泛的工作範圍。掌握本專業領域專業方向方面的知識,具有分析、研製設計電子信息設備的能力。掌握信息獲取、處理和傳輸的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及套用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能力。學生畢業後可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從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以及從事與電子工程、光電子技術、計算機套用、信息與通訊工程相關的產品開發、設計、管理以及行銷工作。並可繼續攻讀通信、信息處理、雷射、電子材料、計算機軟體、計算機套用、計算機系統結構、物理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息理論與編碼、信號與系統、電子線路及實驗、高頻電子線路、單片機原理及套用、C語言程式設計、信號與線性系統、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電子測量與儀器、EDA技術、嵌入式系統等。
本專業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行電子類大類培養模式,前兩年打通培養計畫,第五學期學生根據自己意願選擇專業方向
光電信息工程
光電信息工程是近年來新興的交叉專業,是集光學、光電子技術、圖像分析技術、微電子及計算機科學及控制等技術結合而成的多學科綜合技術,涉及光信息的輻射、傳輸、探測以及光電信息的轉換、存儲、處理與顯示等眾多的內容。光電信息工程技術廣泛套用於國防、通信、航空、醫療等工程領域,如衛星發射、衛星遙感、氣象觀測、人工智慧等。本專業培養能夠掌握光電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光電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設計、開發、集成及套用光電信息系統基本能力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畢業後能在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通信工程與技術、光電信號檢測與處理、光電成像技術、光電信息探測、獲取、處理和顯示技術及光電系統集成等領域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開發、套用和管理等工作。主要就業部門為國內外知名的光電子企業、研究所、軍工部門及與光電有關的其他企業或政府部門,該專業就業率高,就業前景廣闊。此外,畢業生還可在本專業或其它相關專業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就業前景更加廣闊。
主要專業課程: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數位訊號處理、套用光學、雷射原理與技術、信息光學、光纖通信原理與技術、通信原理、光電探測與信號處理、C語言程式設計、信號與線性系統、物理光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