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酬達善

次韻酬達善:和(hè)一首詩來酬謝好友達善。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次韻酬達善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舒岳祥
作品原文,題 解,注 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昔有好名者,舉國讓子之。
若或非其人,簞食色辭
草木固同臭,磁鐵非有期。
主人解談諧,寓言蒙莊巵。
陶公豈真乞,善謔淇澳詩。
仲尼不假蓋,將護子夏非。
賢哉此賓主,不乞彼自貽。

題 解

這是一首酬答朋友的和詩。作者借燕王噲為貪圖虛名,把王位讓給子之,結果引發內亂的歷史事實告誡世人,希望人們遵循儒家之禮義,安貧樂道,要善於學習先哲的各種優秀品德。

注 釋

昔有好名者,舉國讓子之:公元前314年燕王噲(kuài)效仿遠古聖王禪讓之制,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此舉引起國內貴族的反對和齊的干涉。燕國國內大亂,大將市被與太子平(後來的燕昭王)攻打子之。齊宣王大舉進攻燕國,僅用五十天就攻下了燕都,殺燕王噲,醢(hǎi古代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子之。好名者,噲也。
次韻酬達善:按達善的詩韻和(hè)詩酬答。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昔有好名者,舉國讓子之:公元前314年燕王噲(kuài)效仿遠古聖王禪讓之制,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此舉引起國內貴族的反對和齊的干涉。燕國國內大亂,大將市被與太子平(後來的燕昭王)攻打子之。齊宣王大舉進攻燕國,僅用五十天就攻下了燕都,殺燕王噲,醢(hǎi古代一種酷刑,將人剁成肉醬)子之。好名者,噲也。
簞食句:意謂生活儉樸,於世無爭。簞食,簞食瓢飲。《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後用以為生活簡樸,安貧樂道的典故。色,佛家語。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謂物質。色即是空。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質)的本性(內在真實性)都是空無所有。
同臭:氣味相同,即氣味相投。臭,xiù,氣味的總稱。
期:約會,約定。
談諧:說笑。
蒙莊:因莊子是蒙城人,故又稱莊子為蒙莊。
巵:zhī,古同“卮”,.古代酒器。
陶公句: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因辭官家貧,有時甚至出門乞借糧食以度時日。
善謔句:典出《詩經·衛風·淇奧》,這是一首歌頌衛武公的詩,其中有句:“有匪君子……善戲謔兮,不為虐兮。”意謂衛武公有文采,和藹可親,愛開玩笑,從不暴虐。
仲尼不假蓋,將護子夏非:孔子不向子夏借傘,是要庇護子夏的缺陷。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家語·致思》:“孔子將出而雨,門人曰:‘商有蓋,請假焉。’子曰:‘商為人短於財,吾聞與人交者,推長而違短,故久;吾非不知商有蓋,恐不借而彰其過也。’”意思是孔子將要出門時,天下起了雨,門人說:“卜商(孔子弟子子夏的名)有傘,請向他借一下。”孔子曰:“卜商為人吝嗇其財物,我聽說與人交往時應讚賞他的長處,而避諱他的短處,因此才能保持關係長久;我並非不知卜商有傘,恐怕他不借給而張揚了他的短處。”
貽:yí ,贈給,贈送。

作者簡介

舒岳祥(1218——1298),字舜侯,以舊字景薛行,寧海(今浙江寧波南)人。因家居閬風裡,學者稱閬風先生。理宗寶祐四年(1256)進士。攝知定海縣,為霅州掌書記,先後入金陵總餉陳蒙、沿海制置使鮑度幕。鮑罷,亦歸鄉不仕,教授田裡,覃思著述。有《閬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