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線上情報網路

歐洲在線上情報網路是歐洲共同體的公用數據網 ,是 一個歐洲情報與文獻網路。簡稱EURONET。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在線上情報網路
  • 外文名:EURONET
  • 網路性質:歐洲共同體的公用數據網
  • 撤銷時間:1984年
簡介,技術設備,

簡介

歐洲共同體的公用數據網, 簡稱EURONET。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數據通信網迅速發展。為使各國共享分布在各成員國的資料庫資源,1971年歐洲共同體委員會部長理事會決定逐步建立一個歐洲情報與文獻網路。1975年提出了建立歐洲公用數據網EURONET的計畫。建網工作由共同體的 9個成員國郵電部門共同組成一個國際財團,法國郵電部作為該財團的代表於1975年12月與歐洲共同體簽訂設計和完成EURONET的契約。
9個成員國的郵電部門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負責建網的技術、經濟和財務;下設兩個分委員會,一個負責監督計畫的執行(由義大利主管),另一個負責監督財政業務(由德國主管)。還有一個負責網路技術開發的專家小組。所有參加歐洲郵政與電信管理聯合會的郵電部門還成立一個新的機構,協調數據傳送的計畫和政策,以便與共同體委員會密切合作。

技術設備

EURONET採用分組交換技術,網路軟體是在法國TRANSPAC網的基礎上發展的。網路遵循CCITT的X.25等協定,有利於各種類型計算機和不同終端之間的通信。EURONET於1980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由一個網路管理中心(倫敦),4個結點(巴黎倫敦法蘭克福羅馬)和 5個集中器 (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哥本哈根都柏林盧森堡)組成。結點之間的傳送速率為48000比特/秒,分組終端的速率為2400、4800、9600比特/秒,字元終端的速率為110~1200比特/秒。
1980年初網路投入運行時連網的主機有20台,資料庫 100多個,主要有位於義大利的歐洲空間組織情報檢索中心(ESA-IRS)、 德國醫學文獻情報系統(DIMDI)、不列顛圖書館自動情報服務系統(BLAISE)和INFOLINE系統以及盧森堡的歐洲共同體情報服務中心(ECHO)。到1983年初,已有40多台主機、400多個資料庫聯網,網路的服務已延伸到非共同體國家。目前歐洲各國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公用數據網,並且通過CCITT的 X.75協定實現與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網路的互聯,終端一旦與本國公用網相連,便可以訪問其他國家的資料庫,所以跨國的 EURONET將失去繼續存在的必要。自1984年底共同體將它移交給各國郵電部門管理後,EURONET 實際已不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