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保林

武保林,男,漢族,1941年12月3日生,雲南省昆明市人。現任世界珠寶組織聯盟副主席(主席為蔣一成),執行會長、世界華人珠寶總商會會長,雲南省珠寶商會會長,原中華全聯工商總會珠寶行業商會創會會長,雲南省珠寶科學研究所所長,雲南中東珠寶評估事務所所長,國際文化(中國)投資集團董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保林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雲南省昆明市
  • 出生日期:1941年12月3日
簡介,工作歷程,

簡介

武保林自幼好學上進,酷愛讀書。1959年考入昆明市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軍7557部隊服役。爾後分配至昆明市第二十一中學從事教育工作。1972年調往昆明市第三中學任教。1978年調雲南地震局工作。
1984年開始從事商貿活動,同年10月創辦昆明南亞貿易公司。1985年6月開辦昆明南亞寶石公司,1987年10月更名為昆明華豐寶石公司。1990年7月調至雲南省經貿廳所屬進出口公司,任雲南省進出口公司珠寶店經理,1992年——1993年出任申泰珠寶實業公司董事長。1993年創辦昆明花園珠寶城(當年11月更名為雲南亞盟珠寶城)。1993年11月任雲南省珠寶交易中心法人代表。1995年任雲南嘉富爾拍賣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1998年12月任雲南中東珠寶評估事務所所長。
進入新世紀以後,繼續從事珠寶科學研究、珠寶文化交流活動。先後擔任武寶石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嘉富爾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並受聘於部分珠寶企業擔任行業總顧問。
在二十多年的奮鬥歷程中,致力於推進珠寶產業化及珠寶文化建設。1993年4月與多家珠寶經營單位發起成立雲南省珠寶商會,擔任會長至今。1993年任昆明寶玉石中學名譽校長。1995年任雲南珠寶科學研究所董事長。1995年任中華全聯珠寶業商會會長。1997年至2003年續任第二屆會長。自2001年起,任世界華人珠寶總商會會長。世界華人珠寶總商會是面向全球華人的珠寶行業組織,總部設在美國洛杉機。中國北京、昆明設有經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的辦事機構。
此外,武保林還兼任過一些社會職務。其中有:1996年9月15日中國雲南文化交流基金會聘為副會長,1999年6月28日被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聘為理事,2004年6月1日被孫中山國際(美國)基金會聘為秘書長。2009年任國際文化(中國)投資集團董事長。

工作歷程

武保林自投身珠寶事業以來,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於律已,全力以赴,為我國珠寶事業的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事業上領先一步
武保林思維敏捷,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拓展能力,在實踐中不知疲倦地探索,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1984年創辦的南亞寶石公司,是自改革開放以後全國首批私人珠寶公司;1990年組建的雲南省進出口公司珠寶店,是省內當時規模最大的珠寶專營商店;同年在昆明率先豎起“雲南珠寶”的巨型廣告牌,“雲南珠寶”的品牌價值已經超過億萬元;1994年成立的雲南省珠寶交易中心,是雲南省首次出現的大型珠寶交易市場;1994年成立的嘉富爾拍賣公司,是全國首批拍賣公司之一;1998年成立的中東珠寶評估事務所,是全國第一家專業珠寶評估機構。
(二)推進珠寶產業化理程
實現珠寶產業化,是武保林一貫的主張。,1993年武保林以企業珠寶儲量最多、質量最好參加了首屆“昆交會”,當時雲南的重大報刊為此叫好,《人民日報·海外版》了刊登了《武保林賣石頭》為題的文章。1994年10月撰文《關於雲南珠寶產業化的建議》,提出十項主張推進產業化進程,此文發表於《雲南經濟報》和《大西南開發報》。
武保林認為,實現產業化是振興雲南珠寶事業的必由之路,於是他以《重現輝煌》為題,闡述雲南珠寶的優勢、發展動向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此文以《買珠寶,到雲南》為題在《大西南開發報》發表。
2008向雲南省政府上交推進雲南珠寶產業化的專題報告,較為系統地總結了行業發展的經驗,提出了包括建立珠寶產業在內的一系列主張。同時提出舉辦首屆雲南珠寶節的建議,為此秦光榮省長作出重要批示:“此類活動很好。。。。。。。”
此外,就珠寶事業的發展問題多此發展談話,闡述個人見解,省內外報社記者就此發表專題報導30餘篇。
(三) 規範經營,整頓市場
武保林在打擊假冒偽劣品、建立行業規範方面不遺餘力,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成立省珠寶商會的時候,明確提出將規範市場作為商會活動的宗旨。1995年全國珠寶業商會成立的時候、進一步提出在謀求行業發展中實現行業自律,成為全體會員的共識。1994年,武保林主動邀請省市技術監督局到省珠寶交易中心開展打假活動,並多次召開會議,宣傳“打假”的意義,以制度上予以落實。個別不法商家將“交易中心”告上法庭,結果以敗訴告終。1997年,雲南省石安公路珠寶店宰客事件在中央電視台曝光後,及時召開座談會。同時堅持把售假貨者清理出門庭。《雲南日報·大眾消費》為此發表了《廣豐應該學亞盟》的評論。
1998年,與省政府經研中心一道,給省政府寫了進一步整頓雲南珠寶市場的報告。2000年,提出了以“保真、保值、保換、保退、保證自己的承諾能夠兌現”為內容的“五保”銷售方法,取得了成效。
(四)團結珠寶商人,開展商會工作
雲南省珠寶商會成立至今,已有6年,其間武保林又任全國工商聯珠寶業商會會長兩屆共8年,擔任世界華人珠寶總商會會長也已8年。在長期繁忙的會務活動中,武保林與社會各界建立了廣泛持久的聯繫。思維敏捷、善於言辭、豁達大度的公眾形象,為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具體表現為:重振了發展珠寶事業的信心。武保林認為:信心比資源和財富更重要。改革開放前夕,我國珠寶業奄奄一息,九十年代初又因市場不景氣給經營帶來困難,加之因循守舊,思想造成障礙,但所有這一切從未動搖過他的決心。武保林志為珠寶事業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這一點在業內影響深遠,成為了他最重要的精神資源。
團結了廣大珠寶商人。在珠寶界,武保林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不知疲倦,樂於助人,嚴於律已,以身作則。2005年,成功舉辦“雲南珠寶界進京發展高峰論壇”,組織了一批商人到北京開展經營活動。發現、培養了一批年輕骨幹力量,又主動請辭省珠寶商會會長一職,目的在於以更快的速度,推進雲南珠寶業的健康發展。
提出一系列主張,並會諸實踐。珠寶業商會是新生事物,建會之初,武保林提出:商會是會員之家,要自立、自主、自強。爾後又提議:建立行業規範,實現行業自律。同時,提出珠寶行業實現信息化、全球化的構想,建立珠寶基地,形成產業鏈等。
(五)重視教育,培養人才
武保林畢業於師範學校,有近20年的執教經驗。從商以後,特別是擔任會長職務以後,他把教育為本、人才第一的理念運用於實踐活動之中。1993年以後,數次舉辦珠寶培訓班,除聘請專家講課外,他多次登台舉辦專業講座。並專門到寶石職業中學給學生講課。武保林特別注意在實踐中發現和培養人才,十餘年來,拜他為師的中青年近百人,大多成長為珠寶行業的骨幹,有的還獲得過級別較高的榮譽稱號。
為了發展教育,武保林一直在呼籲創辦珠寶學院和珠寶研究院。前後寫過的方案、報告不下十個,還在為此事奔走呼告。殫精竭慮,歷盡艱辛,但他毫不氣餒,決心在有生之年,把這件事關珠寶業發展全局、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情辦好。
(六)熱愛珠寶事業,傳播珠寶文化
近幾年來,武保林完成了從一個珠寶商人到珠寶學者的轉變。他將自己定位於珠寶文化工作者。他已不從事直接的商貿經營活動,把精力集中於行業發展與珠寶文化推廣上。
武保林在珠寶文化事業上建樹頗多,除撰寫論文外,通過記者訪談等方式,發表了許多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提高人們的珠寶文化水平是當務之急。因為缺乏珠寶文化,珠寶市場就會混亂。贗品、次品泛濫,與職業道德水平和珠寶文化素養有關。珠寶的價值,很大程度體現在文化內涵上。“珠寶文化和文化珠寶是兩個概念。”與珠寶有關的文化知識都可稱為珠寶文化。文化珠寶,是指有文化內涵的珠寶。當前,我國珠寶玉器製作水平迅速提高,即將呈現一個大師群起、百家爭鳴的時代。文化是珠寶事業繁榮的先導,我們不能貽誤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武保林深湛的珠寶文化知識,緣於多年的積累。他涉獵的領域很廣,包括哲學、政治學、歷史學、宗教學、倫理學、美學等等。他收藏的圖書很多,讀書成為他的一種生活習慣。他懷有一個誠摯的願望,要把自己多年來在珠寶文化方面的求索心得整理出來,供後人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